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未散的纪念馆废墟中,姜妍妘在槐树扭曲的根系间发现了暗格。锈迹斑斑的铁盒表面缠绕着褪色的蓝丝,盒盖上用指甲刻着小小的蓝月亮——那是父亲独有的标记。当她颤抖着打开盒子,除了阮月英的调查报告,还有一本泛黄的日记,扉页上“林慧”二字让她呼吸停滞。
1990年冬
明辉彻夜未归,实验室的灯亮了整整三天。我抱着襁褓中的妍妘站在纺织厂外,看见他和张明德握手的瞬间,西装内侧别着枚太阳徽章。孩子突然啼哭,我的蓝月亮吊坠滑落在地,竟在雪地里映出张明远的倒影——那个总来医院探望的“慈善家”,此刻正站在父亲身后,眼神冷得像冰。
姜妍妘的手指抚过字迹凹陷处,仿佛触到母亲当年的泪痕。日记里夹着的X光片显示,她尚在襁褓时就己出现铅中毒症状,而父亲在诊疗记录上伪造了“普通肺炎”的诊断。记忆突然翻涌:童年时每次发烧,父亲总会用浸着蓝丝汁液的毛巾为她降温,原来那不是迷信,而是在偷偷解毒。
**1995年12月23日**
月英发现了“月亮计划”的真相,她将双胞胎的其中一个孩子托付给我,自己带着证据去和张明远谈判。明辉回家时浑身是血,他抱着妍妘说:“从今天起,爸爸要变成坏人了。”我摸到他口袋里的注射器,里面装着绿色的液体——和隆盛实验室的毒剂一模一样。
泪水砸在纸页上,晕开了“保护”二字。姜妍妘终于明白父亲为何主动参与污染项目,为何要在精神病院忍受二十年的屈辱。当阮月英用生命为孩子们争取生机时,父亲选择用自己的名誉和自由,为她筑起最后的防线。
**1996年7月11日**
明辉烧毁了所有真实的实验数据,我在灰烬中找到半张照片——谚翊的母亲抱着孩子冲进火场。他说:“翠芬用命换来的逃生机会,我们不能辜负。”深夜,他将妍妘的婴儿手环塞进我手里,上面刻着“别相信任何人”,可我知道,他才是那个用谎言守护真相的人。
日记的最后一页夹着张泛黄的合影,照片里父亲抱着年幼的她,身后是纺织厂盛开的蔷薇。背面的字迹被泪水晕染得模糊:“我的小月亮,原谅爸爸的残忍。等蔷薇再次开满云州,你会明白,爸爸所有的黑暗,都是为了让你永远活在光明里。”
“原来他从来不是同谋。”姜妍妘将日记贴在胸口,感受到纸张下父亲残留的温度。谚翊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机械义眼投射出父亲实验室的全息影像:监控记录显示,1995年平安夜,父亲偷偷将阮月英的备份证据塞进谚翊的背包,而自己则故意在现场留下“罪证”。
“你父亲用二十年时间,把所有指向隆盛的线索引向自己。”谚翊的声音沙哑,他展开张布满修改痕迹的基因图谱,“这些被划掉的抗体培育方案,其实是他暗中研发的解毒剂。”图谱角落的批注用极小的字写着:“以我之罪,换你余生。”
废墟外,清河镇的孩子们举着自制的蓝丝灯笼赶来。他们将灯笼挂在槐树枝头,微弱的光汇聚成星河,照亮了墙上未被摧毁的蔷薇涂鸦。姜妍妘望着漫天星光,终于读懂父亲在精神病院墙壁上反复刻下的图案——那些看似混乱的线条,拼凑起来竟是完整的蓝月亮,每个缺口都指向隆盛的犯罪证据。
而在城市的阴影里,某个秘密服务器突然收到指令。尘封的文件夹自动打开,里面是父亲临终前录制的视频:“张明远,你以为我疯了?不,我清醒得可怕。我用二十年时间,在你的‘太阳计划’里埋下了最锋利的刺。”画面中,他举起装有姜妍妘抗体血清的试管,“这不是武器,而是照亮黑暗的光。”
云州的夜空飘起细雨,姜妍妘将母亲的日记埋入槐树根下。当第一滴雨水落下时,所有蓝丝灯笼同时亮起,映出树干上新长出的纹路——那些年轮里,清晰地刻着父亲、母亲和阮月英的名字,他们的故事,终将成为永不熄灭的光,守护这座重生的城市。
(http://kkxsz.com/book/bgcdge-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