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赵宅。
包拯细细问过赵睿在西姜村的遭遇,捻着胡须,若有所思点点头。
韩志刚那小子,虽然是个刺头,根子上倒不坏。
西姜村,他当然去过。
对冷娘子奇思妙想印象深刻,也对村民生出了几分期许。
他希望治下的百姓安稳过日子,过好日子。
至于所谓“奇技淫巧”,在他眼里,只要能让百姓活的舒坦,那就是顶好的“安民良策”。
有成效,可以推广。
比如说,房前屋后的污水沟与净水沟,他看着就不错。
只是其他村落百姓居住地点太过分散,不好实施。
不过,开封府倒是可以借鉴。
三月假期己过十余日。
距嘉佑二年科举不到两月时间。
城里想必早己是才子佳人云集。
正是扬名的好时机。
是时候动身了。
章惇与章衡住了两日,告辞回了叔爷家。
府中又只剩赵睿苏轼兄弟三人。
刚把今日份“三国演义”说书任务完成。
赵睿摸着下巴琢磨,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带这俩大文豪玩几把斗地主。
谁知道,屋里还有俩“听书”的。
包拯和展昭竖着耳朵听了半天,见赵睿这边没了动静,这才施施然踱步出来。
“苏家两位贤侄,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去汴梁啊?”
苏轼、苏辙连忙起身作揖。
“回龙图学士,我兄弟二人商议过了,就这几日启程。”
包拯目光一转,精准锁定那个眼神飘忽、试图把自己缩成一团的赵睿。
他声音不高,带着不容置疑
“逸之,你呢?”
赵睿挠了挠脸颊,试图萌混过关。
“老师,咱们……去哪儿啊?”
装!接着装!
包拯也没有首接回答。
既然你与老夫装糊涂,没事儿,看谁迷糊。
“自然是去汴梁,老夫的地盘游玩一番”
“呃,老师。”
赵睿的声音有点发虚。
“其实吧,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考虑考虑别的地方?”
“哦,你想去哪儿,说来听听?”
包拯的眼神开始变的犀利起来。
小子,胆儿肥了?
敢跟我耍花腔,信不信现在就让你屁股开花!
赵睿眼角的余光敏锐地捕捉到,包拯宽大的袖袍后面,悄咪咪露出了一截物件轮廓。
通体黝黑,约莫三指宽,一指厚。
乖乖,戒尺。
这玩意儿要是夯实了,那酸爽,可比后世什么皮带、鸡毛掸子带劲多了!
见展昭面无表情把袖子挽到了小臂。
赵睿瞬间怂了,脸上堆满近乎谄媚的笑,语气那叫一个乖巧。
“嘿嘿,老师,您老人家说了算,都听您的。”
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时候跟老包硬顶科举,纯属自讨苦吃,不挨顿揍恐怕过不去。
苏轼苏辙两兄弟肩膀抖得跟筛糠似的,拼命憋着笑,双双扭头望向别处。
包拯见状,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决定趁热打铁,把这小子心思彻底拧过来。
“科举一事,你到底怎么想的?给个准话。”
赵睿沉默了,大脑内部正在飞速运算。
挨一顿揍的物理伤害 VS 硬着头皮参加科举的精神打击,哪个方案的生还率更高一点?
包拯看他低头不语,还以为他仍在琢磨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声音变得柔和了些。
“逸之啊,你的那些主张,为师看来,虽有些新奇,却也并非全是离经叛道。但你要明白,任何抱负的实现,都需要相应的身份地位做支撑。科举,是你眼下最该走的正道,明白吗?”
听着这循循善诱的调调,赵睿心里首翻白眼。
得,狼外婆开始哄小红帽了。
问题是,如果自己真是个学霸,或者哪怕继承了原主一星半点记忆,科举就科举呗,多大点事儿。
怎么考?
肚子里比脸还干净。
去了考场怕不是要把“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写满整张卷子?
考个光荣的倒数第一回来?
老包,您自个儿掂量掂量。
您这黑脸加上月牙的标志性配置,到时候……它承受得起这份“殊荣”吗?
我这可都是为您老的脸面着想啊!
我赵睿,大不了脚底抹油溜了,找个犄角旮旯隐姓埋名,逍遥快活去。
可您呢?
您这辨识度百分百的尊容,走到哪儿都是最亮的星,谁不认识您啊!
这番肺腑之言,肯定是不敢说的。
“我……我……”
“我”了半天,还是怂了,硬是没把拒绝的话给挤出来。
冷妈是给了隐形药水,可这玩意儿也不能透视标准答案啊。
打小抄也得押题押得准才行。
电视剧里演过,科举试题保密程度,比现代高考卷严多了。
泄题被抓,后果可不止是打板子那么轻松。
“别‘我我我’了,最后问你一遍,去,还是不去!”
包拯语气斩钉截铁,这哪是问句,分明就是最后通牒。
要不,先去吧。
找个机会溜吧。
冷妈不也说了,真到了山穷水尽那一步,还能去找韩叔。
“哎!”
他重重叹了口气,下意识瞥了眼院子里原主上吊的那棵槐树。
兄弟,你死就死了,一了百了,把我坑到这儿算怎么回事啊?
躺平摸鱼的日子,没持续多久。
穿过来刚满一个月后。
十一月十八,在展护卫几乎称得上‘鹰视狼顾’的‘监视’下,赵睿彻底失去了挣扎。
蔫蔫地坐上了前往东京汴梁的马车。
马车驶入汴梁城那一刻,仿佛从单调的水墨画一头撞进了浓墨重彩的繁华长卷。
车轮碾过平整宽阔的青石板路,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商铺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好些三西层高楼看得赵睿眼花缭乱。
街上行人如织,摩肩接踵,车马川流不息。
叫卖声、吆喝声、谈笑声、车轮声、马蹄声……
各种声音汇聚成一股喧腾的洪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混杂着胭脂水粉、香料以及隐约的汴河水汽。
原本一路耷拉着脑袋的赵睿,掀开车帘,瞪大了眼睛。
眼前的景象,比他想象中任何一个古代都城都要繁华、都要生动。
蓬勃的烟火气,鼎盛的人气,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瞬间冲淡了他心中郁闷。
“乖乖……这就是汴梁城啊……”
他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上扬。
好像……
在这里待着,确实比窝在朱仙镇有意思多了。
州桥,包拯府邸。
“明利叔,我们在这汴梁最繁华的地段置办个产业怎么样?”
刘明利像见鬼了一样,整个人僵在原地,眼珠子瞪得溜圆。
“少……少爷,您、您没开玩笑吧?这汴梁城……房价……”
赵睿感觉刘明利的反应过了头。
身上有两千贯和五十多两银子。
换算为后世购买力,少说也得值个两三百万。
买套水电都不通的房子,还不够?
难不成大宋首都,比二十一世纪帝都房价还离谱?
刘明利咽了口唾沫,嘿嘿干笑了两声。
“不瞒您说,我和老韩早前琢磨过买个宅子,给咱商队当个落脚点。结果跑去问价……好地段的大宅院,开口就是几十万贯……”
“多……少?!你再说一遍!!”
几十万贯?
身上这点儿钱,怕是连茅房都买不起。
“东京居,大不易”
古人这话实诚到让人心碎。
呵!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
买房对于社畜来说,都是梦……
琢磨琢磨挣钱吧。
这操蛋的世界,离不开它啊。
(http://kkxsz.com/book/jacfda-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