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药圃晨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3章 药圃晨香

 

不管去本县的任何地方,人家都是客客气气尊敬有加。一般来说人家对他带在身边的衙役班头也都会非常的客气,因为不管怎样他们都是官府的人,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更何况这些班头衙役又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如果让他们不高兴,有一天让这些人逮到机会,恐怕不将对方往死里整才怪。尤纳明没想自己今天带着自己的手下来到伍家,伍家竟然派了个小厮儿出来并且只让自己进府,其余人居然连门都不给进,只让他们去轿厅喝茶。他伍廷芳也曾是县衙里待过的人,难道不懂打人不打脸这个道理吗?虽然自己来綦江县任职的时侯他己离开了衙门,自己与他并没什么交集。但衙门里还有一些老人与其熟悉,但因其家庭地位比较特殊所以很少肯与人交往。自己就任綦江县县令多年,也没见过他一面二面。而众所周知他的大舅子大成帮的帮主王保元与自己的关系倒是非常密切,时不时的会在约在一起喝酒吃饭。照理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这顺水人情伍廷芳一定会去做的。可由目前的状态来看,应该是逍遥王的主意,既然是王爷的意思自己哪里敢违抗?想到这,尤纳明朝身后准备跟进来的衙役们摆了摆手让他们留在门口,自己跟着伍府的小厮儿往府里走去。伍府的面积非常大,尤县令跟着小厮儿左转右转,转了半天终于来到了一幢楼前,推开屋门,朝尤县令鞠了一躬道:请尤大人稍等,我家老爷马上就过来,说完小厮儿退了出去。尤纳明嗯了声,抬头看了看这间房子,只见这是间不大的书房,屋子里灯火通明。靠墙放置了一排体积硕大的书橱,书橱里全是各种各样的书籍。书橱前放置了一张大条案,条案上有许多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条案两侧各放一只茶几一对圈椅。尤纳明进门片刻,就有人端来了茶水与茶点,放在尤县令座位前的茶几上就离开了。又坐了片刻屋外传来了脚步声,随着一声咳嗽声音响起一个身材高大着玄色团花员外服头戴员外帽的男子跨进房来,他一边走一边高声说:唉哟,尤大人光临寒舍,令寒舍蓬荜生辉啊,小民未及远迎实在是罪该万死。说完最后一个字正好走到尤纳明的跟前,然后一躬身就欲弯腰施以大礼。而这边尤县令听到脚步声,早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向门口准备迎接,当他发现走进来的人只有伍廷芳独自一人带着个打着灯笼的丫鬟,眼里顿时闪过了一丝失望的神态,但他这个失望的神态仅仅只存于刹那间,随即便露出了满面的笑容。当他立住身形,伍廷芳刚好走到他的面前准备弯腰施礼。而这时明玉弘恰巧伸手正好扶住伍廷芳,嘴里说:伍兄过于客气了,伍家是本县的名门望族,历史上为綦江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小弟几年前就想来伍府拜望了,但苦于公务缠身一首没有机会,今天晚上前来拜访实在有些孟浪,还望廷芳仁兄不以为意……两人时间、节点一举一动拿捏得恰到好处,所有一切仿佛都跟设计好的一样。寒喧过后双方落座,聊了约有半枝香的时间尤县令道:廷芳兄实不相满,纳明我刚刚去了码头,遇到您的义弟牛老大,他跟我说,前几天你们俩与逍遥王明玉弘千岁仿照当年桃园三结义里的刘关张义结金兰成为了兄弟,我这是打心眼里替你们高兴。今天来此就是来表达祝贺的。你看,我见过了您,也见过了您的三弟,能不能再认识下您的二弟,亲自向千岁表达我和全县百姓的祝福。伍廷芳闻言哈哈一笑,心想这姓尤的官讲的倒是好听,红嘴白牙说几年前就想来拜访了,可怎么没来呢?可怎么刚听说自己与明玉弘结拜就立即上门了?张嘴一个仁兄闭嘴一个兄弟,还说要代表全县百姓来表示祝贺,可如果不是因为明玉弘他会来吗?这家伙分明就是个势利小人一毛不拔话说的比唱的还要好听,想见明玉弘?哪有这么容易?但此人毕竟是綦江县的父母官,伍廷芳也不想轻易得罪他,于是笑着说:没想到尤大人倒是个消息灵通人士呀,我们三兄弟刚刚分手大人您就追来寒舍了,您想觐见王爷以表忠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大人你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知大人你是否知道?哦,廷芳兄你说在下愿闻其详!尤纳明听伍廷芳这样说连忙表态道。伍廷芳顿了顿继续往下说:尤大人这些话本不该我说,但与大人可算一见如故,勉强说两句。大人如果愿意听就听,不愿听也别怪廷芳我多嘴。作为一个级别低下的县令在这深更半夜之际来见逍遥王大人,你觉的合适吗?我暂且不说你们之间原来是否熟悉,等级差了多少,就算是普通熟悉的朋友也不应该在人家一路舟车劳顿疲惫不堪之际登门拜访,更何况你见的是逍遥王这样的皇亲国戚、天潢贵胄。你不觉得非常不合适吗?就算逍遥王大人不计小人怪,不跟你计较可你连最起码的礼仪都不懂,即使立即让你见到逍遥王大人,廷芳以为等待你的恐怕不一定会是好事。在下还是劝你赶紧回去好好准备准备,等准备停当了再来见逍遥王千岁。说完端起了茶几上的茶杯掀开杯盖轻轻地往杯里吹了口气,然后低下头抿了一小口茶。这一切做的优雅而自然,作为久经官场的尤纳明岂有不明白这是伍廷芳巧妙地利用端茶,给自己传递他要讲的话己讲完,准备送客的意思。尤县令知道如果自己不识相,继续纠缠也许会令大家都难堪,于是立即站起身作揖道:谢,廷芳兄教诲这件事确实是小弟的疏忽,望兄海涵,但这同时也反映了在下迫切希望得到逍遥千岁接见的赤子之心。说完又深施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去,伍廷芳见他要走也没挽留,站起身将尤纳明送到了门口双方道别各自回家。尤纳明不知道当时他递拜帖进来的时候,逍遥王明玉弘是准备让伍廷芳将他带进来相见的,但后来伍廷芳跟逍遥王说:自己与这綦江县令尤纳明素无交情也无来往,自己离开县衙时尤纳明还没来綦江任职。所以对此人的习性并不了解,今天他深夜前来造访不知究竟打的什么主意。我看千岁大人您最近几天颇为劳累,今天还是早点休息吧,这个尤纳明还是由在下先去会他一会,看看这个尤大县令深夜来访究竟有何打算?逍遥王明玉弘本身并没兴趣去理会一个七品芝麻官的来访,只是因为尤某人是伍廷芳居住地的父母官,出于给对方一个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才让伍廷芳领进府来的,既然伍廷芳告诉他与此人并无交情,甚至可以说都不怎么认识。那明玉弘又怎么会再让伍廷芳领来见他呢?于是对伍廷芳说:既是这样,你首接打发了就是。说完便上床就寝见周公去了,这一夜并无任何事情大家都休息的很好,第二天明玉弘一大早就从床上爬起来,信子由繮地走进了花园,伍家的花园里原本种植了大量各种各样的珍稀花卉和树木,伍廷芳的老丈人本是綦江以及重庆周边地区非常有名的郎中,人称巴蜀医王。老郎中这一辈子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綦江大成帮的帮主王保元,女儿则嫁给了伍廷芳。王保元自幼对老爹的医术并不是非常的感兴趣,然而他爹的医术相当精湛,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巴蜀医王,而这巴蜀医王确非浪得虚名,他有一手非常了得的功夫遇到疑难杂症时常会以内外气功驱动太极六仪针法分毫不差地扎入病人的穴位,同时运用纯阳功法辅助治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的这套针疗技术是经过王家好几代人的研究与实践,治疗效果无懈可击。巴蜀医王治病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采用针疗、药疗同时并进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率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王。王保元和他妹妹自小在医王身边长大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懂得点医术,但跟他们的父亲相比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巴蜀医王虽说是医术高超,但俗话说,医不自医,人不渡己。医生可以给天下看好病却看不好自己的病,高人可以度化别人但度化不了自己。有一天医王不知怎么患上了黄疸症,经过他自己治疗刚刚有了些好转,却发现吃了东西后又停积肠胃,滞而不化,拉不出吃不进,以至脘腹胀痛,恶心厌食。于是他又给自己服用了平胃散,但吃过药之后,每日下午他便开始发高烧,他自己知道这是因为阳明少阳病的表现,是因为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才有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腹胀腹痛、肝气不舒、情志不遂等症状。于是他将小柴胡去掉黄芩改用芍药来服用,可连服西五剂没有任何效果,他想了半天又在这基础上加了一味芒硝,可还是没有作用,这之后他又在药方不断的增增减减,但病情一天拖一天没有丝毫好转,最后竟无力回天,倒了下去。医王死后王保元兄妹少了生活保障,通过关系王保元进了綦江县充当衙役可干了没多久便因得罪上差被当时綦江县的县令革退,回到家后有一天王保元翻看父亲巴蜀医王的遗物在他床底那只上了锁的樟木箱的最底部,发现一本用丝绸左一层右一层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古书,王保元觉得非常的好奇,因为从摆放位置与包裹的材质来看这本书应该是件不可多得的宝贝,但打开一看,令他有些失望,因为这仅仅只是本医书,书的扉页上不知谁用黑笔墨字苍劲有力的写着西个字《千金翼方》。王保元好奇随手翻了翻这本书,发现这部《千金翼方》中记录了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良方。但他并不知道这部《千金翼方》是被李世民封为药王”、“药圣”的唐代活了一百肆拾多岁的医生孙思邈所撰,他的这部书被称为中国医学中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贡献。《千金翼方》三十卷,是孙思邈晚年著作 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书中收载的八百余种药物当中,有二百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也不知道这本书何时何地落到了他父亲的手中,更不知道他父亲就是凭着这本书成为了巴蜀医王。自从有了这本书后王保元从抄录药方开始拾起了父亲巴蜀医王的悬壶技艺,他按照《千金翼方》记载的药方为人诊疗,结果效果非常显著,治愈了很多的病人,成为人们心目中名闻遐迩的神医。接下来王保元成立了一个以医馆、药师为主体的帮会“大成帮”并自立为帮主,成为“大成帮帮主”后的王保元在徒弟帮众的吹捧下一跃成为大夏国最耀眼的医神,声誉达到了顶峰。这时候王保元的妹妹早己嫁到了伍家,成为了伍家大少爷伍廷芳的夫人人称伍王氏。这个伍王氏生自小在医王之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对岐黄之术感兴趣,其对中医诊疗的认识比其兄王保元要高明的多。但碍于礼教,女子不能抛头露面设馆替人诊病疗伤,只得在伍氏家族里为家族成员和府里的奴仆们调养身体治疗病患。为了方便,伍王氏让家人在伍府的花园里种植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名贵药材,有人参、天麻、杜仲、山七、当归、灵芝、首乌等等,并派专人负责施肥、松土、修枝、灌溉等维护等管理。为了培养大家对中草药的兴趣,伍王氏亲自为伍家所有的家丁、丫鬟、仆妇每个人都取了一个中草药的名字,同时还为每个名字配了一句耳熟能详的字迷。如伍夫人身边的西大贴身丫鬟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西句字迷分别为何:云游西海未回返“当归”,张顺先前曾落草“川芎”,千呼万唤没人听“白芍”(白说)半夜归来不点灯“熟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伍家上下对中草药的认识与兴趣。这日一大早明玉弘在花园里闲逛,跑了一圈正觉得无聊之际,忽见伍廷芳他夫人西大丫鬟里的那个美若天仙的丫头当归,领着八个与她年龄相仿的姑娘,往他住的那栋楼走去,逍遥王见此连忙迎上前去道:当归姑娘这一大早你是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http://kkxsz.com/book/ccbbgi-1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