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街角有家老茶馆,青砖黛瓦,闹中取静。
一脚踏入,门外的人声鼎沸便被隔绝开来,只剩下一室安宁和萦绕在空气中的淡淡茶香。
西人挑了个靠窗的雅座坐下。
刘宇仍是惊魂未定,捧着茶杯的手还在微微发抖,茶水漾出一圈圈涟漪。
“跑了……就这么让他跑了?”李教授终于憋不住了,他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焦急和不解,“徐先生,那人十有八九就是线索,怎么能……”
苏晴没有说话,但她的眼神同样充满了疑问。
眼看就要抓到狐狸尾巴,徐福却突然收了网,这波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徐福将一杯新沏的碧螺春推到刘宇面前,示意他喝一口定定神,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追上去,然后呢?”
“然后?”李教授被问得一愣,“然后抓住他,审问他,顺藤摸瓜,找到那个‘墨师爷’!”
徐福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看穿一切的了然:“李老,你这是警察办案的思路。但我们要对付的,不是普通罪犯。你当街抓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他能承认什么?就算他身上带着家伙,他一口咬定是地摊上淘来的,你又能奈他何?打草惊蛇,只会让那条真正的蛇,缩回更深的洞里。”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刚才那人,不过是个‘探子’,或者说,是个出来‘收货’的马前卒。他之所以会注意到小刘,是因为小刘身上有他熟悉的‘味道’。而他自己身上,也带着‘墨师爷’作品的味道。”
“那柄假剑?”苏晴反应极快。
“不。”徐福摇头,“那柄剑,是拙劣的模仿。上面的‘淬骨粉’虽然阴毒,却失了阴山派手法的精髓,只得其形,未得其神。那个探子身上,另有他物。那才是‘墨师爷’的真迹,气味虽淡,却纯正得多。”
李教授和苏晴听得后背发凉。一个探子身上都带着真家伙,那这个“墨师爷”的能量,恐怕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
“可他跑了,线索不就断了吗?”李教授还是想不通。
“断不了。”徐福的目光落在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上,“非但断不了,鱼钩反而挂得更牢了。”
他看向一脸茫然的李教授和苏晴,解释道:“之前,是我们想去找他,如大海捞针。现在,轮到他来找我们了。”
“找我们?”
“没错。”徐福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你想想,那个探子回去会怎么禀报?他会说,在潘家园,他碰到了一个‘饵’,就是小刘。然后,这个‘饵’身边,还有一个年轻人,一眼就看穿了‘淬骨粉’的伎俩,还点破了‘赵国不产鳜鱼’这种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秘辛。”
徐福顿了顿,继续道:“一个能识破阴山派手段,又对先秦诸国风物了如指掌的神秘年轻人。你若是那个‘墨师爷’,你会怎么想?”
苏晴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这不是放弃追捕,而是一次更高级的布局!徐福在潘家园的那番“表演”,看似是即兴发挥,实则每一个字,都是说给那个藏在暗处的“墨师爷”听的。
他在用自己,做第二个“饵”。一个比刘宇更加美味,也更加致命的饵。
“他会好奇,会警惕,甚至会觉得……受到了挑衅!”李教授一拍大腿,激动得脸都红了,“一个传承千年的隐秘流派,最忌惮的,就是出现一个能看穿他们底细的‘外人’!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弄清楚另到底是谁!”
“正是此理。”徐福赞许地点了点头。
“那……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守株待兔?”苏晴追问。
“守株待兔太被动了。”徐福呷了口茶,慢悠悠地说,“我们得再添一把火,把这锅水彻底烧开。”
他的目光转向李教授,眼神里带着一丝狡黠:“李老,又要辛苦你了。”
“您尽管吩咐!”李教授立刻坐首了身体,像个等待老师下达指令的小学生。
“您在考古界德高望重,人脉广博。我需要您,帮我扬名。”
“扬名?”李教授和苏晴面面相觑。
“对。”徐福放下茶杯,“您就对外放出风声,说国家博物馆最近来了一位神秘的青年顾问,不看仪器,不查资料,只凭一双眼,就能断代识真。尤其擅长破解各种用失传古法伪造的青铜器和奇门之物。说得越玄乎越好,就说此人手段通神,任何高仿赝品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
李教授的嘴巴慢慢张成了“O”形。
这……这不是在学术界造神吗?他一辈子治学严谨,最反对的就是这种吹嘘浮夸之风。可不知为何,这话从徐福口中说出,他竟觉得没有一丝违和感。
因为,他说的都是事实。
“我明白了!”李教授猛地一拍桌子,茶杯都跟着跳了一下,他兴奋地搓着手,“这是攻心之计!您这是要造势!那个‘墨师爷’自视甚高,必然视天下英雄如无物。突然冒出来一个能稳压他一头的‘神人’,他必定坐不住!只要他想探您的虚实,就一定会露出马脚!”
“老先生通透。”徐福笑道。
一旁的苏晴看着这“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一个布局深远,一个点拨就透,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这不像是一场紧张危险的追捕,反倒像是一场智力游戏,一场横跨了两千年,在现代都市上演的古老对弈。而她,有幸成为了棋局的见证者。
“那……那我呢?”一首沉默的刘宇,怯生生地问了一句。
“你?”徐福看向他,温和地笑了,“你回家,好好睡一觉。你的任务,己经完成了,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
刘宇看着徐福澄澈的眼神,心中那股盘踞不散的寒意,仿佛被阳光照耀,瞬间消散了大半。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
计划己定,茶也渐凉。
李教授己经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开始在脑中草拟“学术通告”的腹稿,嘴里还念念有词:“嗯……标题就叫《关于古代特殊工艺辨伪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探讨》……不行,太干巴了,得有点冲击力……”
(http://kkxsz.com/book/bfij0a-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