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血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血证

 

皇后扶着桌沿的手指骤然收紧,翡翠护甲在紫檀木上刮出细微声响。烛火曳动,将她凤冠上的珍珠映得颤巍巍晃动,倒像是鬓边坠了一挂碎冰。她盯着沈知意掌心那道月牙形疤痕,忽然想起多年前在御花园见过的伤——那时这丫头被庶妹推下假山,爬起来时也是这样垂着眸,任由血珠从掌心渗进青石板缝里。

"何时发现的..."皇后重复着,声音里的颤抖终于凝作实质。她想起今早顾景澜递来的密折,想起沈从安昨夜在偏殿说的那句"一切妥当",喉间忽然泛起铁锈味。案上的断簪还在泛着冷光,空心簪头里滚出的绢纸此刻正簌簌作响,仿佛有无数只虫豸在字里行间爬动。

沈知意抬起眼时,祠堂檐角的铜铃恰好叮咚一声。她看见皇后鬓边的金步摇剧烈晃动,那颗鸽血红宝石在烛光下像滴将坠未坠的血。"在祠堂跪着的时候。"她重复道,指尖碾过疤痕凹陷处,那里的皮肉比别处更凉些,"母亲咽气那天,柳氏带着庶妹们堵在灵堂前,说嫡母病逝需庶母主理家事。"

记忆里的雪光突然漫进殿内。那年冬夜的雪片子像撒盐似的往窗纸上扑,母亲的紫檀木床前堆着小山似的药材,可药味里总混着股若有似无的甜腥。沈知意记得自己被按在灵前磕头,额头撞在青砖上的钝痛,还有柳氏扶着庶妹时,袖口金镶玉的镯子轻轻磕在棺木上的脆响。

"她攥着我的手腕,指甲嵌进肉里。"沈知意忽然笑了,那笑意却没到眼底,"当时只当是弥留之际的抓握,首到替母亲净身时,从发髻里摸出这支断簪。"她顿了顿,看着皇后猛地后退半步,凤袍下摆扫过地面的炭盆,溅起几点火星。"簪头接缝处缠着极细的金线,是母亲陪嫁时的样式。"

殿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三更天了。沈知意想起拧开簪头那晚,烛花爆了三次,滚出的绢纸边缘还沾着干涸的血渍。密信上顾景澜的字迹她认得,去年上元节在御书房,她曾替父亲送过奏折,亲眼见过那笔锋里藏着的戾气。只是没想到落款处的沈从安私印,会盖得那样歪斜,倒像是盖印时手在发抖。

"柳氏搜过母亲所有妆奁,"沈知意的声音忽然低下去,像怕惊醒什么,"连陪嫁的紫檀木箱都劈开看过。她以为我是个被养废的嫡女,只会躲在佛堂抄经。"掌心的疤痕突然灼痛起来,她想起母亲临终前浑浊的眼突然亮起来,枯瘦的手指一下下抠着她腕骨:"记住...沈家的血...不能白流..."

皇后突然抓住案角的断簪,簪身冰凉刺骨。她想起今早顾景澜说北狄使者己到边境,想起沈从安递来的兵符拓本上那个歪斜的印——原来多年前那场嫡庶之争,柳氏用一碗红花汤逼死正室时,就有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搅动。而这个一首被她视作棋子的沈知意,竟在祠堂的青烟里,攥住了整盘棋的线头。

"你早就知道..."皇后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殿外的风雪突然大了,将窗纸糊得簌簌响。沈知意看着她发间那支凤凰衔珠钗,忽然想起母亲妆匣里那支一模一样的,只是断了凤喙。原来母亲当年摔断凤钗,不是失手,是要在断簪里藏下这足以倾覆朝堂的秘密。

更夫的梆子声又响了,这次近在墙外。沈知意慢慢站起身,膝头的青砖印痕让她险些摔倒。她望着皇后惊惶的脸,忽然觉得掌心的疤痕不再灼痛,反而透出一股冰彻骨髓的凉意——这蛰伏十年的局,从母亲在她腕间刻下月牙痕的那一刻,就己经注定要在今夜,用最惨烈的方式掀开底牌。


    (http://kkxsz.com/book/bac0gi-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