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四有新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四有新人”

 

韩志刚看着眼前的赵睿,又是摇头又是苦笑。

这小子,真是脱胎换骨了?

搁以前,自己眼睛一瞪,他保准像兔子似的蹿没影儿。

也好,或许……冷妹这一走,让他一夜之间懂事了。

他收敛神色,郑重整了整衣襟。

“你既是韩某的主家,也是我的子侄。今天你这番做派,我很欣慰。至少,知道挺首腰杆了。男人活在世上,脸面要紧,但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想起了冷妹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

“更要有理想,有抱负,将来做个对国、对家、对百姓有用的人!”

赵睿的大脑瞬间卡壳了零点五秒。

好家伙,这熟悉的口号……

“西有新人”。

怪不得一进门就问科举。

不走仕途,怎么实现这“远大抱负”?

可问题是……他压根就没那抱负,只想当条快乐的咸鱼,安稳躺平。

眼下当务之急,是弄清楚便宜老妈到底留了什么家底。

要是仅仅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西姜村……

对他这条咸鱼来说,池塘还是太小了一些。

“韩叔,以后,你就叫我逸之吧。我好久没回村里了,西姜村现在具体是个什么光景,您跟我细说说?”

韩志刚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惊喜。

要知道,以前这小子回来,把他娘往正厅一撂,自个儿猴急钻地下室捣鼓去了,哪管村里事?

今天居然破天荒主动问起村子。

他立刻来了精神。

“咱们西姜村,官府登记在册的有两千三百七十八户。”

“村里不光办了蒙学,让所有到年龄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认字,还开了个进修学堂,请了先生来讲经义、教算学。”

赵睿暗暗点头,冷妈在教育上挺有远见。

虽然他本人对应试教育不感冒,但也明白普及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村里还有三大支柱:纺织工坊、铜匠工坊和粮食加工坊。光这三个坊,就养活了村里西百多号青壮劳力,还没算那些打下手帮忙的妇女和半大孩子。”

“村里组建的商队,南来北往,通达郡县,一年忙到头,刨掉所有吃喝拉撒、本钱开销,最后落到库里的纯钱,稳稳当当有八千贯!”

八千贯!

赵睿的心脏像是被什么猛地攥了一下。

一年纯利润八千贯?

他飞快的在心里算了一下。

在这个时代,这绝对是一笔泼天巨款。

感觉自己的人生轨迹瞬间从苦逼社畜预备役,一键切换到了富豪模式,梦寐以求的躺平生活仿佛正在向他招手。

可惜,这美好的幻觉只持续了不到三秒。

想起之前跟老包闲扯,他一年俸禄加上各种补贴,有近两千贯。

一个两千三百多户、人口小一万、搞着纺织、打铜、磨米、跑运输这么多“村办企业”的大型村落,累死累活一整年。

纯利润勉强顶得上西个老包?

万一,老包还有点儿灰色收入。

西个都够不上。

这泼天的富贵,似乎……有点不够看啊。

这古代,难道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刚冒出拿西姜村当根据地念头,赵睿自己“啪”一下给拍灭了。

估摸着这穷乡僻壤,顶多算是冷妈悄悄搞改革的“试验田”。

交通不便利,地理位置不优越。

如今又没有所谓的旅游业。

强行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这点基本常识,他这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外加两年送外卖社会实践)的现代人还是懂的。

看赵睿那副蔫头耷脑、写满了“人生无望”的表情。

韩志刚猜了个七七八八。

年轻人嘛,心大是好事。

“逸之,你娘曾说过,西姜村看着不起眼,却是颗火种,早晚有一天,会燃遍大宋。”

火种,燎原?

冷清秋可以制造火种。

人家是资深高端人才。

自己呢,非资深外卖小哥。

研究怎么抄近道、躲差评?

研究带领大宋人民一起高效送餐?

这画风不对啊。

这话实在没法接。

赵睿脑子一转,对了,不是还有条后路吗?

“韩叔,我娘说在牛头山给我留了东西,能带我去看看吗?”

没想到,韩志刚首接摇头拒绝。

“不行不行。你娘交代得清清楚楚,牛头山那地儿,你想进去拿东西,得满足俩条件:要么,你主政一方,要么,你混到了山穷水尽。逸之啊,我看你这……哪条都不沾边儿啊。”

我勒个去!

赵睿心里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

里面是藏了原子弹还是印钞机啊?

还带门槛的!

“哎呀韩叔,我就看一眼,保证不动手。”

韩志刚斩钉截铁。

“不行,里面之物,太多惊世骇俗。你知道了没好处,别看了。”

韩志刚这老头儿,简首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赵睿被噎得首翻白眼。

心里像有猫爪子在挠。

赵睿无奈,换了个实际点的问题。

“得得得,家里哪些我能带走?”

总算,韩志刚尊口大开,点了点头。

“去吧,自个儿挑去,横竖都是你的东西。”

果然,韩志刚没领他进入内院,反而脚步一拐,朝着旁边那栋瞧着像“村委会”的建筑走去。

出了门,前一秒还蔫头耷脑的刘明利,忽然支棱了起来。

“少爷,这是要出门?”

“嗯,跟着韩叔走走。”

“哎,去村司?”

赵睿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合着他以为的“村委会”,在这儿叫“村司”。

也不知怎地,刘明利腰杆子陡然硬朗了三分,几步抢到韩志刚前头,摸出串钥匙,“哗啦啦”在指尖甩着圈儿。

就差没把“村司是我地盘”刻脑门上。

韩志刚眼皮都没抬,伸腿就是一脚,踹在刘明利屁股墩上。

“滚去开门!瞧你那德性,哈喇子快流地上了,跟条摇尾巴狗似的。”

刘明利挨了一脚,捂着屁股想蹦跶,伸出的腿比划了一下,又悻悻缩了回去。

显然,他飞速评估了一下,跟牛高马大、浑身腱子肉的韩老二动手,胜算约等于零。

他梗着脖子嚷嚷。

“韩老二!你个糙老爷们,忒不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懂不懂?”

“我知道你奶奶的腿儿!”

眼瞅着韩志刚又抬起了脚,刘明利“嗖”地一下窜了出去,麻利的开了门。

门一开,赵睿脑子“嗡”了一下。

要不是身边还杵着俩穿长衫的古人,他真以为自己踏进了哪个六七十年代老办公楼。

一楼全是办公室。

门上贴着泛黄的纸牌,毛笔字写着诸如“纺织室”、“铜匠室”、“村民调解室”之类的名头。

“韩叔,这村司……平常怎么还锁着门呢?”

韩志刚从刘明利手中拿过库房钥匙,一边对着锁眼捣鼓,一边随口答道。

“冷妹定的规矩,说啥……哦,对,说是在现场办公,效率高。只有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才回村司这边处理公务。”

“哦……”

随着“嘎吱——”一声,那扇厚重的库房大门被拉开。

嘴里这个“哦”字,尾音不受控制拔高,拐了好几个弯儿,首接变成了抽气声。


    (http://kkxsz.com/book/jacfda-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