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湖的轰鸣,在“净化者VII”的毁灭洗礼后,似乎带上了一丝沉痛的余韵。巨大的岩块从穹顶剥落,堵塞了部分水道,改变了水流的方向,在原本相对开阔的水域形成了几片新的浅滩和礁石区。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里,也混杂了更多岩石粉尘的气息。然而,生命的韧性远超毁灭的短暂喧嚣。不过短短数日,那些覆盖岩壁、散发着幽微光芒的苔藓和地衣,便如同绿色的火焰,以更旺盛的姿态蔓延开来,覆盖了创伤,重新点亮了这片地心绿洲。
瀑布水帘后的核心洞窟,在囡囡引导构建的“亚稳态空间护盾”守护下,成为了“地火盟”绝对的安全区和心脏地带。这里被命名为“温室之心”。温热的泉水池依旧翻滚着靛蓝色的光辉,巨大的能量矿石柱如同定海神针般矗立,散发着稳定而磅礴的能量辉光。护盾的光芒虽然比最初激活时黯淡了一些,边缘的裂痕也尚未完全弥合,但它在囡囡持续的、如同呼吸般自然的能量引导下,顽强地存在着,隔绝了外部可能的辐射残留和地质不稳定带来的风险。
围绕着“温室之心”,更广阔的洞窟空间被迅速改造、利用起来。
光之农场: 靠近洞窟入口、光照(来自发光苔藓、矿石和引入的菌灯)最充足的区域,被开辟成了农田。不再是简陋的浅盘,而是用碎石和温热的泥土(从新形成的浅滩挖掘而来)垒砌的阶梯状苗床。马国栋如同最虔诚的园丁,将那些承载着希望的耐寒种子——极地藜麦、冰苔马铃薯、还有几种快速生长的耐阴菌类——小心翼翼地播种下去。菌灯培养箱被巧妙地安置在苗床上方和周围,幽绿的微光与洞窟本身的天然微光交融,营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和环境。水蛭农场净化后的、富含矿物质的地热水通过竹管(利用隧道中找到的耐寒竹子制作)引到高处,形成细密的喷淋系统,定时滋润着土壤。几天过去,嫩绿的芽尖己经顽强地破土而出,在幽暗的光线下舒展着生命的姿态,成为整个社区最令人振奋的希望象征。
菌丝巢穴: 在更潮湿、靠近水汽蒸腾的岩壁区域,大量的发光苔藓被移植培育。这些苔藓不仅是重要的光源补充,更是方振国构建能量网络的关键“生物导线”。王大力带人用找到的金属网格(来自地铁车厢残骸)搭建了立体的培养架,苔藓在上面繁茂生长,形成一片片散发着柔和绿光、蓝光或紫光的“光之幕墙”。同时,利用这些苔藓自然散发的微弱生物电,结合一些从矿石中提取的导电矿物粉末,马国栋在方振国的指导下,尝试构建最原始的“生物电力网”,为一些低能耗设备(如小型水泵、通风扇)提供动力。
石巢居所: 洞窟深处相对干燥、稳固的岩壁区域,被开凿和清理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洞穴,成为人们的居所。洞口用厚实的毛皮和保温材料遮挡,内部铺着干燥的苔藓和收集来的柔软地衣。温热的岩石地面对抗着地底深处的阴冷,菌灯柔和的光线驱散了黑暗。虽然简陋,但比起中转站仓库和冰封的地表,这里己是温暖舒适的天堂。孩子们的笑声第一次在这片地下空间里清脆地响起,虽然依旧带着对未知的怯懦,但那份生机勃勃,是任何灾难都无法彻底抹杀的。
匠人之炉: 靠近温泉池能量辐射的边缘,温度稍高的区域,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工坊”。利用地热传导加热岩石作为工作台,方振国、马国栋和几个心灵手巧的幸存者在这里进行着各种研究和修复工作。修复工具,研究发光矿石的特性,分析水样和土壤成分,更重要的是——方振国那惊世骇俗的冷聚变实验核心装置,也在这里紧张地搭建!
“温室社区”如同一颗在绝境中顽强萌发的种子,在“温室之心”磅礴能量的滋养下,正努力地伸展根系,抽枝发芽。食物虽然依旧短缺(第一批作物还在生长),但水源充足、环境稳定,最重要的是——希望,如同洞窟里无处不在的微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田。
然而,陈默深知,这份安宁是脆弱且暂时的。方舟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随时可能再次落下。更深层的不安,则来源于囡囡的变化。
自从引导构建护盾并抵御了导弹冲击后,囡囡似乎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半休眠”状态。她大部分时间都静静地坐在温泉池边,靠近那根巨大的幽蓝矿石柱。她的呼吸悠长而微弱,体温比常人更低,皮肤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温润如玉的质感,偶尔在能量波动强烈时,皮肤下会闪过极其微弱的靛蓝色光晕。最显著的变化是她的头发——原本乌黑的发丝,发梢处开始自然地凝结出细小的、晶莹剔透的六边形冰晶,如同天然的头饰,散发着幽幽寒气,却又与她周身温润的气息奇异地融合。
她不再需要进食普通的食物,只需偶尔啜饮几口温泉水。她与陈默的精神链接变得更加深沉而稳定,不再有激烈的情绪传递,而是一种如同大地般厚重、包容的宁静与洞察。她仿佛成了这片地心空间的一部分,一个连接着盖亚意识与人类社群的活体枢纽。方振国和马国栋的研究需要某些特定的能量频率引导或环境参数时,只需在精神层面向囡囡传递请求,往往很快就能得到一种模糊却精准的“首觉指引”。
“她正在……进化。”马国栋观察着囡囡的状态,眼神复杂,“病毒与她的共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甚至可能……反过来被她自身的意志所引导、融合。她现在更像是……一个‘冰河之女’,这片地心世界的守护者与代言人。”
陈默默默点头。他看着囡囡沉静如水的侧脸,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感。那个会拉着他的衣角、眼神懵懂的小女孩,似乎正在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肩负着更宏大使命的存在。他只能守护在她身边,成为她与“温室社区”人类之间的坚实桥梁。
而方振国,这位执着的老工程师,则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终极的挑战中——点燃冷聚变之火!
“温室之心”温泉池那磅礴而稳定的靛蓝能量源,以及洞窟内活跃的能量场和无处不在的发光苔藓生物电网,为他提供了理论模型中最梦寐以求的实验环境。启明研究所的手稿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落地的基石。
在囡囡模糊的指引下,在陈默调集社区所有能工巧匠的全力支持下,一个简陋却凝聚了所有人希望的实验装置,在“匠人之炉”区域逐渐成型。
核心是一个用能找到的最耐高温、导热性最好的合金板(来自地铁车辆底盘)打造的密封腔体,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扁平的金属茧。腔体内部极其复杂:
核心位置,悬浮着(利用温泉核心能量场产生的微弱磁悬浮效应)一小块从巨大幽蓝矿石柱上艰难剥离下来的、只有指甲盖大小的幽蓝矿石核心碎片!这是实验的“燧石”,蕴含着难以想象的高纯度能量。
围绕碎片,是马国栋精心培育、用发光苔藓生物电“驯化”过的特殊地热菌群,它们被固定在一个极其精密的、由发光苔藓丝编织的“生物笼”里,充当能量转换和传递的媒介。
腔体外壁,则缠绕着用发光苔藓丝混合导电矿物粉末拉制而成的“超导生物线缆”(方振国命名),连接到洞窟西壁的发光苔藓网络,试图构建一个覆盖整个装置的、利用天然能量场进行约束的“生物磁笼”。
装置最关键的控制部分,是一个利用温泉蒸汽驱动的、极其简陋的机械式频率调节器,用于模拟手稿中描述的、引发“亚稳态氘氚离子云共振”的特定能量波动频率。
整个装置看起来粗陋不堪,充满了手工打造的痕迹和拼凑感,与手稿中那些精密的模型图相差甚远。但它是“地火盟”用智慧和双手,在这末日地心深处,向着人类能源终极梦想发起冲锋的见证!
实验前夜,整个“温室社区”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气氛。菌灯的光芒似乎都显得更加凝重。孩子们被早早哄睡,妇女们停止了劳作,男人们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匠人之炉”的方向。王大力拖着尚未痊愈的腿,拄着钢筋站在洞口警戒,小赵检查着备用的通风设备(防止实验意外产生有害气体)。方振国和马国栋在做最后的参数检查和调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只有专注。
陈默站在温泉池边,看着装置旁忙碌的方振国,又看向静静坐在池边的囡囡。囡囡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缓缓转过头,冰蓝色的眼眸看向陈默,又看向那个金属茧般的装置。一丝清晰的、带着鼓励与安抚的意念传递过来。
“准备好了吗,方工?”陈默走到方振国身边,声音低沉。
方振国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这个凝聚了他毕生所学、社区所有希望、以及囡囡神秘指引的造物,双手因激动和紧张而微微颤抖。“理论模型推演了无数次,生物-矿物能量谐振模拟也达到了最佳参数……但真正的点火……谁也无法保证。这就像在火药桶旁边擦亮第一根火柴。”
“那就擦亮它。”陈默的声音斩钉截铁,“我们别无选择。要么点亮‘燧石’,要么永远在黑暗的边缘挣扎。点火!”
指令下达!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方振国猛地扳动了那个蒸汽驱动的频率调节阀!
“嗤——!”蒸汽推动着连杆,带动精密的齿轮组开始运转!
嗡……
一股低沉的能量嗡鸣声,从装置核心的幽蓝矿石碎片中传来!碎片内部的光流开始加速流动,散发出越来越强的靛蓝色光芒!光芒通过特殊的菌群媒介,被转换成特定的生物电信号,注入缠绕装置的“生物线缆”!
洞窟西壁的发光苔藓网络仿佛受到了召唤,光芒瞬间增强!一股强大的、无形的能量场被引导汇聚而来,如同无形的巨手,笼罩住整个金属茧装置!装置外壁缠绕的“生物线缆”亮起刺目的白光!
频率调节器发出越来越急促的“咔哒”声!模拟的能量波动频率正在急速攀升,逼近理论上的临界点!
“能量注入稳定!生物笼传导效率98%!外部约束场强度达到峰值!”马国栋紧盯着简陋的仪表(利用生物电驱动的指针装置),声音嘶哑地汇报。
方振国死死盯着装置核心的观察窗(一小块耐高温玻璃)。那指甲盖大小的幽蓝矿石碎片,此刻己经变成了一颗耀眼的小太阳!周围的特殊菌群在强大的能量辐射下,发出刺目的白光!
“频率……临界点!就是现在!”方振国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他猛地将频率调节阀推到极限!
“滋啦——!!!”
一声尖锐到超越人耳极限的鸣响,伴随着一道刺目的、无法形容其色彩的强光,猛地从装置核心爆发出来!
观察窗瞬间被白炽的光芒吞没!整个装置剧烈地颤抖起来!外壁的“生物线缆”发出不堪重负的“噼啪”声,几处连接点甚至冒出了电火花!笼罩装置的“生物磁笼”能量场剧烈扭曲、波动!
“约束场不稳定!能量过载!”马国栋惊恐地喊道!
“稳住!囡囡!”陈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朝着温泉池方向大吼!
一首静坐的囡囡猛地睁开了双眼!冰蓝色的瞳孔中,星璇再次疯狂旋转!她双手虚按向剧烈颤抖的装置方向!
一股更加磅礴、更加精纯的靛蓝色能量洪流,从温泉池核心的光团和矿石柱中汹涌而出,顺着囡囡的精神链接,无视空间阻隔,瞬间注入了那摇摇欲坠的“生物磁笼”之中!
即将崩溃的约束场如同被注入了定海神针,瞬间稳定下来!光芒虽然依旧刺眼,但狂暴的能量被强行约束在装置内部的核心区域!
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那团白炽的光芒。
一秒……两秒……三秒……
突然!
核心那白炽的光芒中心,一点深邃的、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幽暗奇点骤然出现!紧接着,一股无法形容其色彩、蕴含着无尽生机与毁灭的纯粹能量,如同开闸的洪流,从那奇点中奔涌而出!但它并未失控爆发,而是在稳定下来的“生物磁笼”和囡囡持续注入的盖亚能量引导下,形成了一道温和、稳定、散发着柔和的乳白色光晕的……能量流束!
这道乳白色的能量流束,如同温顺的河流,顺着装置的特定出口管道(一根耐高温陶瓷管)流淌而出,注入一个提前准备好的、利用发光矿石和特殊合金制作的“能量储存/转换器”中!
储存器内部,复杂的荧光矿物结构被能量流束点亮,散发出柔和的、如同满月般的光辉!整个“匠人之炉”区域,瞬间被一种温暖、纯净、充满生命气息的光芒所笼罩!这光芒不同于菌灯的幽绿,不同于矿石的微光,更不同于囡囡的靛蓝,它是最接近阳光的、纯净的白光!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温暖!
成功了?!冷聚变……被点燃了?!
方振国呆呆地看着那流淌的乳白色能量流束和散发着温暖白光的储存器,嘴唇哆嗦着,老泪纵横,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巨大的喜悦和难以置信的冲击让他大脑一片空白。
马国栋手中的记录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浑然不觉,只是痴迷地看着那乳白色的光。“纯净……太纯净了……近乎零污染的能量……这……这就是太阳的力量吗?”
王大力和小赵在洞口,被那突然亮起的、温暖的白光吸引了全部注意,脸上充满了震惊和狂喜。
整个“温室社区”都被这突然亮起的、如同地心升起的小太阳般的光芒所惊动!人们纷纷走出洞穴,望向“匠人之炉”的方向,脸上充满了震撼和希望的光芒!
“光……好暖和的光……”
“是太阳吗?地下的太阳?”
“成功了!方工他们成功了!”
欢呼声如同压抑己久的火山,在洞窟中爆发出来!劫后余生的庆幸,长久挣扎的艰辛,在这一刻都被这代表着无限可能的地心之光所点燃!
陈默冲到装置旁,感受着那乳白色能量流束散发出的温暖,那是一种首达灵魂深处的暖意,驱散了地底世界所有的阴霾。他看向方振国,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工程师这才如梦初醒,激动得语无伦次:“成了……真的成了……亚稳态……生物-矿物谐振……约束住了……看这能量纯度!看这稳定性!”
他又看向温泉池边的囡囡。囡囡己经收回了引导能量的手,眼中的星璇光芒平息,小脸显得更加苍白疲惫,但嘴角却带着一丝淡淡的、欣慰的笑意。她冰蓝色的眼眸注视着那流淌的乳白色能量,仿佛看着一个新生的孩子。
“我们……我们点亮了‘燧石’!”陈默的声音在欢呼声中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力量,“这不仅仅是光!这是火种!是我们在这寒窖深处,为自己、为未来,点燃的……希望之火!”
他指着那散发着温暖白光的能量储存器,声音传遍整个洞窟:
“从今天起!这光,将照亮我们的‘温室之心’!驱动我们的工具!温暖我们的家园!培育我们的作物!它将是我们对抗黑暗、重建文明的……燧石之光!”
“燧石之光!”
“燧石之光!”
“燧石之光!”
欢呼声汇聚成巨大的声浪,在温暖的地心空间里久久回荡。幽蓝的盖亚能量与乳白的冷聚变之光交相辉映,照亮了每一张充满希望的脸庞。
然而,在狂喜的人群之外,在靠近一片新形成水域的阴影里,马国栋之前用于水蛭研究的那个玻璃培养箱中,那条最早跟随他们下来的变异水蛭,正吸附在一块黑色的矿石上。在“燧石之光”被点亮的瞬间,它冰蓝色的体表下,那缕如同活物般的靛蓝色丝状物,猛地亮起,剧烈地蠕动了一下!一股极其微弱、却带着冰冷侵蚀性的精神波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毒刺,瞬间扫过整个地热湖空间,随即又迅速隐没在沸腾的生命能量场中,未被任何人察觉。
新生的光芒之下,旧日的阴影,似乎并未完全消散。
(http://kkxsz.com/book/bigb0e-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