陈默裹紧皮毛大衣,在巨岩的背风处找了个相对舒适的位置,抱着阿黄,强迫自己闭上眼睛休息。
身体很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下方山谷中那片灯火通明的营地景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夜,在山风的呜咽和营地隐约的动静中缓慢流逝。陈默处于一种半睡半醒的警觉状态,阿黄紧贴着他,体温是寒夜中唯一的慰藉。
当天际泛起第一抹鱼肚白,深谷中的黑暗开始退潮时,陈默立刻睁开了眼睛。
他活动了一下冻得有些僵硬的西肢,轻轻唤醒阿黄。
晨光熹微,山谷中的景象比夜晚清晰了许多,薄雾在溪流和田野间缓缓流动。
陈默再次举起望远镜,开始了新一天的观察。
清晨的营地充满了活力。
营地大门在晨光中被缓缓推开,一队大约七八个人鱼贯而出,带着工具和几个背篓,在两名手持自制长矛的精壮男子带领下,径首走向营地东侧的山林。
看样子可能是出去伐木或者采集。
田地里,有更多的人开始劳作。有人在翻土,有人在播撒种子,有人在用简陋的木桶从溪流提水灌溉。
晾晒架区域,有人将新的兽皮挂上木架,有人在检查晾晒的肉干。
作坊区的炉火似乎熄灭了,有几个人影在里面忙碌,好像在清理炉渣,搬运黑色的矿石。
其中一人似乎正对着一个结构复杂的金属物体进行敲打修理。那物体形状有些眼熟,像是一个缩小版的蒸汽机锅炉。
畜栏里有人清理粪便,添加草料。几头体型健壮的黄牛和几匹驮马正悠闲地吃着草料。
中央木杆下的信息板在晨光的照耀下,隐约能看到上面似乎用炭笔画着一些图案和符号,像是值日表、任务分工或者简单的警示图,距离太远,无法看清细节。
目之所及,营地内活动的人员数量比昨晚多,大约有三十多人,男女老少都有。
成年人大多在劳作,几个孩子在晾晒架附近帮忙或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木屋门口,整理着兽皮纤维或编织着什么。
所有人的衣着都很朴素实用,但干净整洁。精神状态看起来尚可,动作有力,交流时能看到肢体语言,但听不到声音,感觉氛围比较平和务实。
陈默特别注意了营地的防御。
他看到围墙上的瞭望台依旧无人值守,但围墙内侧靠近大门的地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木棚,里面似乎堆放着一些防御物资。棚子旁有两个人影,像是在整理武器。
依旧没有看到固定路线的巡逻队,但在营地内部,有几个身材魁梧带着武器的男子,在营地边缘和作坊区等重点区域附近走动,目光不时扫向围墙外,更像是流动哨。
时间接近中午,伐木采集的队伍回来了。他们拖拽着几根粗壮的圆木,背篓里装着采集的野菜、菌菇和藤条。
队伍在作坊区附近停下,木材被卸下,采集物则被送往晾晒架或营地中央的大木屋。
就在这时,营地中央那栋最大的木屋门开了,一个头发花白但腰杆挺首的老者走了出来。
他站在门口,环视了一下营地。劳作的人们看到他,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向他点头致意。
老者似乎说了几句话,然后指向作坊区和伐木队卸下的木材方向。人们立刻行动起来,一部分人走向作坊区,另一部分人开始处理新到的木材。
这个老者,显然是营地的核心人物,拥有相当的威望。
陈默放下望远镜,长时间的观察,让他对这个“免疫者家园”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自给自足、并努力发展的小型幸存者社群。防御意识存在,但并非如临大敌,整体氛围是积极务实的。
最关键的是,没有发现任何敌意或混乱的迹象。
这里,就是他苦苦追寻的同类聚集地。
他低头看了看脚边的阿黄,阿黄也正抬头望着他,尾巴轻轻摇动。
是时候了。
陈默深吸一口气,开始做最后的准备。他将皮毛大衣脱下,叠好放进背篓,只穿着里面的工装和毛线衣。
武器方面,他将斧头别在腰间最顺手的位置,弓箭背在身后,但将箭袋调整到身后不易抽出的位置。
投矛留在了藏身处,那个装着地图和导航仪的皮盒,被他小心地拿在手中。
他需要以一个寻求庇护,而非武装闯入者的姿态出现。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目光再次投向下方那片充满生机的营地,炊烟袅袅,人声隐约可闻。
“阿黄,”他低声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决断,“我们下去。”
他背上背篓,将皮盒紧紧抓在手里,带着阿黄,从巨岩的阴影中走出,踏上了通往山谷营地的最后一段下山小径。
(http://kkxsz.com/book/ba0dfg-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