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夏饭馆的屋檐上,微风吹过,院子里那几盆盛开的三角梅花瓣轻轻摇曳。林知夏抱着昨晚整理好的资料,走出屋门,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今天,是村里第一次正式的合作社宣讲会,她要向全体村民讲明白合作社的模式、资金的来源和未来的方向。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但她明白,这是必经之路。
“知夏姐,早点来啦!”李大勇早早就在饭馆门口支起了投影布,还借来了村里的音响设备,生怕场面太小气,怕知夏姐丢了面子。
“谢谢大勇,辛苦啦!”林知夏露出感激的笑容。
不远处,阿斌正拎着工具箱检查音响的线路,一边擦着汗:“放心,知夏姐!我保准把音响弄好,保证每个村民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林知夏点点头,心里一阵暖流涌过。曾经觉得自己只能靠自己,如今却有这么多人陪着她一起拼。
顾临舟则站在一旁,拿着昨晚做好的PPT资料,微笑着冲她点头示意:“放轻松,就当给大家讲一个好消息。”
“嗯!”林知夏深吸一口气,接过资料,走上了搭好的简易讲台。
村民们陆陆续续到来,老老少少围成一圈,带着好奇和疑惑的眼神看向林知夏。
“大家好,我是林知夏。”林知夏努力让自己的声音镇定而有力,“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咱们林湾村合作社的计划,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把咱们村子建设得更好。”
台下议论声渐渐小了。
“过去几年,咱们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经济也一首提不上去。可现在,咱们有了新的机会:县里同意支持咱们村成立农副产品合作社,咱们可以整合农产品、民宿和咱们的夏饭馆,把这里打造成林湾特色品牌。”
她的话掷地有声,吸引了众多村民的注意力。
“合作社的第一步,是先整修夏饭馆,做咱们村的‘样板房’,接着再把大勇家的辣椒、老李家的蜂蜜、还有咱们的花生、米粉,都整合起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让咱们的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更大的市场!”
“真的假的啊?”有人小声嘀咕,“咱这穷山沟,能有出头之日吗?”
林知夏迎着质疑的目光,坚定地回答:“我知道有人不信,但你们看看,现在的夏饭馆,不是己经重新开张了吗?昨天县里就来电话,说要派人来考察,咱们必须提前把合作社章程和分红机制都准备好,争取项目资金,也给大家一个交代!”
说到这里,她把手里的资料一扬:“这是顾临舟帮忙做的合作社章程,每家每户都可以拿回去看看,有问题随时提出来。”
顾临舟在一旁轻轻点头,补充道:“大家放心,合作社每一分钱都得公开、透明。林知夏从头到尾都说了,账本对大家敞开,一分钱都少不了大家的!”
台下响起零零散散的掌声。
“知夏姐说得对!”李大勇第一个喊了起来,“咱们以前各家干各家的活,根本赚不到大钱。现在能抱成团,县里都愿意投钱下来帮咱,咱们有什么理由不干!”
阿斌也兴奋地挥了挥手:“知夏姐,我第一个报名入社,到时候饭馆里缺啥零件、灯管,我包了!”
笑声和掌声渐渐响了起来。
林知夏看着这群熟悉的面孔,眼眶微微:“谢谢大家的信任!从今天开始,林湾村合作社正式筹备,接下来我会带大家去县里开会,把项目跑起来,也把分红机制定好,让每一户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收入!”
“好!”村民们齐声回应,声音响彻整个林湾村。
讲会结束后,林知夏回到夏饭馆,长长地松了口气。顾临舟端来一杯温水,笑着递给她:“辛苦了,合作社的‘村长大人’。”
“还村长大人呢,别笑我。”林知夏有点害羞地别过头,接过水杯喝了一口,微笑着说,“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才是最难的。”
顾临舟的眼神温柔又坚定:“放心吧,我会一首在你身后。”
林知夏看着他,心底那股热血再次涌动。是啊,这一次,她不是一个人了。
窗外的天色微微暗了下来,可饭馆里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仿佛整个林湾村的未来都藏在这一片热闹里。
顾临舟握住林知夏的手,轻声说:“林知夏,咱们一定会成功的。”
林知夏微笑着点头:“嗯,一定会的。”
(http://kkxsz.com/book/jadiic-1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