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篾光》首映礼与“双向奔赴”的意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篾光》首映礼与“双向奔赴”的意义

 

上海大剧院的穹顶缀满星辰般的灯珠,林念在试衣镜前第三次调整珍珠耳坠。高定礼服的银杏叶刺绣在暖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腰间的金丝暗纹腰带勒得她有些喘不过气,却不及胸腔里翻涌的紧张更令人窒息。化妆间的门被轻轻推开,沈顺带着室外的冷空气进来,西装领口别着的竹节胸针是爸爸亲手编织的礼物。

"手又出汗了?"他自然地牵起她冰凉的指尖,用拇指着她虎口的薄茧,"还记得第一次模考后,你在走廊背单词,手指被风刮得通红,却还指着错题本跟我较真?"记忆突然鲜活起来,那个攥着皱巴巴试卷的少女,与此刻镜中妆容精致的自己渐渐重叠。

门外传来苏晓晓急促的脚步声:"念念!媒体己经就位了!"她推门而入时,职业套装上还沾着庆功宴的彩带碎屑,"豆瓣开分涨到8.5了!刚才张老师打电话说,有非遗传承人看哭了!"苏晓晓的兴奋感染了林念,她深吸一口气,任由沈顺将羊绒披肩披在她的肩背上。

红毯尽头的闪光灯如银河倾泻,林念的高跟鞋陷进柔软的地毯。镁光灯刺得她睁不开眼,首到沈顺温热的掌心覆上她的手背:"看这里。"他微微俯身,西装袖口露出的腕表刻着两人相识的日期,"你画'皇帝高考图'那天,我就知道你会站在更大的舞台上。"

首映厅的天鹅绒幕布缓缓拉开时,林念的指甲几乎掐进沈顺的掌心。银幕上出现爸爸制作的竹编食盒特写,细密的万字纹在镜头下流转着岁月的光泽;当张国梁老师饰演的爷爷在台风夜护住最后一捆青竹,雨水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庞滑落,观众席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林念转头,看见沈顺正专注地盯着银幕,睫毛在眼下投出颤抖的阴影——那场戏的分镜脚本,是他们在医院走廊改了七遍的成果。

灯光亮起的瞬间,全场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林念起身鞠躬时,突然在第三排看见了熟悉的身影:妈妈精心盘起的发髻上别着水钻发卡,爸爸穿着浆洗得笔挺的中山装,两人紧握的手上都戴着红绳编织的平安结。妈妈抹着眼泪朝她挥手,爸爸则像个孩子似的用力鼓掌,指节泛白。

庆功宴的香槟塔折射着七彩光芒,林念被记者的话筒和录音笔团团围住。"林老师,听说片中竹编道具都来自民间匠人,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她正要开口,沈顺从人群中穿过,西装下摆带起一阵风:"这要感谢一位特别的匠人——林念的父亲。"他举起手机,屏幕上是爸爸在工作室编竹篮的照片,"每个道具都带着温度,就像她笔下的故事,始终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午夜的外滩飘着细雨,林念的高跟鞋踩在花岗岩路面上发出清脆声响。沈顺将她的手塞进自己大衣口袋,体温透过羊绒布料传来。对岸的东方明珠亮起纪念版灯光秀,红色光束在江面投下蜿蜒的光带,恍若时光长河。

"你看,"沈顺忽然驻足,指着江面倒影,"当年你说要追上我,现在我们却并肩站在了这里。"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个丝绒盒,里面躺着枚竹节造型的钻戒,"这是用《篾光》道具剩下的竹材烧制的,就像我们的故事,边角料也能变成珍宝。"

林念的眼泪砸在钻戒上,泛起细碎的光。她想起无数个并肩奋斗的日夜:专科院校的图书馆、本科宿舍的走廊、片场的折叠椅......原来所谓双向奔赴,不是刻意的追赶,而是两个人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光,最终在更高处相遇。

"沈顺,"她踮起脚尖,在细雨中吻去他眼角的,"我们的故事,要永远写下去。"江风卷起她的裙摆,将誓言吹向灯火通明的天际线,那里有他们未竟的梦想,和永不落幕的星光。


    (http://kkxsz.com/book/befgbb-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