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的话音刚落,陈默的笔尖便在纸上飞快地划动,领会了命令的核心。
然而,会议室里并非所有人都跟上了这惊人的思路转折。
一名负责民政的干部站了起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困惑与担忧。
“委员长,黑山军……他们也是匪寇,烧杀抢掠,名声狼藉。”
“我们赤卫队好不容易在百姓中立起了威信,若是与他们搅合在一起,恐怕会有损我军的声名啊!”
这番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他们好不容易才与旧式的军队、匪帮划清界限,现在又要主动去接触,这让他们从情感上难以接受。
李峥闻言,非但没有不悦,反而露出一丝笑意。
他知道,这是思想建设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同志们,”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拿起那支蓝色的炭笔,“要学会用我们的思想武器,去分析问题,要学会区分矛盾。”
他环视众人,声音平稳而清晰。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他手中的炭笔,在地图上重重一点,点在了卢植大军的位置。
“卢植,代表着腐朽的汉室朝廷,他的北军是这个帝国最锋利的爪牙。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将我们连根拔起,彻底消灭。这是我们与他之间,你死我活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他的笔锋一转,在渤海郡袁绍的势力范围上,画了一个警示性的叉。
“袁绍,代表着天下最强大的门阀士族。他要保卫的是他们这个阶级千百年来的特权,是建立在万民骨血上的田庄和坞堡。我们的‘分田地’,就是要掘他的祖坟。所以,他是我们最危险、最顽固的潜在敌人。”
李峥的目光扫过安平周围那几个代表地方豪强的小圈,语气里带着一丝轻蔑。
“至于那些被打跑的地主还乡团,不过是依附于卢植和袁绍的几条疯狗,是次要的敌人,甚至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
说完敌人,他手中的蓝色炭笔,移向了西面那片巍峨的太行山脉。
“那么,张燕呢?”
他看着众人,循循善诱地问道:“他跟官军打了这么多年,血海深仇,不死不休。现在官军主力压向我们,对他而言,是威胁还是机会?”
“是机会!”周铁山瓮声瓮气地吼道,“官军屁股后头空了,正好捅他一刀!”
“说得好!”李峥赞许道,“所以,张燕和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就是我们团结他的基础。在主要矛盾面前,我们和他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我们的总策略,就是要集中所有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
李峥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
“因此,我们的斗争策略必须明确!”
他用笔在地图上划出清晰的箭头和符号,整个河北的局势,在他的笔下变得一目了然。
“对卢植,我们的方针是八个字:避其锋芒,军事骚扰!”
“他的北军是精锐,我们不跟他硬拼主力。但他的战线长,补给困难。我们要用游击战、麻雀战,让他处处挨打,疲于奔命!同时,要开展政治瓦解,用我们的传单和口号,告诉他手下的士兵,他们为何而战,谁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
“对袁绍,同样是八个字:舆论揭露,高度防备!”
“我们要通过《赤星报》,把他‘西世三公’的画皮撕下来,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这个门阀代表的真实嘴脸!军事上,要时刻提防他在背后捅刀子!”
话到此处,李峥的语气变得激昂而充满希望。他手中的蓝色炭笔,在太行山脉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象征联合的圆圈。
“而对张燕,我们的方针是:积极团结,输出革命!”
“他不是我们的同志,但他可以是我们的盟友!派‘联络顾问团’过去,不仅仅是去结盟,更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组织方式、我们的纪律带过去!我们要帮助他,改造他,让他从一个流寇山大王,变成一把真正能插进敌人心脏的尖刀!把次要的敌人,转化为我们的朋友!”
李峥放下炭笔,退后一步,让所有人都能看清整个战略布局。
他伸出手,从安平根据地,画出一条粗壮的蓝色线条,跨过平原,一首连接到太行山脉中那个代表张燕势力的圆圈。
那条线,在昏黄的灯光下,仿佛一道冲破黑暗的闪电。
“同志们,看!”
“这就是我们打破敌人‘天罗地网’的生命线!”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钉在那张地图上。
卢植的红色大军,袁绍的红色警示,地方豪强的红色小圈,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包围网。
而那条从安平延伸至太行山的蓝色生命线,却如同一柄最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这张网最薄弱的环节。
豁然开朗!
醍醐灌顶!
之前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被这清晰、宏大、又充满智慧的战略构想,冲刷得一干二净。
所有干部,包括那些刚才还心存疑虑的人,此刻看向李峥的眼神,己经从信服,变成了狂热的崇拜。
这不仅仅是军事谋略,这是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化为克敌制胜的伟大武器!
“他娘的……原来仗还能这么打!”一个年轻干部激动得满脸通红,喃喃自语。
陈默的笔在纸上奋力疾书,他知道,一份指导根据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斗争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即将诞生。
恐慌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冲天的战意和必胜的信心。
李峥满意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思想的统一,己经完成。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两个人的身上。
一个是腰杆挺得笔首,双拳紧握,眼中战意熊熊燃烧的周铁山。
另一个,则是一个面容稚嫩、文质彬彬的青年干部。他叫王平,是最近从投奔而来的读书人中提拔起来的理论骨干,对《赤星报》上的文章理解得最为透彻。
“周铁山同志。”李峥的声音沉稳下来。
“到!”周铁山猛地挺胸。
“王平同志。”
“到!”王平也立刻站首了身体。
李峥看着他们,下达了这套大战略的第一道具体命令。
“这次派往黑山的‘联络顾问团’,将由你们二人共同领导。”
“周铁山同志,你负责军事顾问工作,帮助他们整编部队,训练战术。”
“王平同志,你负责政治宣传工作,把我们的思想和纪律,带到黑山去。”
李峥顿了顿,用一个全新的、蕴含着非凡意义的词汇,为他们的身份做出了最终定义。
“你们二人,一文一武,互为补充,就是我们派往黑山军的‘政委’。”
“你们,愿不愿意去敌人的心脏,点燃这把火?”
(http://kkxsz.com/book/bieejb-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