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蝉鸣还未完全消散,林念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踩过专科院校斑驳的石板路。校门口褪色的鎏金校名在阳光下泛着陈旧的光泽,两侧的梧桐树稀疏地伸展着枝桠,与手机里沈顺发来的本科院校照片形成刺眼对比——那里有爬满紫藤的百年钟楼,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而眼前这座略显逼仄的教学楼,连走廊栏杆都缠着褪色的爬山虎枯藤。
军训的迷彩服裹着汗水黏在后背,林念在烈日下踢正步时,总想起高三教室后那台吱呀作响的老风扇。休息间隙,她偷偷摸出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沈顺的头像跳了出来:"今天参加了戏剧社招新,看到好多有趣的剧本!"配图是铺满长桌的各色社团宣传单,阳光透过落地窗在纸面投下整齐的光影。林念望着自己脚下被晒得发软的塑胶跑道,喉咙突然发紧。
深夜的宿舍走廊,应急灯在头顶明明灭灭。林念抱着膝盖缩在角落,听着电话那头沈顺描述辩论队学长的精彩发言,听筒里偶尔传来远处吉他弹唱的片段。"沈顺,你们学校真好……"她的声音被走廊穿堂风揉碎。良久的沉默后,沈顺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林念,学校只是平台,重要的是你自己。你看,你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喜欢的写作,不是吗?"
这句话像刺破云层的月光,照亮了林念心里潮湿的角落。她打开手机备忘录,在置顶位置写下:"专升本倒计时1095天"。第二天清晨五点,当舍友们还在熟睡,她己经抱着笔记本坐在图书馆台阶上,晨露打湿了运动鞋尖,却浇不灭她眼底重新燃起的光。
专科的课程表上,每天下午都空出大片空白。林念把它们填满了密密麻麻的计划:《中国现当代文学》精读笔记、剧本结构拆解练习、专升本英语高频词汇背诵。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成了她的专属领地,桌面永远摆着三样东西——沈顺寄来的复习资料、贴着便签的笔记本、以及一罐永远温热的黑咖啡。当其他同学在奶茶店消磨时光时,她正趴在自习室的桌上,用红笔反复修改刚写完的短篇小说,稿纸边缘画满奇思妙想的分镜草图。
她的开朗很染了周围的人。在文学社招新会上,林念举着自制的"皇帝高考"主题海报,绘声绘色地描述故事设定,逗得评委们笑出眼泪。周末的宿舍里,她会裹着卡通睡衣给舍友们讲新写的脑洞故事,窗外的月光洒在她翻飞的笔记本上,映得字迹都闪着光。但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打开收藏夹里沈顺学校的官网,对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招生简章发呆,把考试大纲抄在便利贴上,贴满整个书桌。
沈顺的关怀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每个周五傍晚,他的电话总会准时响起,背景音里有时是社团活动室的喧闹,有时是图书馆的翻书声。"我今天去听了个编剧讲座,"某次通话中,他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兴奋,"老师说故事要像剥洋葱,每一层都得让人掉眼泪。录音己经传给你了!"林念蜷缩在图书馆的角落,听着手机里传来的讲解,突然发现自己的笔记本上不知何时画满了新的灵感火花。
在文学网站连载的日子充满惊喜。当第一条评论弹出时,林念正蹲在宿舍楼下的快递柜前取沈顺寄来的复习资料,手机震动吓得她差点撞翻旁边的垃圾桶。"太太的脑洞绝了!秦始皇用小篆写英语作文太绝了!"看着这条带着三个感叹号的留言,她蹲在水泥地上笑得首不起腰,泪水却顺着脸颊滑落。
与此同时,远方的牵挂从未断线。苏晓晓发来的照片里,她穿着学生会制服站在舞台聚光灯下,妆容精致得让林念差点认不出;江辰的消息总是在深夜十一点准时出现,简短询问她的近况,末尾总要加一句"别太累"。林念忙着构思新故事,回复时总是简短又随意,却没注意到对话框那头,江辰打下又删掉的长串文字。
专科第一年的最后一场雪落下时,林念翻出年初写下的倒计时备忘录。扉页上,"1095天"的字迹己经被反复得模糊,但新添的三十多个发表过的故事链接,以及厚厚一沓写作获奖证书,都在无声诉说着时光的馈赠。她站在宿舍阳台上,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给沈顺发去一张照片——照片里,她的书桌摆满专升本复习资料,最显眼的位置贴着两人的合照,照片背面写着:"念念不忘的,终将在热爱里重逢。"
(http://kkxsz.com/book/befgbb-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