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聚落的建立,远比想象中要艰难。数以百计的村民和新投奔的流民,意味着每天都有几百张嘴要吃饭。温饱,成了压在简宇心头的头等大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现在不是兵马,但道理一样。”简宇将李明和魏老召集起来,开了一次最原始的“生产建设会议”。
聚落的分工迅速明确下来。
李明,被简宇任命为“防务官”。他负责将投奔而来的青壮年和那十几名老兵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护卫队”。他每天带着这些人在营地周围巡逻,砍伐树木,修建更坚固的木栅栏和瞭望塔,保障营地的基本安全。同时,他也负责组织狩猎队,进入附近的山林,猎取野兽,以补充肉食。
魏老,则成了“内务官”。他用最原始的结绳记事和刻木为号的方法,将聚落内所有人口登记造册,建立了最基础的户籍制度。他又根据每个家庭的劳动力情况,公平地分配每日的口粮和工作任务,并负责调解内部发生的各种鸡毛蒜皮的纠纷。他丰富的经验和公正的处事,让混乱的营地迅速建立起了初步的秩序。
而简宇自己,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技术革新和生产力提升上。他知道,光靠打猎和采集,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必须发展农业和手工业。
他带领着一批手脚勤快的村民,在聚落旁开垦荒地。他利用自己对植物学的了解,指导大家识别土壤的肥力,选择合适的土地种植从附近找到的、可驯化的野生谷物。
他还建立了一个简陋的露天工坊,将投奔来的手艺人组织起来。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器皿问题。流民们吃饭喝水,大多用的是破碗甚至木片。简宇指导陶匠们,寻找更具粘性的泥土,改进和泥与制坯的手法,并建造了一个能达到更高温度的“龙窑”。
经过多次失败,当第一批烧制出来的陶碗和陶罐,质地坚固,远比以前耐用时,整个营地都沸腾了。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有了像样的餐具,能更好地储存食物和水。
简宇还注意到一个沉默寡言、但双手极其灵巧的年轻女子。她叫宋兰,原本是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出身,因为战乱家破人亡,独自流浪到此。她对各种材料的特性有着惊人的首觉,简宇只是简单描述了一下“复合弓”的原理——用不同的材料(如竹、木、兽筋)结合,增加弓的弹性和韧性——她竟然就能领会其意,并动手尝试制作。
看着营地里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人们脸上虽然疲惫但充满干劲的表情,简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虽然筚路蓝缕,百废待兴,但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社群,正在他的手中,一点一点地被创造出来。他知道,这些微小的技术进步,如果被外界,尤其是像黑山公那样的势力得知,很可能会引来觊觎和灾祸。他必须在壮大自己的同时,保持低调和警惕。
(http://www.kkxsz.com/book/biejje-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