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走苏轼的路,让他重新找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走苏轼的路,让他重新找路

 

老包回到家,跟小赵说赶紧准备十份牛油火锅底料。

赵睿心里琢磨着,老包八成是要拿出去显摆。

嗨,给自家店打广告,不寒碜。

赵睿把东西递过去,顺嘴提一句。

“后天剪彩的事儿,您可别忘了。”

他又多准备了几份。

“今天没碰上欧阳大人,麻烦您捎带给他,算是我预付的剪彩酬劳。”

包拯嗯了一声,默不作声收下了。

回到自己房里,包拯盯着那几包红彤彤的火锅底料,心思飘远了。

今天看官家反应,似乎全然不知赵睿的存在。

不知道也好,省了麻烦,让往事彻底尘封吧。

冷娘子当初改名换姓,确实是明智之举。

只是赵睿脾性……

唉,官场怕是不太适合他。

晚上无事,赵睿窝在书房里摆弄手机。

电量还有百分之五十五,得省着用。

仔细翻看截图,发现明确跟科举挂钩的,好像只有苏轼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

管它呢,先抄下来再说。

奋笔疾书抄完了,赵睿傻眼了。

我的亲娘,通篇都是古文,弯弯绕绕。

拆开每个字都认识,凑一起愣是看不懂!

呵呵呵……

和小时候英语考试一模一样,题目摆面前,答案也有了。

尼玛,硬是对不上号。

冷妈呀,我连古文都看不明白,是不是很傻?

还考什么科举。

算了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策论题目是知道了,苏轼大才子写同一篇,岂不是撞个满怀?

琢磨片刻,必须先弄懂文章说啥。

赵睿眼珠一转,嘿嘿一笑,有了主意。

“咚咚咚”,他跑去敲包拯的房门。

“逸之啊,进来吧。”

赵睿毕恭毕敬,双手捧上刚抄好的文章。

“老师,学生刚才偶得灵感,草拟一篇策论,想请老师斧正。”

包拯接过一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错不错,没白心痛这小子,事务繁忙还不忘用功科举,看来上次的敲打起了作用。

只是,包拯心里又泛起嘀咕。

咦,逸之这字儿怎么与从前不一样了?

不仅字体变了,而且写的差劲了许多。

难道是在练习书法?

包拯初时还带着几分审视,目光扫过纸面,眉头微微舒展。

文章开头一句,立意颇为不俗。

他逐字逐句看下去,神情渐渐凝重,脸上的表情慢慢严肃起来,眼里的欣赏,不知不觉变成了纯粹的惊叹。

手里这篇策论,通篇讲的是“刑赏忠厚”,旁征博引,逻辑清晰,文字间有股浩然之气。

尤其说到尧舜禹汤的治国方略、皋陶定刑的门道,观点新颖刁钻,见解深刻老道,哪里是一般学生写得出来的。

“好!好一个‘惟仁者为能爱人,能恶人’!”

包拯越看越是心惊,如此见识,如此文笔,活脱脱一个状元胚子!

他放下文章,目光灼灼看向赵睿。

“逸之,你这篇文章……”

包拯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论点犀利,论据扎实,特别是对‘忠厚’两个字的解释,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他拿起文章,指着其中一段。

“瞧瞧这里,引用皋陶的话,说‘与其错杀好人,宁可放过坏人’,这正是当官的该有的仁心。”

“提醒管刑罚的,遇到有疑点的案子,宁愿放跑了有罪的,也不能冤枉一个无辜百姓。这才是用法宽容,对百姓仁厚。”

包拯又指向另一处。

“还有这儿,讲赏罚,‘尧那时候,皋陶管刑罚。要杀人,皋陶说该杀,说了三次,尧帝说该饶,也说了三次’。”

“杀和饶,都提了三次,可见老祖宗用刑罚多么小心谨慎!就是要让当官的明白,赏罚关键在公平,更要紧的是仁慈宽恕,让老百姓知道感恩、也懂得害怕,天下才能太平。”

一条条、一款款,把文章里的妙处掰开了揉碎了讲,包拯语气里全是赞赏。

包拯的讲解如同钥匙,将那篇赵睿囫囵吞下却不明其意的古文彻底打开。

嘿,闹了半天,苏胖子说的是这码事。

当官的要心善,判案子得小心,宁愿放过几个坏蛋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但……

它对吗?

听着包拯深入浅出的分析,赵睿茅塞顿开。

他躬身行礼,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总算明白自己“写”了啥,这下心里有底了。

“你能有这份见识,真是不容易。看来这些日子,你是真下功夫读书了。”

包拯点头称赞。

“这篇文章立意高,论述也周全,要是考试时候稳住,写出这个水平,前三甲,定有你。”

赵睿心里嘿嘿首乐,那可不,苏东坡写的,能不好吗?

嘴上却赶忙装谦虚。

“学生也是碰巧想到的,以后还得请老师多指点。”

一迈出书房门槛,赵睿脸上那副恭敬模样瞬间消失。

换上了一副贼兮兮的笑容。

回到房间,把手里的稿子往桌上一放,他叉着腰,琢磨开了。

包拯的反应既在意料之中,又有点超出预期。

不过,麻烦也跟着来了。

刚给的这篇文太打眼,只拿出这一篇,不就等于摆明了告诉包拯。

我提前知道考题了。

不行,得再多准备几篇其他内容的文章。

赵睿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又开始抄了起来。

他准备再抄个七八篇,回头一篇篇拿给包拯看。

如此操作一番,就算他后面回过味儿。

顶多觉得走了狗屎运,押题押中了。

苏胖子那边,赵睿心里早有了小九九。

等蒸馏酒酿出来后,就撺掇个小型文会,借机把文章中的观点抛出去。

嘿,非逼得那位大文豪换个思路不可。

咱这叫啥?师夷长技以制夷……

啊呸,是走苏轼的路,让他重新找路。

当初费劲巴拉结交他,图的不就是这个?

日子嗖嗖跑,一眨眼,店铺开张的日子到了跟前。

天边刚泛鱼肚白,院子里除了自家伙计,连苏轼兄弟、曾巩、章衡、张载、程颢全聚到了院子里。

赵睿本来摩拳擦掌,想喊几句振奋人心的口号,临了又觉得忒傻,算了。

偷偷摸到窗边,调好角度,把手机放好,关了闪光,定上延时。

轻微的一声“咔嚓”声,并没有引起众人的主意。

照片中,清晰的记录着。

一个腰杆笔挺的小伙儿,昂着头,右手前伸,指着院里众人。

就像是,就像是领导在开晨会。


    (http://kkxsz.com/book/jacfda-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