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的气氛凝重却又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亢奋。窗外的晨曦透过百叶窗,在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张博文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目光炯炯地看着苏晴:“小苏,事关重大,我们必须拿个章程出来。徐福先生……不,这位大秦方士的出现,其价值无可估量,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他习惯性地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语气中带着考古学家的严谨与发现瑰宝的激动。
“是啊,”医院的李院长接口道,他身材微胖,此刻却显得精神十足,“张教授说得对。首先是安全问题,他现在的情况一旦泄露,恐怕会引起世界性的轰动,对他的休养和我们的研究都极为不利。”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其次,就是他那手医术。如果老李的慢支真的能被他几味药轻易缓解,那……”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苏晴点了点头,接过话头:“我赞同两位领导的意见。徐先生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个绝对安全、安静的环境来恢复身体,同时逐步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对外,我们必须严格保密,至少在有妥善方案前,知情范围越小越好。”她看向张博文,“张教授,您看我们是否可以先将徐先生转移到一个更私密的地方?医院人多眼杂,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张博文沉吟片刻:“学校倒是有一处不对外开放的专家招待所,环境清幽,安保也相对完善。我可以去协调,暂时将徐先生安置在那里。对外就宣称,是一位需要特殊照护的海外归国学者。”
“这个办法好!”李院长表示赞同,“医院这边,我会下封口令,所有接触过徐先生的医护人员,必须签订保密协议。至于老李那边……”
苏晴适时补充:“我们可以先观察药效。如果真的有效,再考虑如何以一个‘合理’的方式,比如某位隐世老中医的古方,来解释药方的来源,逐步推广其价值,同时也能保护徐先生。”
“嗯,小苏考虑得很周全。”张博文赞许道,“那就这么定了。小苏,你继续负责与徐先生的日常沟通和照料,务必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和诚意。我们需要他的信任与合作。”
就在这时,李院长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说了几句,脸上的表情从严肃逐渐转为惊讶,最后是难以置信的狂喜。
“你说什么?!”李院长几乎是吼出来的,引得张博文和苏晴都看了过去,“复查结果出来了?肺部啰音消失大半,血氧饱和度明显回升?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挂了电话,李院长激动得脸颊泛红,声音都有些颤抖:“天呐!奇迹!简首是医学奇迹!老李的主治医生刚刚打来电话,说他今天早上精神状态大好,咳嗽明显减轻,喘憋症状也缓解了七八成!各项指标都在好转!那药方……那药方真的神了!”
张博文教授“霍”地站了起来,激动地在原地踱了几个来回:“两千年前的药方,立竿见影!这……这是何等瑰宝!我们不仅挖出了一个活着的秦朝人,还挖出了一座失传的医学宝库啊!”
苏晴心中也是波涛汹涌,但她比两位年长者多了一份冷静。她想起了徐福写药方时那份淡然,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份医术,在他眼中,或许真的只是寻常。
“张教授,院长,”苏晴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刻意的平稳,“这更加说明了保护好徐先生的重要性。他的价值,远超我们的想象。”
三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决定立刻着手安排徐福的转移事宜。
苏晴回到徐福的病房时,他正靠在床头,手里拿着苏晴早上给他带来的一本装订简单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看得颇为专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为他苍白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冲淡了几分他眉宇间的疏离与苍凉。
“徐先生,感觉身体好些了吗?”苏晴放轻了脚步。
徐福放下字典,抬眼看向她,那双深邃的眸子似乎比昨日多了一丝生气。“尚可。此书颇为有趣,字形虽与小篆、隶书迥异,然其表意之法,亦有脉络可循。”他的声音依旧带着一丝沙哑,但语调平稳。
苏晴笑了笑:“这是我们现在通用的文字,以后您会慢慢习惯的。对了,方才院长他们商议,想为您换一个更清静的修养之所,您看如何?”
徐福微微颔首:“有劳诸位费心。客随主便。”他似乎对去哪里并不在意,只要能离开这个充满消毒水味的“医馆”。
“那我们稍作准备,午后便动身。”苏晴说着,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个未拆封的纸袋,“这里面是一些换洗衣物,您看看是否合身。此地的衣物,与您那时恐怕大相径庭。”
徐福接过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柔软的棉质休闲服,颜色是沉稳的藏青色。他拿起上衣,那轻飘飘的布料让他微微蹙眉,手指在上面了片刻,似乎在感受其质地。
“此乃何种织物?竟如此轻软。”他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
“这是棉布,一种植物纤维制成的。穿着舒适透气。”苏晴解释道,心中不禁莞尔,这位古人对现代生活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徐福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只是将衣物放在一旁。
苏晴又取出一个东西,递了过去:“这是‘保温杯’,里面是温水。您口渴时可以喝。”
徐福接过那个银色的圆筒状器物,入手微沉,带着一丝凉意。他旋开盖子,看到里面澄澈的液体,凑近闻了闻,是纯粹的水汽。
“此‘杯’竟能令清水久温不散,倒是精巧。”他端详着杯身,仿佛在研究一件新出土的青铜器。
苏晴看着他一本正经研究保温杯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心酸。两千年的隔绝,让他对这个世界陌生得如同初生的婴儿。
“您先熟悉一下,我去办一下手续。午饭后,我来接您。”
徐福应了一声,重新拿起那本字典,目光却时不时瞟向窗外那些飞驰的“铁盒子”。每一个细节,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谜题。
下午,一切准备就绪。苏晴推着轮椅,载着换上了一身现代休闲服的徐福,在张博文教授的陪同下,通过医院的特殊通道,来到停车场。
当徐福第一次坐进那辆被称为“汽车”的铁盒子里时,他清瘦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车辆启动,平稳地驶出医院,汇入车流。
窗外的景象飞速掠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铁盒子”川流不息,路边行人衣着奇异,神色匆匆。这一切,都让徐福的眼眸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要将这两千年错过的时光,一点点刻进脑海。苏晴坐在他身旁,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平静。她想说些什么来缓解他的情绪,却又不知从何开口。
车辆驶入一片绿树成荫的区域,最终在一栋雅致的两层小楼前停下。这里便是张教授安排的专家招待所,环境确实清幽。
下车后,徐福站在小楼前,抬头看了看这栋陌生的“屋宇”。它没有秦时宫殿的巍峨,也没有方士庐舍的古朴,却自有一种现代的简洁与舒适。
“徐先生,以后您就暂时住在这里。”张博文教授温和地说,“这里很安静,日常起居饮食都会有人照料。小苏也会经常来看您,帮您尽快熟悉这里的一切。”
徐福转过身,对着张博文和苏晴微微躬身:“劳烦二位。”他的礼节依旧带着古风,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刻意。
进入小楼,内部的陈设更是让徐福大开眼界。柔软的沙发,明亮的电灯,可以出水的“龙头”,以及墙上那块能显现人影的“宝镜”(电视屏幕)……每一样都让他驻足良久。
苏晴耐心地一一为他解释,告诉他这些物品的名称和用途。徐福听得很认真,偶尔会问上一两句,言辞简练,却首指核心。
“此物竟能千里传音,瞬间成像?”他指着电视,眼神中充满了探究,“莫非是墨家机关术与阴阳家幻术的结合?”
苏晴忍着笑解释道:“这叫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嗯,您可以理解为一种非常高级的‘法术’,能将远方发生的事情实时展现在您面前。”她尽量用他可能理解的方式去描述。
徐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再追问。他明白,这个时代,有着太多他无法理解的“道”。
安顿好徐福,张博文教授叮嘱了几句便先行离开,他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处理。苏晴则留了下来,准备陪徐福度过他来到这个“新家”的第一个下午。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房间,将徐福的身影拉得很长。他站在窗前,眺望着远方城市的轮廓,那里灯火渐起,宛如星河。
“苏博士,”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秦时明月,汉时关……如今,是何年何月,何代江山?”
苏晴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如今是公元2023年。秦朝……早己过去了两千二百多年。现在,我们称这个时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徐福沉默了许久,久到苏晴以为他不会再说话。
良久,他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似有万千感慨,最终却只化为一句:“两千二百载……弹指一挥间。”
那声音里,有释然,有迷茫,更有挥之不去的,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苏晴望着他的侧影,心中忽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去探寻,他这两千多年的沉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悲欢。
(http://kkxsz.com/book/bfij0a-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