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菌灯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菌灯时代

 

南站中转站的巨大卷帘门被几根粗壮的钢梁从内部死死抵住,缝隙用能找到的所有破布、碎冰和泥浆糊得严严实实,勉强挡住了外面永不停歇的寒风和零下六七十度的低温。门内,曾经空旷冰冷的仓库区域,此刻被分割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靠着东墙,是用废弃车厢板和保温材料搭建的简陋“居所”,里面铺着搜刮来的毛皮和破布,勉强能抵御严寒。西侧则堆放着他们从战场上和邪教徒据点搜刮来的宝贵物资:几箱冻得硬邦邦的压缩饼干、几桶浑浊的雪水、一些工具、武器,以及最重要的——从疤脸巢穴附近采集到的、装在几个保温容器里的地热菌株样本。

空气里弥漫着汗味、血腥味、毛皮的膻味,以及一种难以形容的、混合着霉菌和希望的复杂气息。十几个人挤在这个临时搭建的避难所里,呼吸声沉重而清晰。火光——不再是焚书的烈焰,而是几盏用金属罐头盒和动物油脂制作的简陋油灯——在黑暗中摇曳,将人影投射在冰冷的墙壁上,拉得长长的,如同不安的鬼魅。

陈默坐在一堆毛皮上,借着油灯昏黄的光线,仔细地擦拭着那把从疤脸手里夺回的消防斧。斧刃上的血迹和冰碴己经被清理干净,冰冷的金属反射着微弱的光。他的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这能让他暂时忘却身体的疲惫和无处不在的寒冷。右臂的酸痛和左小腿的冻伤依旧隐隐作痛,提醒着不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囡囡蜷缩在他身边更厚的毛皮里,呼吸平稳而微弱,像一只陷入深度冬眠的小兽。她的体温依旧偏低,但至少不再散发那令人心悸的深蓝幽光。颈环沉寂着,如同一个普通的金属项圈。

“默哥,”王大力挪了过来,手里捧着一个用罐头盒改装的小容器,里面盛着一点浑浊的、带着冰碴的糊状物——是他们用雪水化开压缩饼干做的“晚餐”,“吃点吧,你这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

陈默接过罐头盒,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冻僵的手指微微一麻。他舀起一勺冰冷的糊糊,艰难地咽了下去,食不知味。“大家呢?都吃过了?”

“都分了点,省着吃,够撑个三五天。”王大力压低声音,脸上带着忧虑,“就是……水不太够了。外面雪倒是多,但化雪太耗燃料,那些油脂灯也烧不了太久。”他指了指角落里仅剩的两小桶动物油脂燃料。

燃料、食物、水、安全……每一项都像沉重的枷锁,压在陈默的心头。固守中转站只是权宜之计,他们必须找到更稳定、更可持续的生存方式。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仓库另一角。

那里,工程师老方(名叫方振国)正和另外两个稍微懂点技术的幸存者围在一起。他们面前摊开着几份从冰祭司包裹里找到的、被冻得硬邦邦的、沾着血迹的图纸和笔记残页,旁边放着几个保温容器——里面正是那些散发着微弱暖意的地热菌株样本。老方眉头紧锁,用一根磨尖的铁钎在冰面上艰难地刻画着,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方工,怎么样?有头绪吗?”陈默放下罐头盒,走了过去。

老方抬起头,扶了扶用铁丝和碎玻璃勉强做成的“眼镜”,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陈默同志,你看这个。”他用铁钎指着图纸上一处模糊的、类似培养槽的结构图,“结合这些残页上的记录,还有我们实际找到的菌株特性……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他拿起一个保温容器,小心地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类似硫磺的温热气息飘散出来。容器底部,一团灰白色的、如同苔藓般的菌落附着在几块黑色的矿石碎片上,正散发着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暖意。

“这种菌,我们暂时叫它‘地暖菌’,它能分解某些特定的矿物质,释放热量,同时……看这里!”老方指着容器壁上一些极其微弱的、如同尘埃般闪烁的幽绿色光点,“它们在代谢过程中,似乎还能产生极其微弱的生物荧光!非常微弱,在光亮环境下几乎看不到,但在绝对黑暗中……”

老方的话没说完,但陈默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光!在这永恒的极夜里,光就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希望,意味着不用再依赖宝贵的油脂燃料!

“你是说……用它们来……发光?”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不只是发光!”老方激动起来,声音也高了几分,“它们本身释放的热量虽然微弱,但如果能大量培育,集中起来,或许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微热源!更重要的是,它们发光!如果能解决亮度问题……”他拿起另一份残破的笔记,“你看这上面提到‘菌群密度’和‘能量激发’,虽然关键部分缺失了,但我推测,如果能让菌群达到一定密度,或者提供某种微弱的能量刺激,或许能大幅增强它们的发光效率!”

“能量刺激……”陈默的目光下意识地转向了角落里那个从冰祭司身上缴获的、为声波权杖提供能量的储能匣。那东西他检查过,里面是一种类似高能电池的装置,散发着冰冷的能量波动,但输出接口很特殊,似乎需要特定的设备引导。

“对!能量!”老方也看到了陈默的目光,更加兴奋,“冰祭司的权杖能激发声波,说明储能匣里储存的能量形式是可以被引导、转换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办法,将储能匣的能量以极其微弱、稳定的形式输入到培养中的菌群里……”他挥舞着手中的铁钎,“也许就能‘点燃’它们!让它们成为真正的‘菌灯’!”

这个设想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希望!用取之不尽的地热菌,配合有限的储能匣能量,制造出能持续发光发热的“菌灯”?这简首是末日里的神迹!

“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王大力也凑了过来,搓着手,一脸急切。

“首先,需要更多的菌株样本!疤脸巢穴附近的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找到它们的源头,或者找到大规模培养的方法!”老方语速飞快,“其次,需要合适的培养容器,要能保温、透光,还要能安全接入能量……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我们需要安全地引导储能匣的能量!这需要非常精细的装置,我们现在……”他看了看周围简陋的环境和工具,兴奋之情稍稍冷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容器……”陈默环顾西周,目光落在了冷藏车残骸上那些破碎的、但材质特殊的玻璃观察窗上。那些玻璃异常坚韧,之前经历了囡囡的爆发和鼠王的撞击都只是裂开,没有粉碎。“用那个!”他指向冷藏车,“把能用的玻璃都拆下来!保温材料也是现成的!至于能量引导……”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个冰冷的储能匣上,又看了看角落里几根被丢弃的、带着金属线缆的充电线(可能是之前中转站维修设备留下的)。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成型。

“拆!把冷藏车上所有能用的玻璃、保温层都拆下来!”陈默果断下令,“大力,你带几个人去!小心点!”

“好嘞!”王大力立刻招呼了几个还算有力气的幸存者。

“方工,”陈默转向工程师,“能量引导,我们试试最笨的办法。用金属线缆,首接连接储能匣的输出触点,把另一端……想办法固定在培养菌群的容器里。小心控制距离,一点点试!我们不求功率多大,只要一丝稳定的、能被菌群吸收的能量就行!安全第一!”

“这……这太粗糙了!风险很大!”老方吓了一跳。

“没有别的选择!”陈默的声音斩钉截铁,“我们耗不起!必须尽快有光!有热!否则大家撑不了多久!”他拿起那个冰冷的储能匣,“我来负责连接和测试。你专心研究怎么让菌群长得更快更好。”

接下来的两天,中转站仓库里充满了紧张而忙碌的气息。

王大力带着人,小心翼翼地从冷藏车残骸上剥离下一块块大小不一、布满裂痕但还算完整的特种玻璃。他们用能找到的密封胶(一种耐低温的树脂)和金属框架,配合拆下来的保温材料,在方振国的指导下,笨拙地拼凑出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密封性勉强合格的“培养箱”。

方振国则带着另一个人,几乎不眠不休地处理那些地暖菌样本。他们用找到的少量纯净雪水(融化后用多层布过滤),混合着碾碎的黑矿石粉末(从菌株附着的矿石上刮下来的),小心翼翼地移植、扩大培养。昏暗的油灯下,他们如同最精心的园丁,守护着灰白色的希望。

而陈默,则坐在角落里,面对着一堆工具和线缆,以及那个散发着冰冷能量波动的储能匣。他用小刀小心地剥开一根充电线的绝缘层,露出里面的铜芯。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用绝缘胶布将自己的手包裹了好几层,再用一块厚厚的毛皮垫着,拿起一根磨尖的、极其细小的金属探针(从一个废弃电子设备上拆下来的),小心翼翼地靠近储能匣那冰冷的输出触点。

“滋啦!”

一道细小的蓝色电弧瞬间迸发!虽然陈默做了防护,但那瞬间的麻痹感和刺骨的寒意还是让他手臂猛地一抖!储能匣表面的能量纹路亮了一下,又迅速黯淡。

第一次尝试,失败。

他调整角度,更加小心地接近……失败。

再调整,缩短距离……又是一道电弧!

每一次失败,都让周围的空气温度骤降几分,也让围观的人们心头一紧。这储能匣里蕴含的能量,绝非善类。

陈默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不是因为热,而是高度紧张和反复电击带来的不适。但他眼神依旧专注,没有放弃。他回忆着冰祭司使用声波权杖时能量的流动方式,那似乎是一种高频脉冲而非持续电流……

他尝试着用探针极其短暂地、如同蜻蜓点水般触碰触点。

“滋…”

这一次,电弧微弱了许多,而且一闪即逝。

有效!

陈默精神一振!他如法炮制,用剥出的铜线,小心翼翼地、一次只接触极短的时间,尝试将能量引导出来,连接到另一根准备好的线缆上。这个过程极其缓慢而危险,如同在悬崖边跳舞。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让人心惊肉跳的电弧闪烁后,一根连接着储能匣输出端、另一头着铜芯的线缆,被陈默成功地固定在了培养箱预留的一个小孔位置。线缆的铜芯,距离培养箱内方振国精心布置的一小块菌落,只有不到一厘米的距离。

“方工……可以了。”陈默的声音带着疲惫和一丝沙哑,他松开手,指尖还在微微颤抖。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那个小小的培养箱上。方振国深吸一口气,将培养箱的玻璃盖子小心翼翼地合拢、密封好。然后,他看向陈默,用力点了点头。

陈默活动了一下僵硬的手指,再次拿起那根作为开关的探针。这一次,他瞄准的是储能匣侧面一个不起眼的、似乎是能量输出控制的微小凸起(他反复研究图纸残页后推测的)。

“准备……三、二、一!”

陈默猛地用探针点了一下那个微小凸起!

嗡……

储能匣内部传来一声极其低沉的嗡鸣。表面那些冰冷的能量纹路瞬间亮起幽蓝的光芒!一股无形的能量波动顺着那根简陋的线缆传递出去!

培养箱内,那根的铜线顶端,瞬间爆发出几道细小的、跳跃的蓝色电火花!

“噗嗤!”

电火花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瞬间没入了下方那块灰白色的地暖菌菌落之中!

菌落猛地一颤!仿佛受到了惊吓!灰白的颜色似乎加深了一些。

一秒……两秒……三秒……

什么也没有发生。

就在众人眼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即将熄灭,失望开始蔓延时——

那被电火花击中的菌落中心,极其缓慢地、如同羞涩的萤火虫般,亮起了一个极其微弱的、针尖大小的幽绿色光点!

那光点如此渺小,在昏暗的油灯光线下几乎难以察觉。但它确实存在!如同黑暗宇宙中诞生的第一颗星辰!

“光!有光了!”一个眼尖的年轻幸存者激动地叫了起来,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真的!我也看到了!很小!但真的有光!”另一个人也激动地指着。

方振国几乎是扑到了培养箱前,脸贴在冰冷的玻璃上,死死盯着那个微小的光点,浑浊的眼中瞬间溢满了泪水。“成了……真的成了!生物激发……生物荧光被能量激活了!”

王大力张大了嘴巴,看看培养箱,又看看陈默,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陈默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但他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他看着培养箱里那针尖大小的、顽强闪烁的幽绿光芒,又看了看周围一张张因为激动和希望而亮起来的脸庞。

那光芒虽然微弱得可怜,但它驱散的,不仅仅是眼前这一小片黑暗。

它点燃的,是“地火盟”在这永冻纪元里,照亮自身、温暖自身、宣告存在的……第一簇生命之火!

菌灯时代,在微光中,艰难地拉开了序幕。


    (http://kkxsz.com/book/bigb0e-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