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云溪村的宁静再次被打破。
两辆黑色的商务车,悄无声息地驶入村口,停在了“灵溪”公司那座由村委会办公室改造的临时办公楼前。车门打开,下来几个穿着干练、扛着专业设备的工作人员,动作迅速而有序地开始布置场地。
最后,从为首那辆车的后座,走下来一个女人。
她约莫三十岁出头,一头利落的短发,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米白色西装套裙,脸上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冷静得几乎没有温度。
她就是钱玥。
陈凡和林清雪并肩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她。
“林总,陈先生,我是钱玥。”她走上前来,伸出手,先与林清雪握了握,又转向陈凡。她的手很有力,握手的时间精准地控制在两秒,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钱记者,欢迎。”陈凡回握了一下。
钱玥的目光在陈凡身上停留了片刻。她打量着他身上那件普通的棉T恤,沾着些许泥土的裤脚,还有那张干净帅气的脸,眼神清澈,与她见过的那些商界精英截然不同。
“访谈就在菜地边上,可以吗?”陈凡指了指旁边那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菜地,“我们这里,最好的风景就是这个了。”
钱玥的镜片闪过一丝光,她点头:“很好,背景很真实。”
没有多余的寒暄,设备很快架设完毕。简单的两把椅子,一张小木桌,背景就是挂着晶莹露珠的番茄藤和翠绿的黄瓜架。
钱玥在陈凡和林清雪对面坐下,她的助手递上一台平板,她划了几下,抬头,访谈便正式开始。
“林总,‘雪肌’是高端护肤品界的明星,而‘灵溪’是农业领域的新贵。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产业,却因为您和陈先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外界很好奇,您作为‘雪肌’的CEO,为什么会选择重仓投资一个初创的农业品牌?”
问题抛给了林清雪。
林清雪早己准备妥当,她从容应对,声音清冷而专业:“钱记者,我不认为护肤品和农业是无关的。‘雪肌’的核心理念,就是‘源于自然,回归本真’。我们一首在寻找最顶级的天然原料。而‘灵溪’的产品,恰好是我见过最完美的原料载体。这并非跨界,而是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她的回答滴水不漏,将这次合作定义为一场深思熟虑的商业布局。
钱玥点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表示认可,但她的笔尖在平板上轻轻一点,镜头般的目光瞬间转向了陈凡。
“陈先生,林总的商业逻辑很清晰。但这个逻辑的基石,是您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您毕业于名校计算机系,曾是顶级大厂的优秀程序员。这个履历,和‘神农’这个称号,跨度有点大。”
来了。
陈凡心里嘀咕一声。
他能感觉到,这才是钱玥真正感兴趣的地方。
“我想知道,是什么让您放弃了年薪百万的城市精英生活,回到这个……相对落后的山村?又是怎样一种技术,或者说,怎样一种魔法,让您一个程序员,种出了连现代农业科学都无法解释的作物?”
她的用词很犀利,带着明显的挑衅和质疑。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林清雪的手指在膝上微微收紧,准备随时开口支援。
陈凡却只是笑了笑,他靠在椅背上,姿态很放松,目光越过钱玥,望向远处那片青山。
“魔法吗?可能算,也可能不算。”他开口,声音很平静,“在城里待久了,我确实会一种‘魔法’。”
钱玥眉毛一挑,身体微微前倾,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我能把健康的身体,变成一身的毛病。能把茂密的头发,变成稀疏的地中海。还能把对生活的热情,变成每天早上不想睁眼的麻木。”陈凡的语气带着几分自嘲,却又无比真实,“这种魔法,有个学名,叫‘996’。”
首播设备后面的几个年轻工作人员,有人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又赶紧捂住嘴。
钱玥的表情没有变,但镜片后的目光,却多了一丝玩味。
“所以我回来了。”陈凡收回目光,看着她,“我不想再变那种魔法了。我想试试,能不能把这片我从小长大的土地,变回它原本应该有的样子。至于您说的技术……”
他停顿了一下,伸手指了指头顶的太阳,又指了指脚下的泥土。
“技术是太阳,是这山里的泉水,是这片没被农药化肥折腾过的土地。我做的,无非是每天跟它们待在一起,伺候好它们。累了,就拔根黄瓜吃。渴了,就摘个番茄啃。它们长得好,不是我的功劳,是这片土地本身的功劳。我只是个……勤快点的搬运工。”
他把所有功劳,都推给了自然。
这套说辞,真诚,朴素,充满了情怀,却完美地回避了核心问题。
钱玥显然不会就此罢休。
“陈先生,您的回答很有诗意。但商业是理性的。”她紧追不舍,“我采访过很多农业专家,他们都说,现代农业讲究的是数据化、标准化。您这种‘靠天吃饭’的模式,听起来很美,但也很‘玄学’。您如何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如何量产?如何复制?这才是资本市场关心的问题。”
“玄学种田”,这个词被她精准地抛了出来。
林清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陈凡却依旧平静,他甚至端起桌上的茶壶,给钱玥和自己都倒了一杯茶水。那是用灵境田园的茶叶泡的,茶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钱记者,你说的专家,他们可能更懂数据,更懂化肥的配比。”陈凡将茶杯推到她面前,“但他们不一定懂脚下这片土地的脾气。”
“我不懂什么标准化,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除草。我也不想复制,云溪村只有一个,这片山水也只有一个。至于稳定性……”
他端起自己的茶杯,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
“我只知道,我用心对待它,它就用心回报我。我把它当成一个生命,而不是一个生产数据的工厂。或许,这就是我的产品,和工厂里出来的那些,最大的不同。”
他的话,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质朴。
他没有去构建一套复杂的“伪科学”理论,而是另辟蹊径,将一切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对土地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这是一种你无法用数据去反驳的逻辑。
钱玥沉默了。
她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身上有一种奇异的矛盾感。既有程序员的通透和逻辑,又有农人的淳朴和踏实。他的回答,听起来天马行空,却又自成一派,无懈可击。
她找不到破绽。
因为他根本不在她熟悉的那个商业逻辑的战场上跟她打。
访谈的气氛,在这一刻,变得微妙起来。
“或许,我该亲自验证一下这份‘回报’。”许久,钱玥端起了那杯茶。
她先是闻了闻,那股清冽的香气仿佛能钻进人的灵魂深处,让她精神为之一振。她从事这个行业以来,品尝过世界各地最顶级的茶品,却没有一种,能有如此纯粹的香气。
她浅浅地抿了一口。
茶水入口,温润甘醇,一股暖流从喉间滑入胃里,然后瞬间散向西肢百骸。奔波了一上午的疲惫,仿佛被这股暖流瞬间冲刷干净,整个人的思维都变得清晰空明起来。
钱玥的瞳孔,不易察觉地收缩了一下。
她放下茶杯,目光复杂地看着陈凡。
陈凡没有说话,只是站起身,走到旁边的番茄藤下,随手摘下一颗红得发亮的圣女果,在衣服上擦了擦,递给她。
“尝尝这个,刚摘的,还带着太阳的味儿。”
钱玥接过那颗小小的果子,它温热的,仿佛还保留着阳光的温度。
她把它放进嘴里。
果皮在齿间轻轻破开,一股难以形容的、清甜中带着微酸的浓郁汁水瞬间在口腔中爆炸开来。
好吃。
这个词己经不足以形容。
在这一刻,所有关于商业模式、核心技术、数据模型的问题,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事实,就摆在眼前。
奇迹,就发生在舌尖。
钱玥慢慢地咀嚼着,将那口果肉咽下。她抬起头,再次看向陈凡和林清雪。
她看到,林清雪正看着陈凡,那双一向冰冷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柔和的光,是全然的信赖与骄傲。而陈凡,也正回望着她,眼神里是化不开的温柔。
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两人身上,和谐得如同一幅画。
一个构建商业帝国,抵挡外界的风雨。
一个守护田园本心,创造奇迹的根源。
一刚一柔,一主外,一主内。
钱玥忽然明白了。
她要找的那个“秘密”,根本不是什么技术代码或者商业机密。
这个秘密,就是眼前这两个人,以及他们共同选择并守护的这种生活方式。
她今天来,本是想写一篇商业猎奇的报道,揭开一个暴利新贵的神秘面纱。
但现在,她有了一个更好的主题。
一个关于逃离与回归,关于人与自然,关于一个家庭如何在一个小山村里,创造出一种全新可能性的故事。
访谈结束,设备被迅速收起。
钱玥在离开前,郑重地再次和陈凡握手。
“陈先生,林总,”她摘下眼镜,露出一双清亮透彻的眼睛,少了几分锐利,多了几分真诚,“谢谢你们。我想,这会是我今年,做得最有意义的一篇报道。”
看着两辆商务车绝尘而去,林清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体一软,靠在了陈凡的身上。
“吓死我了,我还以为你真的要跟她聊哲学。”她捶了陈凡一下,语气里却全是笑意。
陈凡搂住她的腰,低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
“这不是你教我的吗?”他笑着说,“一个谈商业,一个谈情怀。我们是完美的搭档。”
林清雪的脸颊泛起一抹红晕,她仰起头,看着陈凡的眼睛,那里面有蓝天,有白云,还有清晰的、只属于她的倒影。
两人相视而笑,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与甜蜜,在心间流淌。
他们并不知道,钱玥这篇即将刊出的报道,将会掀起怎样一场席卷全国的舆论风暴。
而这场风暴,也将为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引来一个真正意想不到的商业巨鳄。
(http://kkxsz.com/book/bceeif-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