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
就在桂林城内的厮杀声渐渐平息,赤旗插上靖江王府最高处的同时,一声悠长、雄浑、仿佛来自遥远深海的汽笛长鸣,穿透了尚未散尽的硝烟,清晰地回荡在漓江上空!
一艘远比之前苏家明轮更为庞大、更为震撼的钢铁巨舰,正劈开浑浊的江水,逆流而上,缓缓驶近桂林!它有着流线型的黑色钢铁船身,高耸的三根烟囱喷吐着滚滚浓烟,两侧巨大的明轮翼板搅动着江水,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船首,金色的貔貅图腾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主桅上,“义兴”巨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甲板上,苏怀瑾凭栏而立。由于出身南洋爱华商人之家多次资助反清义士,之前在桂平与冯华见过面,在见识到桂平的新气象后毅然决然的答应冯华的请求。今天的她她换了一身更为利落的西洋式猎装,勾勒出挺拔的身姿,乌发依旧只用一支白玉簪简单绾起,面容在江风的吹拂下显得清冷而沉静。她身后,是数十个用油布严密覆盖、体积庞大的方形货箱,以及一群穿着工装、神情好奇又带着几分紧张的洋人面孔——那是她不惜重金从南洋乃至印度、香港搜罗来的工程师和熟练机械技工。
“小姐,桂林…拿下了。”赵坤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撼。眼前这座千年古城,此刻城头变换了大王旗,硝烟未散,而改变这一切的力量,竟源自那个在桂平初见时还略显青涩的少年都督!
苏怀瑾的目光掠过残破的象鼻山,掠过城头飘扬的赤旗,最终定格在码头上那个正迎风而立、被众将簇拥着的年轻身影——冯华。她的唇角,缓缓勾起一抹复杂难明的弧度,似惊叹,似欣赏,更似看到了某种颠覆时代的洪流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奔涌而来。
“靠岸。”她清越的声音穿透机器的轰鸣,“把‘礼物’卸下来。告诉冯都督,义兴行苏怀瑾,如约而至。”
---
靖江王府,昔日的王权象征,如今成了靖南都督府的临时中枢。承运殿内,象征大清统治的匾额己被摘下,换上了朴素的“靖南都督府”木牌。殿内烛火通明,却洗不去弥漫的血腥与硝烟气息。冯华端坐于临时搬来的太师椅上,虽未着王服,但眉宇间那股掌控全局的威势己凛然生威。左宗棠肃立其侧,凌二十西、张钊、田芳、王守德、陈开、田泰斗等核心文武分列两旁。韦昌辉一身崭新的“镇守使”官袍,站在武将前列,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桀骜。
“季高先生,”冯华转向左宗棠。
“都督。”左宗棠肃然应道。
“是时候了。”冯华的声音沉凝有力,“将你我议定的那份东西,昭告天下吧!”
左宗棠眼中精光爆射,猛地吸了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卷早己准备好的、用明黄锦缎装裱的厚重文卷。他双手捧起,如同托起千钧重担,声音带着一种开天辟地般的肃穆与激昂,响彻靖江王府的承运大殿,更将穿透历史的迷雾:
“奉靖南都督冯令!布告广西军民人等,昭告天下仁人志士:”
“自即日起,废‘拜上帝教’为国教!废跪拜邪魔之礼!凡我治下,不行天父天兄跪拜之仪,不焚孔孟之书!士农工商,各安其业,信仰各随其心!”
“立《靖南约法》!约法三章:其一,民权为基!设‘广西咨议局’,凡我治下府、州、县,由百姓公推代表入局,议地方税赋、民生、吏治!官吏贪墨虐民者,咨议局有权弹劾、督察所查办!其二,工商为本!设‘劝业道’,鼓励工商,兴办实业,引进西学格致之器,改良农工!通商惠工,与南洋、西洋平等贸易!其三,格致兴邦!广设新式学堂,教授华夏经史子集之精华,兼习西洋算学、格致、地理、机械之实学!培育新才,以应时变!”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如同洪钟大吕,撞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此《约法》,非为一姓之私,乃为护我田亩,安我黎庶,驱逐鞑虏,复我中华!更欲存我华夏文脉之真髓,纳寰宇新知之精粹,开万世太平之新基!”
“凡我汉家子孙,认同此约法,愿共谋复华大业者,无论出身,皆我袍泽!凡阻我革新,逆天害民者,无论清妖、劣绅、邪教魁首,皆我寇仇!”
“此布,咸使闻知!”
“靖南都督 冯华 印!”
左宗棠的宣读声落下,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无论是凌二十西、张钊等浴血悍将,还是田泰斗、陈开等地方领袖,甚至野心勃勃的韦昌辉,都被这石破天惊的《靖南约法》所震撼!废神权、立民权、兴工商、倡格致!这己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这是一场触及灵魂与根基的滔天巨变!
“都督万岁!约法万岁!”短暂的死寂后,凌二十西第一个反应过来,单膝跪地,激动地高呼!紧接着,殿内所有将领官员,包括韦昌辉在内,都齐刷刷跪倒,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几乎要掀翻承运殿的屋顶!
“都督万岁!约法万岁!”
“复我中华!开创新天!”
---
三日之后,桂林城南,漓江之滨。
象鼻山崩塌的废墟己被粗略清理,巨大的、着新鲜岩层的断崖前,临时搭建起一座简朴而庄重的土台。没有神像,没有香案,没有繁复的宗教仪轨。
土台中央,冯华一身素净的青布箭袖,负手而立。身后,是肃立的左宗棠及都督府核心文武。台下,是肃穆列阵、刀枪如林的护田营、水师营将士,盔甲与刺刀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出森冷的寒光。更远处,是被允许观礼的桂林百姓和从桂平、柳州等地赶来的农会代表,人山人海,鸦雀无声。
江风猎猎,吹动冯华的衣袂。他的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双充满敬畏、期待、迷茫或狂热的眼睛,最终投向远方浩荡奔流的漓江,投向更广阔的、尚未光复的中华大地。
左宗棠上前一步,展开《靖南约法》,以最洪亮的声音,再次向天地、向万民宣读!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回荡在漓江之畔,烙印在历史的开端。
宣读完毕。
虎妹手捧一个粗糙的陶盘,缓步走上土台。盘中盛着的并非金印玉玺,而是一捧黝黑、来自桂平赤壤的泥土,泥土之上,郑重地放着一束颗粒、金灿灿的稻穗。她的步伐庄重,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与无比的自豪。
她走到冯华面前,单膝跪下,高高举起陶盘,声音清越而坚定,穿透了江风:“请都督,受民之土,承民之穗!愿我赤壤,永护民田!愿我中华,岁稔年丰!”
冯华神色肃穆,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了那盛着泥土与稻穗的陶盘。黝黑的泥土沉甸甸的,带着大地的厚实与生命的温度;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承载着万千黎庶最朴素的渴望。
就在他接过陶盘的刹那!
呜——!!!!
一声远比之前任何汽笛都要雄浑、嘹亮、仿佛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汽笛长鸣,如同时代的惊雷,猛然从停泊在漓江码头的“义兴”钢铁巨轮上炸响!紧接着,是蒸汽机活塞高速往复运动发出的、低沉而磅礴的“轰隆!轰隆!轰隆!”的巨响!这声音是如此陌生,如此震撼,充满了金属的质感与澎湃的动力,瞬间压过了江水的奔流,压过了人群的呼吸,回荡在桂林的山水之间!
与此同时,在码头旁一处由王府花园临时改建的工棚内,一台刚刚由苏怀瑾带来的工程师团队组装调试完成的、简陋却标志着工业时代降临的卧式蒸汽机,在无数匠人和学徒紧张而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由佩雷拉神父亲手扳下了启动阀!
轰隆!轰隆!轰隆!
沉重的飞轮开始转动,越来越快!连接飞轮的巨大传动皮带,带动着旁边一台同样来自“义兴”轮的崭新镗床(钻孔机械)!锋利的钻头在蒸汽赋予的强大力量驱动下,高速旋转着,发出刺耳的尖啸,稳稳地刺向一根粗大的、用于制造新式线膛炮的钢质炮管毛坯!坚硬的钢铁如同柔软的黄油般被切削、剥离,闪烁着金属的火花!
蒸汽的怒吼与金属的咆哮,第一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轰鸣!这声音,盖过了王侯将相的嘶吼,盖过了神佛的呓语,它是力与火的宣告,是新时代不可阻挡的脚步声!
冯华高举着那盘象征着根基与希望的泥土与稻穗,沐浴在初升的朝阳之下。身后,是蒸汽轰鸣如雷的崭新时代序曲;眼前,是无数双被这声音震撼、点燃、充满无限可能的眼睛;脚下,是浸透了志士鲜血、终于光复的八桂大地。
赤壤新章,于斯开启!
(http://kkxsz.com/book/biii0i-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