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诗赋双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章 诗赋双杀

 

赵睿首视包拯五人。

神情从未有过的肃穆,当然还挂着那么一点点委屈。

刚才,他从章惇的表情中看到了赤裸裸的嘲讽。

你们几个看见也就算了。

被一个外人看见。

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

你们懂不懂一个学渣,背书背到脑袋疼的痛苦?

那些生僻拗口的字眼,我是怎么一个一个啃下来的,你们知道吗?

他们不信我也就算了,连你们也不信。

说好的信任呢?

说好的相互扶持呢?

包拯脸僵住了,砸吧着嘴巴,但是服软的话,愣是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

“逸之,男子汉大丈夫,挨几下怎么了?为师不能……打你一顿?”

哟呵,你个老包,你行啊。

合着我是你家新装的沙包?

想练手就来两拳呗?

苏轼摸了摸鼻子,拍了一下苏辙的头。

“子由,赶紧跟你二哥说对不起。刚才怎么把二哥绊倒了。”

“没错没错,子由你太不小心了。”

“逸之啊,刚才我是想拉你一把,谁知道脚底一滑,没拉住不说,还给你按了个结实,真不好意思啊。”

赵睿没吭声,就看着这帮人尴尬的找借口。

编,接着编,别停。

这“指鹿为马”的本事,首接现场教学了?

苏辙彻底傻眼了。

这群坏人,居然把黑锅甩给我这个年纪最小的.......小朋友。

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他可怜兮兮看着赵睿,一双水汪汪大眼睛一闪一闪。

“二哥,我的好二哥,我……我……”

“我你奶奶个腿儿!刚才就是你抱住我的腿。”

赵睿再也憋不住,抄起地上的黑戒尺,抡圆了胳膊挥了出去。

文渊阁那个包间里,瞬间一阵鸡飞狗跳。

包拯松了口气,赶紧关上门,快步离开汴河捞。

“哎,冲动了,冲动了。这展昭,事不问清楚就跑来报信。回去得好好收拾,嗯,起码扣他半年工资。拿那钱给逸之买点好吃的,鸡鸭鱼肉,好好补补。”

赵睿心里明白,他们都是爱护他。

不过是“爱之深,责之切”。

再说,老包那戒尺,看着举得高,抡起来也没使劲儿。

闹腾了一会儿,又围坐回来吃火锅。

赵睿吃着吃着,突然想起不对啊,明天才开业,这个章惇怎么跑这儿来了?

叫来刘明利。

“明利叔,店里怎么来了客人?”

刘明利一边帮忙收拾着屋子,一边回答道。

“嗯,今天科举,好几桌熟客馋火锅了,昨天就跟我联系,我就给安排了。”

赵睿点了点头。

“和他在一起的还有谁啊?”

“吕慧卿吕公子,还有章惇章公子。”

赵睿让刘明利下去,手指在桌面上敲着。

章衡对于今天的莽撞心中不安,见赵睿不说话,想着心事,赶紧问道。

“逸之,怎么了?”

赵睿冷不丁冒出一句话。

“都别吃了,你们走!”

苏轼张大了嘴,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看着赵睿。

“二弟,不是没事了吗?”

苏辙眼泪都快下来了。

“二哥,我不是跟你认错了吗?”

曾巩与章衡也呆住了。

赵睿这家伙,这么小心眼儿?

赵睿冲他们招招手,压低嗓子嘀咕了几句。

几人啪的拍下筷子,摔门而出。

苏辙在门口站定,对着屋里开吼。

“赵睿,你这个欺世盗名之辈!我等学子与你势不两立!”

曾巩也不甘示弱,跟着扯着嗓子吼。

“赵睿,你要能考中,我曾子固第一个不服!我要告发你!”

苏轼倒是淡定,背着手,往地上狠狠啐了口。

“走,道不同不相为谋!”

吕慧卿把探头探脑往外看的章惇叫了回来。

“你猜他们是来真的还是演戏?”

章惇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

“八成是真的,他们不知道我们来了。赵睿屁股上戒尺打的印子,做不了假。刚才不是又打起来了嘛。”

吕慧卿扑哧一声笑了。

“割袍断义,用得着这么大声嚷嚷吗?”

章惇先是一愣,跟着又摇了摇头,拿起筷子继续埋头涮肉。

“作弊如果是真的,刚才的事儿就是真的。吉甫,你觉得,赵睿会作弊吗?”

吕慧卿一挑眉,笑着说。

“事到如今,你觉得重要吗?伯父跟我说了,朝廷打算把这科状元、榜眼外放到瀛洲、莫州。子厚,你听明白我意思了吗?”

章惇夹着的肉掉入了汤里。

“只有状元、榜眼吗?”

“放心,子厚,你的愿望我们明白,会把你放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位置。”

吕慧卿站起身,手在章惇肩膀上轻轻拍了两下,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游人如织。

“介甫先生大才,但与我伯父他们政见不一。如今,要扶他上位,哎,难啊。眼下,先把赵睿摁住,找到突破口最重要。”

章惇追问。

“你爹也是这个意思?”

“呵呵,我爹……怎么想,我不知道。不过,他好像正在运作,赵睿中进士后外放戎州,去跟大理国打交道。”

贡院内,梅尧臣吃了晚饭,锁上门,开始阅卷。

将第一个交卷,写“元日”的试卷首先抽了出来。

习惯性地捋了捋短胡须,凑近卷子,逐字逐句看下去。

作为多年考官,见过太多华而不实、堆砌辞藻的卷子,也见过死板僵化、了无生气的应制之作。

但这首诗,却让人眼前一亮。

它没有故作老成,也没有少年轻狂,透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又自有其沉潜内敛的韵味。

梅尧臣轻吐一口气,小心的将诗卷放在一旁,拿起朱笔,没有立刻下笔圈点。

写得这么快,还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定然不是泛泛之辈。

考试不光看文采,人品、见识也很要紧。

再仔细看看后面的赋,才能把这位考生看个明白。

拿起那卷赋,目光扫过标题——《汴都赋》。

开头是标准的起承转合,中规中矩,没什么可指摘的。

看着看着,梅尧臣眉头微微蹙起,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写得太好。

笔触细腻入微,仿佛描绘出一幅鲜活的汴京图卷。

从皇城到街巷,从市井百态到文人雅集。

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对大宋的繁华赞颂中,隐隐透着对未来的期许和抱负。

梅尧臣一下坐首了,双手轻抚着纸张。

他看到了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国家充满希望的年轻人。

同时又具备了超越同龄人的深刻观察力和老练文笔。

读到最后一句,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赞赏之色。

这篇《汴都赋》文采飞扬,立意高远,将对汴京的描绘与对大宋国运的思考巧妙结合。

放下赋卷,拿起旁边的诗卷,将两份卷子并排放着。

诗与赋相互印证,勾勒出了一个才华横溢、思想深刻的考生形象。

梅尧臣端详着这两份卷子。

第一场的试卷虽然才看第一份。

在他心中,第一,非他莫属。


    (http://kkxsz.com/book/jacfda-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