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沉默,苏辙慢吞吞开了腔。
“二哥,事情是这么个事情。子平兄昨晚从章惇那里得了信儿,说是……”
他嘴皮子动了动,像是在掂量词儿,才接着往下说。
“说是,今年考科举,经义跟策论的题目漏了。”
赵睿心中赫然。
尼玛,漏题了?
那还玩个球!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难道要白瞎?
他嗓子眼发干,急急忙忙问。
“欧阳大人没把持住?谁尼玛这么大能耐,能撬开他的嘴?”
苏辙摇了摇头。
“不,肯定不是恩师出了问题,是其他考官。具体是谁,眼下还不清楚。”
“题目是什么?”
章衡的脸色比这冬夜还要冷上三分,他一字一顿说道。
“经义的题目,是《礼记·大学》中的‘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他说完这句,顿了顿,才继续。
“策论的题目,是‘论朝廷积弊与冗官、冗兵、冗费之害,及革新之策’。”
赵睿心里那块石头算落了地。
好还好,不是论刑罚。
那就对了。
事情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有人放烟雾弹,二是科举时,欧阳修老爷子发现了,临场拍板换了题。
几个人一宿没合眼。
倒也不全是为题目漏风发愁,主要是为了“公平”两个字。
考试一旦没了“公平”,还有何意义?
从古至今,也就现代的中考、高考,能做到绝对的公平。
在漫长的人生中,只有这两次考试,不管你出生显赫,还是家贫如洗。
它一视同仁。
虽然赵睿是个被淘汰的小垃圾,但这不妨碍他,在这个事情上有个清醒的认知。
就事论事,单说漏题这档子事儿。
受益的绝对不是面前这群人,甚至,章惇也是受害者。
章惇此人,危险系数仅排在吕慧卿之下。
明明知道章衡住在家中。
而且章衡文章水平极为高明。
更不可能通过他来告诉苏轼等人。
可章惇偏偏对自己这个族侄儿说了……
到底什么意思?
或许是学渣体质作祟,很快他把目标放在了自己身上。
章惇对的试探不是一次两次。
文会上难道没把他给唬住?
这家伙怎么还不消停。
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生命力够顽强的。
既然这个是题目注定不会出现在千年龙虎榜上。
那么,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操作一波?
搞不好,还能撬点经义考题的内幕消息。
众人见赵睿沉默不语,颇有一些感同身受。
在大家看来,这事儿影响最大的,肯定是赵睿。
论才学,是公认的顶尖水平。
凭他的实力,透不透题,差别不大。
万一考题落到与苏轼类似的妖孽手中,想独占鳌头,难度系数飙升。
苏胖子抹了一下嘴巴,乐呵呵劝道。
“老二,别愁眉苦脸的。昨夜初听时,哥几个也跟你一样懵。可转念一想,中个进士,对于我们来说,不像玩儿一样。”
苏辙白了他一眼。
“你当谁都跟你一样没心没肺?能写出‘逸之西句’的旷世奇才,要是不中状元,是大宋朝的损失。”
苏轼想反驳,又觉得弟弟说的在理,闷头啃了一口肉,算是默认。
曾巩长舒一口气。
“哎,说实话,我们几个分析的,对你的影响确实大。考进士对我们来说,真不算难事。不过既然知道了题目,好好准备就是了。”
章衡猛地站起身,声调都高了八度。
“你们说的不对!科举是干嘛的?是给咱大宋选拔人才!现在这么搞,选出来的是人才吗?依我看,挑出来的,怕都是些投机取巧的家伙!这种‘人才’,不要也罢!”
仰头,赵睿把一碗酒喝干。
“哈!”
重重的把碗放在地上。
“随他们折腾去吧!想当官,就让他们当去!不过,将来咱哥几个要是真当了官,我送你们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
章衡倒满酒,走到赵睿面前,脸上泛着红光。
“逸之!你这话,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我敬你,干!”
曾巩苏辙苏轼也站了起来,端着酒。
“此话,当为我等为官座右铭!”
赵睿几句话,驱散了大家心头那点不爽。
继而就两个题目,展开了头脑风暴。
毕竟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想,比一个人闭门造车强多了。
和往常不太一样。
平常一聊到学术,赵睿跟嘴上贴了封条似的。
这次,他却开了金口。
“别瞎耽误工夫,依我看,这次科举啥都可能考,就这两题目,门儿都没有。”
几人猛的看向他。
特别是小白脸苏辙,露出了凶狠的,甚至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目光。
其实他心里一首有个疙瘩解不开。
前阵子,赵睿找他们兄弟俩聊了几篇策论。
那是赵睿头一回跟他们兄弟俩谈这个。
聊得那叫一个透彻。
但是,里面的内容一点也不赵睿。
当时,苏辙隐隐觉得,莫非……这便是此次科考的策论题目?
结果现在,他对泄题的事儿好像一点不上心,还拍着胸脯保证这两个题目肯定不考!
他……
自家二哥,从老师那儿把真正的考题给套出来了???
赵睿学着苏胖子姿势,在小白脸头上来了一下。
咦,别说,手感不错。
他斜了苏轼一眼。
苏胖子憋着笑,眼睛里明明白白写着俩字儿:“咋样?”
“你们别误会,我要是真摸透了题目,能藏着掖着不告诉你们?我说题目不可能考,有我的道理。”
赵睿清了清嗓子,开始摆事实讲道理。
“一是,欧阳公是什么人?我们都知道了,你们觉得他老人家会蒙在鼓里?二是,你们想想,欧阳公在大相国寺讲的是什么?他有必要把我们这么多人往上面引吗?”
说完,他又低头轻声笑了几声。
“我跟你们打包票,我押题准得很,信我的,考题铁定从《易经》里出。”
“二哥,考题从《易经》出,这点我也能琢磨到。我问问你,先前你拿给大哥和我看的那几篇策论,又是打的什么主意?”
苏辙心一横,决定把话挑明了说。
兄弟嘛,有什么疙瘩不能解开,总不能让误会越来越深。
闹了半天,怪不得刚才“小白脸”看自己的眼神跟要刀人似的。
原来是怕自己学坏了,走歪路啊。
可问题是,我这当哥的,不走点“歪路”,那是真没活路了。
“我早说了嘛,我这就是在押题。多准备几篇文章,万一真撞大运考到了,咱们不就能早点考完出来搓一顿了?”
苏辙将信将疑,还是追问了一句。
“既然说经义的题目会从《易经》里出,那你给我们说道说道。”
怪不得苏胖子老爱捶你小子,你这刨根问底的劲头,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行行行,先别急着问我。你们几个先说说看,要是让你们当考官,会出什么内容。”
赵睿没有搭理苏辙,而是首接把话题抛了出来。
(http://kkxsz.com/book/jacfda-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