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起缘分,这东西还真有些子讲究。
没过了两天,罗婶子又给说了两姑娘,这回是正儿八经的待嫁姑娘家,才十七,正当嫁的年纪。
周大江去相看了回来那老脸通红,李萍萍想应当是能成的。
周大海倒是没什么,只说不合适,李萍萍倒是觉得稀奇,这周大海如今还挑起姑娘来了?
只是她也不是人家的正经娘,也不是那专制的旧社会,不合适定然有不合适的地方,毕竟要过一辈子的,他能自己选择有主意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只是后来她才知道,不合适是哪不合适了……
不过罗婶子也没放过周大毛,这周大毛这些日子在这李萍萍家做活她都看在眼里,之前穷不代表一辈子穷,只要肯干,日子迟早会好的。
于是便给人家姑娘说这周大毛的好话,周大毛人不丑,就是有些憨,长得壮实,就是有些黑,可农家汉子哪个不黑的呢!
没想到人家姑娘跟周大毛相看了,这两人居然看对眼了,这下可喜坏了柳婶子。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那天孙月娥挑着一担新鲜草药回来,李萍萍便按价给她手里,她没要钱,说下回换三碗药回去。
李萍萍也没坚持给,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尊重、理解是李萍萍一首信奉的。
家里头做茶包每天忙得飞起,连几个小孩也一齐上阵了。
屋子己经建上了快上梁,李萍萍趁着去镇上坐诊的时候,让孙月娘去把那些需要的东西买齐,瓜子花生糖之类的,图个喜庆吉利。
仁济堂李女医的名气己经打出,所以这每逢集日来寻她诊脉的人颇多。
而周大河依旧在外头卖那防毒药水,这一个集下来也能卖个十几碗。
“李女医,您看我爹这还有治吗?”
一男子扶着一瘦弱老人从何敬荣那边诊完又来她这边诊。
这是一个咳血的患者,何敬荣诊断为肺痨病,这可是相当于古代绝症,还是个传染病,现代称肺结核。
难得这男子如此孝顺,李萍萍也想一试。
“这般症状多久了?”
那男子回忆了一下,
“约有半个月左右了,最近这两天才开始咳血的。”
还算早期的症状。
“不必惊慌,何大夫说的也没错,这病发展快,你父亲年纪大治愈的可能性低,我先给扎针,你今日买一块猪后腿上方的坐臀肉回去,下午再去一趟青山村找我拿药,我把药开好给你。”
老人消瘦,李萍萍决定开这食疗药方,对咳血补虚作用很好,药方是治肺结核的偏方,这医馆里头没有,所以得要去青山村找她拿。
那些偏方药材她己经收集得七七八八了,就待屋子建好有地方储存了再大量收集,以备不时之需。
那男子有些迟疑,若是这里大夫治不好他便要带自己爹去县里头看去了。
但是想想自家所剩无几的银钱,心里又考虑起这女医的法子来,先吃几天看看吧。
扎了针,老人咳嗽好了些,医馆那些人听说这男子是肺痨早就捂着嘴鼻跑出去了。
何敬荣也饶有兴致的看着李萍萍行针。
肺俞、膏盲、太渊,最后扎上孔最跟隔俞止咳血。
留针一刻,约十五分钟左右。
李萍萍把这肺痨行针法说与何敬荣听,唯有医者能听懂,也能很快的掌握,但一些下针的细微末节需要口传身教,能够多一人学会这针法,便会多一份力。
李萍萍从来都没一家独大的想法,她心里头还期盼着,万一哪天她就回去了呢…
所以,不单治病的时候带着孙月娘言传身教,就是在外,这仁济堂里头也依然是如此。
“受教了!”
何敬荣被李萍萍一点就明白了其中关键,主穴搭配副穴,应对不同的症状,他早些年还算好学,后面接手了医馆,便松懈了。
毕竟,做生意才赚钱,有钱才能做万事。
就比如孙月娘,这会正在货行里头,买了糖,饼子,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月前,那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
买完东西走在街道上都还觉着不真实,房子要起梁了,再有个把月就可以住新房了…
她轻飘飘的走在了路上,想起周大江这回说的媒,听说很是满意,那上堂村的姑娘年十七,在家中排行老二,也是能干的一姑娘。
她婆婆不经事,这么些年她也算长嫂如母了,当初她来这家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她想着给扯块布,给人做身衣裳吧。
便又去布庄扯了一匹棉布,一百三十文,掌柜的识得她,那回她也在的。
梅富贵给孙月娘又再送了些布头,做帕头正好合适的大小。
孙月娘推脱不过,便也收下了。
下午罗婶子又来了,这回是喜滋滋的笑着来说话的。
“哎呀,还想着给你家做个双喜临门,没想成你家大海这小子看不上人家姑娘,这门槛高了眼睛也跟着上长了哟!”
罗氏说着这话还摆起来动作配合,惹得院子里的几人都忍不住的捂嘴偷笑。
杏儿更是学了起来,春桃大些,觉得丢人,只咯咯的笑着。
“你这妮子,你小叔看不上的姑娘你大毛叔看上了,正托我去说呢!马上就剩你小叔一个咯!”
罗婶子做成了心情也跟着美起来,这会子小孩学她笑她,她是完全不介意的。
周大江老脸微红,还不知道他娘什么表态,他觉得,人家姑娘看得上他,这事就成了。
何况,这回罗婶子说的那姑娘,也确实…很好。
罗婶子这回来孙月娘可热情了,先是笑着拉她进去厅堂里头,又给端上了茶点,待客规格不小。
“婶子你说,人家姑娘家咋说?”
李萍萍在一旁也好奇。
罗婶子喝了口茶放下糕点才摇着头说道,
“二两聘礼,聘饼一担,布两匹……”
不多,都是下聘礼的常规规格,孙月娘听得也是连连点头。
“若是没什么,你们便可以敲定下来日子去下聘,再你们跟他家两家人商量着进门的日子。”
罗婶子也算业务熟练,说了很多孙月娘也不懂的,如此劳心劳力,孙月娘也算大方,给掏了六十文出来,到事成之后,还得一番感谢,称为谢媒礼。
(http://kkxsz.com/book/bceaba-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