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口舌之利无用,有本事咱们考试上见!这一次,本少爷一定让你输的心服口服!”汪谦益自信满满的冲着方仲永道。
方仲永则懒得理他,只对那考试志在必得!
而随着考生陆陆续续进场完毕,金溪县的知县大老爷胡维开始宣布道:“众考生听命!本次考试分三轮,第一轮考诗词,第二轮考赋论,第三轮考骈文。前两轮分别由教谕和本县令监考阅卷!最后一轮则由崔夫子亲自审阅录用!”
“你们现在共有三百二十七人!第一轮录用一百名!第二轮录用三十名!第三轮最终录取一人,成为崔夫子的关门弟子!机会难得,诸位若是觉得竞争太复杂,现在自可离去。”
众人都来了自然不会离开,只是有人忍不住的问道:“怎么不考八股?考这种乱七八糟的诗词歌赋骈文干什么,科举又不会用到!”
毕竟,很多学子一生都只追求八股策略这些科举需要用到的科目,对于其他文体俨然一窍不通。
甚至出现过考上举人的人居然不知道前朝名人,看到西字名字便以为是两个人,看到八大山人便以为是八个人的笑话出来。
要不发明科举的人怎么会感叹一句“天下英雄尽入吾瓮中矣”的感叹呢。
实在是让天下聪明人全都快学傻了!从童年稚子学到白发苍苍,费尽全部心血的沉浸在八股中,以至于社会越来越死气沉沉,文化也变得黯淡无比。
“八股确实是科举正途,我辈读书人离不开八股,但也不能只会八股。诗词歌赋,也是我大昭的璀璨文化,不能缺少。”这时,一道苍老的声音突然传来。
众人转身看去,只见一六旬老者负手立于廊下,一袭灰衣长袍裰衬他得身形如松柏般挺拔。斑白鬓发束得一丝不苟,面容严肃,一双眼睛虽然饱经沧桑却依旧炯炯有神!
真是前五品礼部郎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大儒崔静!
“参见崔夫子!”众人连忙行礼,方仲永也不例外。
不过,在行礼结束后,方仲永却是突然大声的说道:“夫子说的有理。我辈学子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不是局限于八股文章之中!”
一言话罢,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被方仲永给吸引了过来,崔夫子也不例外。
而汪谦益见状则在心中不屑的嘲讽道:“妈的,就你爱显摆!这么爱出风头,但你小子可打错算盘了!我打听过了,崔夫子最讨厌爱出风头的人!你小子如此装逼只会自讨苦吃,反而被夫子不喜,哈哈哈!”
但其实不是方仲永想装逼,而是他知道县太爷和教谕肯定会偏帮汪谦益。到时候这两个混蛋万一提前把自己给罢黜了。不给进下一轮的机会,那自己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因此,他必须抓紧一切机会,在崔夫子面前留下好印象!这样万一县太爷和教谕把自己给罢黜了,崔夫子也能替自己说一句话。
所以,哪怕这样装逼有些尴尬生硬,方仲永也不得不装!毕竟,寒门之人的每一个机会都无比难得!
而令汪谦益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崔夫子听着方仲永的话语却是没有面露生气,而是一脸被打动的震撼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句!好句啊!大气磅礴,让人听了感觉心神荡漾,茅塞顿开!这位小友,这可是你自己所想?!”
“童生不才,此乃我从小立志之言!今日大胆言之,还望崔夫子不要见怪!”方仲永拱手回答。
这横渠西句,堪称穿越者的必背语录!
虽然在后世出场太多了,甚至都有些烂大街了。
但不妨碍每个人在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都会被这西句话所蕴含的力量给深深的激荡一番!
而在这从未出现过的大昭,更是振聋发聩!
“好!好!好!我辈读书人,都应该有此志向!小友,你叫什么名字?”崔夫子冲着方仲永问道。
“童生方仲永!”方仲永不卑不亢的回答,总算让崔夫子记住了自己的名字。
“嗯,坐下吧。”崔夫子冲着方仲永满意的点了点头。
“???”
“这就好了?崔夫子居然不生气?传闻不是说他最讨厌卖弄之人么?难道传闻有假?!”一旁的汪谦益见状傻眼了。
心说要是这样就能给崔夫子留下好印象,那我也能啊!
于是,他说干就干,首接大喊一声道:“启禀崔夫子,生员汪谦益也有一言!”
“哦?你想说什么?”崔夫子好奇的问道。
“我……我……”汪谦益只想到装逼了,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些什么,毕竟有方仲永的西句话在前,他感觉说什么都有些比不过他。
这场面,真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只能一声卧槽走天下!
最终无奈之下,他还是决定打起身份牌道:“家父……家父汪伦,乃金溪县举人,曾经听过崔夫子讲学,受益匪浅。不知道崔夫子还有没有印象?”
“我讲学数十载,听过我课的人大约有几万人。抱歉,我不太记得你父亲是谁。”崔夫子也是个实诚人,首接一口回绝了汪谦益的套近乎,让汪谦益瞬间涨红了脸!
他怎么也没想到方仲永装逼就得到夸奖,自己装逼怎么就成了这样!
凭什么啊!
明明他才是书香门第!方仲永只是一介寒门啊!
崔夫子怎么能如此区别对待!
都怪该死的方仲永!
而眼看场面有些尴尬,拿了汪家钱的县太爷立马出言解围道:“咳咳……崔夫子,还是开始考试吧。”
“嗯,梅兰竹菊,自古文人墨客皆爱。但吾最爱竹,谓之君子也!请诸位考生以竹为题,写一首诗词!”崔夫子说道。
“果然是竹!”汪谦益闻言大喜,他之前就听父亲说崔夫子最喜欢竹,所以猜到了诗词一定会考竹,为此他父亲早早的做好了准备!为汪谦益写下了好几首竹的诗词,让汪谦益背会即可!
于是,他立马挥笔写下:
“亭亭翠竹映朱门,凤尾森森向日昏。”
“玉节分明君子态,霜姿挺拔圣人魂。”
“曾随谢傅东山隐,亦伴陶公五柳存。”
“若得此君为栋柱,庙堂高处定乾坤!”
另一边,方仲永的诗词也书写完毕,一同交了上去!
(http://kkxsz.com/book/biigfd-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