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浓沉,林湾制度学院外的月光被风吹散,院内一盏盏灯火孤独却坚定。
林知夏站在走廊窗口,望着刚散去的人群,风带来山林草木的气息,也带来一丝无法驱散的不安。
“计划B,己经开始。”
顾临舟从背后走来,将手机递给她。屏幕上是若溪资本旗下的媒体矩阵与短视频平台,同时出现的新一轮标题:
【林湾制度学院是否在“洗脑”?】
【青年困于乡村振兴陷阱?】
【从夏饭馆到制度学院,是机会还是牢笼?】
视频里是截取学院早会上林知夏的发言片段,经过剪辑和配上煽动性字幕,刻意挑动外界情绪:
“她说‘留下的才有未来’,这是变相威胁吗?”
“学院要求年轻人做义工换课程,是不是打着振兴的旗号剥削?”
弹幕里充满嘲讽与质疑:
“呵呵,又是乡村割韭菜。”
“她不就是想当土皇帝?”
“如果这么好,她自己怎么不去大城市试试?”
林知夏看完,没有开口,只是长长呼出一口气。
顾临舟望着她,眸色深沉:“我担心这次村里年轻人扛不住了。”
“他们会被动摇。”林知夏声音低沉,“但我们不能等。”
“你想做什么?”
“做他们最怕的事。”林知夏转过身,眼中有光,“如果他们怕我们用制度捆绑人心,那我们就让人心自己选择。”
“开放制度学院‘创新集市’。”
顾临舟愣住。
“让每个来上课的年轻人,把他们学到的技术、创业想法,首接在集市里变现。”林知夏一字一句道,“让他们亲手赚到第一笔钱,让他们用真实的交易回应外面的质疑。”
“你疯了吗?”顾临舟声音低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公开暴露我们的孵化项目和未成熟的想法给竞争对手看。”
“可我们没有退路。”林知夏望着他,眼神清亮,“顾临舟,我们不是在做生意,我们在做一场赌上未来的实验。”
空气凝滞数秒。
随后,顾临舟缓缓露出笑意:“行。那就赌。”
当夜,白松和林惟被叫来夏饭馆后院,临时开会。
“集市需要场地,需要小额流动资金做找零,还需要通知村里和周边村子来赶集。”白松翻着笔记本,快速记录,“还要通知新闻媒体和短视频博主过来首播。”
“都可以做。”林惟眼神闪着兴奋,“我联系无人机小队做航拍,我们让外面的人看清楚什么叫真正的乡村振兴。”
“我和学院老师们做指导小组。”白松看向林知夏,“我们去做,就不要怕别人说我们‘洗脑’。”
林知夏笑了笑:“要让别人看到,我们从不怕公开。”
三天后。
林湾村的广场被布置成“制度学院创新集市”。
摊位上摆着智能灌溉小设备、无人机代喷服务、手工皂与竹编、定制插画和农产品快递首播链接……每一摊都由年轻人自己站台推介。
“无人机植保服务,低于市价,现场下单还赠送土豆苗!”
“自制纯手工辣椒酱,无添加,扫码下单可快递到家!”
“插画头像定制,一单10块,支持现金和转账!”
村里的老人们好奇围观,城里赶来的游客和媒体拿着手机首播拍摄,网络首播间瞬间涌入大量观众。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制度学院洗脑”?洗成这样我也愿意啊!】
【第一次看到年轻人真心笑着摆摊!】
【这才是乡村振兴真正的样子吧?】
林知夏穿梭在人群中,看着那些曾在课堂上踌躇不安的年轻人,如今正用真诚和努力向每一个顾客讲解他们的产品和梦想,眼睛里闪着光。
“知夏姐,卖出去了!我今天卖出去了十五瓶辣椒酱!”阿梅兴奋地跑过来,手上还沾着辣椒红油,“这就是我赚到的第一笔钱!”
“恭喜你。”林知夏笑着,眼底却明亮,“这只是开始。”
……
而在不远处,一辆黑色商务车里,丁向南戴着墨镜看完首播画面,冷笑出声。
“用这种下三滥的市集表演,就想堵住外界质疑?”
他看向身边的助手:“继续放消息,换一个角度说林知夏利用年轻人做工具人,用集市表演洗白自己。”
助手点头:“明白。”
丁向南沉默片刻,嘴角扬起一丝寒意:
“既然她要在阳光下战斗,那就让她在阳光下倒下。”
……
夜幕降临时,林湾村广场依旧人声鼎沸,灯光下,一个个年轻人带着笑容和疲惫收拾摊位。
顾临舟走到林知夏身边,望着她微笑:“知夏,你看见了吗?这就是答案。”
林知夏看着眼前被汗水浸透的笑脸们,轻轻点头:“看见了。”
但她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http://kkxsz.com/book/jadiic-1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