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校尉失踪与神秘画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校尉失踪与神秘画师

 

夏侯飞燕自然不会留在原地等他来捉,见那锦衣校尉气势汹汹地扑过来,她又打出一两粒弹珠,随后站起身,转身往前就跑。锦衣校尉见状,更是气愤不已,怒吼一声,紧紧跟在夏侯飞燕的身后追了下去。飞燕见他离得远了,就回身打上几弹,等他靠近了,便接着跑,这般戏弄,惹得校尉越发紧追不舍。他们的身影渐渐跑远了,多多站起身来,忽然恍然大悟,原来这夏侯飞燕这小妮子使的是调虎离山之计呀!她把校尉引走,就是为了让自已有时间、有机会观察骆思恭和岳大人,看看这锦衣卫的首脑人物找岳大人究竟有什么事,要是岳大人有生命危险,也好及时出手相援。

想到这,多多也像那锦衣校尉一样,轻手轻脚地掀开瓦片,寻找岳、骆两人的踪迹。大约找了十几间屋子,一直寻到大殿,她才发现岳、骆二人各自垫着一只蒲团,静静地坐在武穆的像前闲聊,外面发生的种种事情,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交谈。由于大殿比较高,多多趴在瓦面上,距离岳、骆两人较远,而且他们俩谈话的声音又比较低,多多只能依稀听到诸如 “九千岁” 及 “顾” 等片言只语,具体的谈话内容却怎么也听不明白。其实,多多的目的并不是探听二人的谈话内容,她只是一心不想让岳大人受到伤害。所以,在掀开瓦片的同时,她手里的象牙折扇就一直牢牢地锁定了骆思恭身上的数十道大穴,只要她多多一按扇柄上的机关,象牙扇里藏着的数千根牛毛针便会密如雨丝般连续射进骆思恭的体内。这柄折扇本是峨嵋派的宝物,多多十二岁时被峨嵋派掌门慈云师太收为徒弟,学成分别之时,师太唯恐爱徒日后在江湖上受人欺负,特意将这把宝扇赠给了多多。多多凭借着师父传授的武艺以及这件独门兵器,行走江湖,从未遇到过对手,赢得了 “玉罗刹” 的威名。但在通常情况下,多多不会轻易使用象牙扇打出牛毛针,因为这牛毛针一旦打入人的体内,再想把它,那可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二人谈了约莫一袋烟的功夫,骆思恭站起身来,朝着门口走去,而岳大人则依旧坐在蒲团上,并未起身相送。骆思恭缓步踱出庙门,看了眼庙门两侧的校尉,慢慢地走到了自已的马车旁。然而,奇怪的是,并没有见到驾车的校尉前来伺候。指挥使顿了顿脚,只见庙两侧的队列中快步跑出一名校尉,他低声与指挥使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从怀中摸出一把小小的弩弓,又在身上摸出一枝约三寸长、外观有些异常的箭,接着把箭插在弩弓的箭道上,朝着天上射了出去。说来奇怪,这箭一离开弩身,便发出了 “呜、呜、呜、呜” 好几个音节,那是一种十分刺耳的鸣叫声,方圆几十里地都能听到这种独特的声音。原来,这校尉射出的东西是响箭,又称 “鸣镝”。一般的响箭是在箭杆上绑个小小的竹哨,箭杆飞行时竹哨会发出鸣叫声,但这种传统的响箭飞不远,且鸣声不够响亮,也不可能出现好几个音节的连续鸣声。而这个响箭,是当年太祖皇帝设立东厂时,特地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选用倭国产约一厘粗细的 “矢竹”,斩头去尾,留下约三寸半的长度制成箭身,然后利用箭身上每一个竹节制成音高不同的竹哨。这种竹箭在空中飞行时,气流穿过竹哨,自然会形成多音节、响亮高亢而独特的鸣声,这种鸣声百年来一直都是亲军都尉府召唤同伴的信号,锦衣卫所有的人听到这信号声,都必须迅速作出回应并向信号源靠近。

可今天有些例外,一支响箭射出很久,也没见那名锦衣校尉露面。骆思恭又令人发了两枝,依旧没有回音。这还了得?锦衣校尉身份特殊,生要见人,死需见尸,这到底是临阵脱逃,还是身陷不测,必须要弄个明白。骆思恭招来放箭的手下,命令他带领锦衣卫进行全镇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把赶车的校尉找出来,若遇有人阻拦,不必禀报,格杀勿论。讲完,他也不走了,折回身又往庙里走去。

这时的岳元声还独自坐在大殿里,先祖塑像下的蒲团上,回想着刚才与骆思恭之间的谈话。骆思恭说:“东林党徒顾宪成勾结朋党,枉议朝政,徇私舞弊,专权误国,令圣上盛怒,着九千岁下令,命亲军都尉府捉拿朝廷内外的东林党徒。” 岳元声闻言,笑道:“一个被革职还乡的穷翰林,居然还能勾结朋党、徇私舞弊、专权误国?你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分明就是在搞冤假错案,魏贼不除,国无宁日……” 骆思恭听他这么说,怔了一下,说道:“岳大人,今天念在你我几十年的交情份上,就当我什么都没听见。否则,办你个欺君之罪,与那顾宪成一同押入天牢,也去尝尝都察院的剥指、剁趾、刷洗等恶刑。” 岳元声听完,淡然一笑,双手往后一背,说:“指挥使大人,在下无需庇护,愿杀愿剐,尽管动手。我老岳家的汉子个个都是忠臣良将,想当年大宋朝的昏君、奸贼杀了先祖,如今我若被大明朝的昏君与奸贼关进牢狱,未尝不是我岳某人的荣幸……” 骆思恭听了他的话,觉得无话可说,站起身,摇着头离开大殿,准备离去。

谁知出了门,却发现帮他驾车的锦衣校尉李平不知了踪迹。他让手下兄弟发响箭召唤,半天也没有响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又走进大殿,想询问岳元声,查一下朱仙镇附近是否常有匪类出没。亲军都尉府的弟兄都是由皇上钦点的人员,不能有丝毫的闪失,怎么可能就这样无缘无故地没了踪迹。他走进大殿,见元声还闭着眼睛坐在地上,于是轻轻地咳了一声。见岳大人微微地睁了下眼,他走过去,站在岳元声的面前,俯身说道:“岳府事,现有亲军都尉府御前校尉李平在你朱仙镇不知所踪,你若不把他寻出来,在皇上面前,兄弟也没法保全你的身家性命。”“什么?御前校尉李平在本镇失踪?” 岳府事闻言,不禁打了个哆嗦,立即睁开了眼睛问道,“喔?还有这事发生?请指挥使谈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已有多少时间失联?这李校尉是哪里人?有什么背景?与东林党是否有瓜葛?会不会因罪叛逃?” 岳府事不知不觉地拿出审案子的劲头来了,喋喋不休地问个没完。骆思恭见他如此,不禁摇了摇头,心想这又不是让你审案的时候,你在此问东问西,现在最应该去东南西北各个城门问下守门的兵丁,看看有没有一位锦衣校尉出门而去,或者派人去镇里的酒肆、饭庄四处查看查看,看看是不是醉倒在哪个温柔乡里。岳大人见他不答,似乎明白了什么,呼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快步跑出庙门。

刚到庙门口,就见几个衙役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冲着岳大人七嘴八舌地讲:“城里面来了好多锦衣卫,他们四处乱闯,不知在搜寻什么,大人,你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人说:“各位请帮忙通知本镇民众,亲军校尉府一名御前校尉名叫李平,今日在本镇走失,请大家特别配合寻找,若发现此人途经、路过,或者走向,请速来岳庙禀告,本大人备有赏银。” 大家闻听,如梦方醒,“哟,原来是走丢了一个御前校尉,难怪搞这么大的动作呢!” 又有人问:“大人,这李平李校尉身高多少?长得啥样?何方人士?不然俺们怎么知道谁是李校尉呢?” 他这一问,倒是把岳大人给问住了,连他自已都不知道这李平究竟是何方神圣,如何告知手下呢?只好对其中的一个衙役说:“去,你快去门东请丹青妙手颜如玉过来,让他画几张图,你去四下张贴,这样便可辨认了。”

衙役转身走了,不一会儿,在东门一条背街的小巷里找到了一间小小的门面,门面上的匾额上写着 “如玉画坊”。走进店面,只见一副对联,对联上写着 “画人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对联的下面放着一只小小的画案,画案边坐着一个形如枯槁、面目狰狞的老妪。衙役进去,咋咋呼呼地喊:“颜如玉,颜如玉呢?我们岳大人有请!” 可喊了半天,也没人答应。衙役伸脚准备去踢正在画案边打盹的老妪,可脚尚在半空时,却见原本闭着眼睛的她忽然睁开了双眼,衙役只觉一道寒光直刺心底,让人觉得后脊梁上透出一股凉气,扬起的脚硬生生地放了下来,脸上略含尴尬地对老妪讲:“岳大人让我来请丹青妙手颜如玉,不知他现在何处?” 老妪闻言,颤颤巍巍地站起身说:“老妇即是颜如玉。”“你?你是丹青妙手颜如玉?哈哈哈哈……” 衙役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太太,你父母给你取的名也太搞笑了吧,我以为颜如玉是花一样的女子,没想到,没想到呀……” 说着,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老妇见他如此,脸上丝毫没有一丝的不悦,等他笑罢,才面无表情地问了句:“笑够了吗?” 声音冷冷的,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人心肺。衙役的汗毛刷地一下统统立了起来,笑容凝固在脸上,战战兢兢地说:“大、大、大人有请……” 说完,头也不回,飞也似的跑出门去。刚到门口,却见一名锦衣校尉站在门前,见衙役出来,问:“丹青妙手颜如玉可在里面?” 衙役答:“在、在、在……” 话还没说完,人已经跑出了八丈远。

校尉进门,见到老妪,深施一礼,说:“奉亲军都尉府骆思恭指挥使大人命来见尊驾,烦请赐画一幅。” 说完,叉手立于画案边。哪知道老妪怪眼一翻,道:“亲军都尉府骆思恭算什么东西?老太婆我不受他的节制,你可以走了。” 校尉听了大怒,很想发作,但想到临行前指挥使与岳元声的关照,又说道:“本镇府事岳大人托我将此带来。” 说着,摊开手,将手心中一只金元宝递了过去。老妪听说是岳元声让来找她的,又见校尉手心里的金元宝,脸色马上缓和了许多,说:“是画官府寻人招帖吗?讲讲那人长什么样子。” 铺开了笔墨,边听校尉的叙述,边一笔一划地画了起来。不过一袋烟的功夫,随着校尉描述的结束,老妪的画也画完了。校尉发现一个鲜活的李平跃然纸上,不觉大吃一惊,心想这名叫颜如玉的老妪真是个仙人,就凭自已简单的叙述,她竟然如同见到了真身,居然可以凭着言语将人像绘得与真人一模一样,难怪岳元声会如此地推崇她。有了这张画像,再找李平就容易多了。颜如玉见校尉不吱声、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难道不是此人?” 校尉这才醒觉,连忙说:“就是他,就是他,太神了,真是太神了!” 趁着校尉看画的时间,老妪接连又按原图一模一样地画了三张,画完交给校尉,揣着元宝,也不管校尉,径自出门了。

唤作颜如玉的老妪,今年快七十了,乃是姑苏人士,是大画家文从简之女,文徵明的从孙女,本名文俶,成年后嫁于当朝名士赵灵均,以绘画写字为生。文俶的画艺、其夫赵灵均的篆书、她婆婆陆卿子的文笔被称为当世三绝。赵灵均死后,文俶更名颜如玉,孤身隐姓埋名于朱仙镇。不想由于画技太高,声名远播,她花鸟鱼虫、人物、动物无一不精,倍受世人青睐,尤其是人物神态的捕捉与线条的塑造能力无人可比,寥寥数笔,几可传神。但这颜如玉画画并不是随便画的,她有三不画:一,人不对不画;二,钱不对不画;三,天不对不画。人不对是指,不给蠢笨俗气之人画;钱不对是指,非一锭黄金不画;天不对是指,非要气候合适、不冷不热的晴天才肯画。岳元声本是江南人士,与颜如玉的丈夫赵灵均是多年的朋友,对这对夫妻的个性脾气很是了解,但他不知道这颜如玉可是非同寻常,她的先祖是大才子文徵明。说起这文徵明,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号称 “四绝”,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称 “吴门四家”。这都是大家知道的,可鲜为人知的是,文徵明的父亲文林乃是内外兼修的高手,武举出身,官拜太仆寺少卿,其家传的文氏剑法,精妙绝伦,寰宇内外罕有敌手。文徵明自幼随父习武,一套剑法也练得炉火纯青,他将文氏剑法融入笔端,形成了温纯精绝、雄强刚健、粗犷张扬又含蓄细丽的艺术风貌,成为继祝枝山后吴门书界魁首。


    (http://www.kkxsz.com/book/ccbbgi-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