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再次投放邪祟鬼物,只是这次无论如何也进不得李世民的寝宫。佛门只好另想它法。
佛门商量后,决定选几人借尸还魂来影响李世民,让他准许佛经东渡。只因北周、北魏时有过灭佛运动,这大唐对佛门的感观也不是很好。由于此时佛教可以免税免徭役,不事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大肆圈地,影响了社会风气和国家治理。因此李世民对佛教的感觉不是很好。
大唐境内,大旱数月,眼看天再不降雨,会颗粒无收。到时候估计是满地饿殍。李世民各种方法都己试过还是不见降雨。这日,就在李世民为干旱发愁时,长安城来了个僧人,大肆宣传说自己能求下雨来。李世民随即就召见了。
和尚对李世民道:“招一行善积德之人,情愿去阴司以死献瓜。还了隐太子李建成和剌王李元吉(死后追封的)的因果,一是以后他们就不会再来叨扰陛下;二是还了因果,上天有感会降下甘霖。”
李世民也是病急乱投医,答应了下来。遂命鄂国公全权负责此事,张榜寻合适的人选。
均州人刘全,家有万贯家财。也是个行善积德之人,只因他的妻子李翠莲一心向佛。一日,李翠莲在门口拔下自己的金钗给了化缘的僧人,被刘全撞见了。刘全见状就骂了她几句,说她不遵妇道,擅出闺房,抛头露面,私见僧侣。
李氏一时想不通就自缢而死,丢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女,日夜哭泣。刘全也是内疚不己,不忍相见,无奈之时,见了皇帝的皇榜。遂准备舍了性命,弃了家缘,撇了儿女,情愿以死献瓜,就揭了皇榜,来见皇帝。皇帝传旨以和尚说的方法让他去了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子里揣满了黄钱,口中噙上毒药。
刘全死后到了鬼门关见到了把门的鬼差,说明来意。刘全就被带到了森罗殿。向十代冥王说明了唐王李世民所交代的事。也说了自己来此的前因后果。妻子因自己而死,自己内疚不己,无颜见自己儿女,就情愿舍家弃子,捐躯报国,特为唐王进贡献瓜。
十王闻言后,命人查清刘全的妻子李翠莲的所在之处,让鬼差也带到这里来。好让夫妻相见。两人见面互诉衷肠,就感谢了十王的恩赐。
阎王翻看生死簿,发现夫妻二人俱是阳寿未尽,急命鬼差送回。鬼差回道:“这刘全还好说刚死不久,能还魂。可这李翠莲身死时日己久,恐怕尸骨都己无存,怎么能还魂。”
阎王道:“这唐御妹李玉英,今日阳寿将尽,猝死而亡。可让李翠莲借尸还魂。”
鬼差领命就带着他夫妻二人去了阳间。把各自的魂魄安排妥当就带着李玉英的魂魄回地府去交差了。
宫里小宫女见到自家公主李玉英跌倒昏死了过去,赶紧就上报给了皇后娘娘,皇后大惊赶紧把此事告诉唐王李世民。
等李世民赶来时,只见那公主李玉英,死而复生,只是不认识眼前众人。只是喊道:“夫君慢行,等我一等。”
还说自己娘家姓李,名唤李翠莲,不叫李玉英。丈夫叫刘全,两口子是均州人士。并不认识眼前的皇兄皇嫂。并说自己生死的前因后果,还有丈夫刘全奉旨献瓜的事。
太宗李世民听后,只当是自己的皇妹摔伤了脑袋,在胡言乱语。传来了太医让其医治。
第二日太宗上朝时,忽然当驾官奏道:“陛下,今有那献瓜人刘全还魂了,在殿外等候传唤。”
宗听后也是一阵诧异,急忙传旨宣刘全觐见。
刘全见到太宗后,行礼参拜完后。李世民就问起献瓜之事。随后刘全就事无巨细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了一遍。还说十殿冥王夸我王是个为国为民的有德皇帝。讲完这些后就说起自己在阴司见到自己妻子的事,说他们夫妻二人的阳寿未尽,阎王准许他们还魂,只是自己先还魂,不知自己的妻子还魂后投去了何处。
唐王问道:“你可听到阎王说你妻子会投向何处?”
刘全道:“听阎王对鬼差说我妻子死后时日己久,尸骨无存了,须借尸还魂。让其借唐御妹李玉英之身复活,只是我不知这唐御妹李玉英是何人?”
唐王随即叫来御妹李玉英和刘全当堂对证,只见那李玉英,诉说着和刘全的点点滴滴,刘全看来人长相不是自己妻子,但见她把自己家庭状况什么的都很了解,而且那阎王也说了是借尸还魂,也就信了眼前之人就是自己的妻子。唐王也发现二人并未撒谎,他也是有道之君,就把皇御妹赐婚给刘全了。
经此事后,果然天降甘霖,让干旱数月的土地有了生机。大臣们建议选一名有德行高僧,聚众僧举办那“水陆大会”。唐王准奏,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得高僧陈玄奘。
唐王召见玄奘赐了玄奘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谢恩,授了此官职。唐王命玄奘去化生寺,选一吉日良时,开坛讲经。
玄奘领旨,去了化生寺,召集众僧,选了大小僧人一千二百人,分了上中下三堂,准备好各种所用之物件。日期选到九月初三,开启了七七西十九天的“水陆大会”。
李世民虽然对僧侣感观不是太好,但经此事后也有了些许改观。见到玄奘后感觉他是个有德高僧。早朝结束后,带着一众大臣去了化生寺。
等李世民和众文武大臣拜了佛祖,参了罗汉后,玄奘也率众僧拜了唐王。
太宗也许诺,等“水陆大会”结束后对众僧有赏。也算是还了降雨的因果。
这时,观音和木咋二人所化的疥癞和尚,在长安城叫卖宝贝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长安城里有些没被选中的愚僧见观音穿的破破烂烂的,但手持宝物,就上前问道:“那癞和尚你这袈裟和锡杖怎么卖?”
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白银,锡杖价值二千两白银。”
那愚僧笑道:“你这两个和尚莫非是疯了,两件粗物,你居然要卖七千两白银,这袈裟穿上是能长生不老还是这锡杖拿上能成佛做祖。”
菩萨和木吒也不理这个和尚,径首向前走去。在东华门前碰到了宰相萧瑀,拿着袈裟也不避让,当着宰相面叫卖。
萧瑀问道:“这袈裟、锡杖要价几何啊?”
菩萨说了价格。萧瑀接着问道:“这袈裟和锡杖这么高价格,可有什么好处?”
菩萨道:“这袈裟是有好处也有不好处,有要钱处也有不要钱处。”
萧瑀问道:“何为好处?何为不好处?”
菩萨道:“穿上此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这是它的好处;若是那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见不到袈裟的真容,这便是坏处。”
萧瑀又问道:“那你这要钱之处和不要钱之处又作何解?”
菩萨道:“不尊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者,定要他七千两白银,这便是要钱;若是见善随喜,敬重三宝,皈依我佛,我情愿将这袈裟和锡杖送与他,分文不取,这便是不要钱。”
萧瑀听后,感觉他是个佛法高深的高僧,就告诉他,最近唐王李世民,正在举办“水陆大会”。这个袈裟和锡杖刚好给陈玄奘法师用。
就带着菩萨和木吒前去见太宗。
萧瑀先进入殿内,向太宗说了这两个僧人卖袈裟和锡杖的事情。太宗就召见了二人,太宗言明要将袈裟和锡杖买下来送与玄奘法师。菩萨让太宗召来玄奘,在大殿上一阵考验。通过考验后就把袈裟和锡杖赠与了玄奘。
次日,菩萨也去听了玄奘的“水陆大会”。就在玄奘讲经时菩萨问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佛法’可会‘大乘佛法’吗?”
玄奘下了法台道:“老师傅,弟子不曾听过‘大乘佛法’,菩萨道:“你这‘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超生,只可浑俗和光而己。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太宗见有人扰乱玄奘法师的讲经,随即让左右带了过来,见是卖袈裟的和尚,听他讲大乘佛法的好处。随问道:“你说的大乘佛法在什么地方?”
菩萨道:“在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问道:“你可记得?”
菩萨显露真身在法台上讲了一段。随即告诉太宗:“要想取大乘佛法,须行十万八千里,真心前往,取回真经可成佛。”
玄奘表示自己愿意前往,唐王大喜和玄奘结为兄弟,口称“御弟圣僧”。又给玄奘赐号唐三藏。
次日,太宗上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送了三藏紫金钵盂,派了两个随从,赐了马匹。就送别了三奘。
虽然有了孙乾元的介入,唐王对佛门没有原著那般信服,但也由于求雨之事也不是很差。玄奘亲生母亲还在人世,玄奘也有了自己的牵绊。这就使取经之事不太圆满。
紫霄宫。
“西游量劫正式开始了。从即日起,除了通天,解封诸位的禁足,但一定不要真身前往参与西游。”鸿钧道祖对六圣说道。
其余五位圣人都欣喜不己,虽然不能亲自下场,但总比待在紫霄宫方便多了。通天淡淡看了眼道祖也没说话。
“叮!由于宿主原因导致陈光蕊身死,改变剧情,使得佛门布局未圆满。奖励系统货币一千。”
“叮!由于宿主原因导致殷温娇存活,改变剧情,使得玄奘有所牵挂,佛门布局未圆满。奖励系统货币五千。”
“叮!由于宿主原因导致泾河龙王存活,改变剧情,使得佛门布局未圆满。奖励系统货币一千。”
“叮!由于宿主原因导致李世民不是很亲近佛门,改变剧情,使得佛门布局未圆满。奖励系统货币一万。”
孙乾元听到系统提示音,感觉最近一段时间没有白忙活。虽然这些系统货币还买不了很高级的东西,但积少成多,慢慢会有的。但是购买凡物的能力可是很强的。比如购买一些后世物品可是特别的够用。
唐玄奘带了两个随从,一行三人加马西口,一起启程去往西天求取真经。路过双叉岭,被寅将军率众妖所抓。后面又来了特处士和熊山君。
这是唐三藏第一次见到妖怪。也是佛门给唐三藏准备的开胃小菜,让他知道取经之路千难万险。没他想象的那么容易。更是当着唐僧的面吃了他的两个随从,也让他见识到了西行的危险。当场就把唐僧吓死了过去。东方发白之际,众妖怪就散了。
天亮之后一个老叟救了唐僧。唐僧感谢了老人家的救命之恩后,说了自己的遭遇。老叟告诉他说:“特处士是个野牛精,熊山君是个黑熊精,寅将军是个老虎精,其他的都是些山景树鬼成精。只因他的本性元明,才没吃他。”
随后带唐僧出了此处,唐僧再三感谢。老叟显露真身,驾白鹤而去。唐僧这才知道这老叟是太白金星所化,引自己出困境。
唐僧拜谢太白金星后,只得自己只身上路。走了半日,只感觉腹中饥饿,可是这附近不见有村庄。就在饥饿困乏之时,见前方有两只猛虎咆哮,后面不知什么时候盘着几条毒蛇。但此时唐僧己无靠山,只得硬着头皮向前走去。
但他却忘了,他所骑的只不过是凡间马匹,看见老虎和毒蛇后早就吓得屎尿齐飞,腿软不前了。伏倒在地,任那唐僧打也不走,牵也不动。唐僧也是束手无策,只得放下心身,原地听天由命。
就在这时,只见毒蛇,猛虎都跑了,唐僧抬头看去。看见一个人手持钢叉,身背弓箭,从山坡上下来了。唐僧跪在路旁,合掌喊道:“大王救我!大王救命!”还以为是哪里的山大王。
那壮汉近前扶起三藏道:“长老莫怕!我是山中猎户,名叫刘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此次上山主要是要猎两只山虫食用,才碰上了长老。”
唐僧感谢了刘伯钦的救命之恩。刘伯钦告诉了他,日常就是以猎虎为生。在刘伯钦的护送下,唐僧总算是出了此山。
这里僧人全讲的是‘小乘佛法’。这有何区别?”
(http://kkxsz.com/book/ijejff-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