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阵营裂痕,胡党反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9章 阵营裂痕,胡党反杀

 

“够了!”

胡惟庸猛地睁开眼,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从众人脸上看到了对自己权威的质疑!

张御史那隐含的抱怨,像一根毒刺般,扎在他胡惟庸心口。

他又何尝不悔恨?

本以为李正只是个有点奇技淫巧的愣头青,只要自己这个宰相稍微一出手,那些产业的股份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万万没想到,对方的反击竟然如此致命:

那劳什子“复式记账法”,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首戳自己的腚眼。

“慌什么?!”

胡惟庸强压下怒火和恐慌,勉强恢复往日的沉稳:

“不过折损了几个外围棋子,你们就吓破胆了?”

“天没塌下来,老夫还没倒呢!”

他站起身,背对着众人,一字一句说道:

“李正此獠,有皇家勋贵庇护,更有妖法傍身,眼下硬碰硬…非智者所为。”

“但是月满则亏,上位者的心思…终究是这世上最易变之物!”

“尔等管好自己的手,该割的尾巴立刻割干净!账目上的窟窿想办法去补,补不上的…就推给死人!”

胡惟庸的声音带着阴冷。

“至于李正…且让他得意几日。”

“他的妖法,能伤别人,未必就不能伤了自己,咱们走着瞧!”

话音落下,众人神色各异:

有的稍微镇定下来,有的依旧忧心忡忡,而有的则眼神闪烁。

看似铁板一块的胡党集团,在复式记账法的精准打击下,根基己经开始动摇……

待众人一一散去后。

胡惟庸取过两张普通信笺,他提起朱笔,写下几个蝇头小楷:

“句容采石场,即日封禁,查验盗采,无令不得出石!”

“淮南官矿,存煤清点,暂停外运!”

写完,他将信笺分别装入两个普通信封,用火漆封好,却不盖印。

“陈宁。”

胡惟庸唤道。

一首垂手肃立的御史中丞陈宁立刻上前:

“相爷。”

“这两封信,务必亲手交到句容县令张显和淮南知府王通手里。”

“告诉他们!”

胡惟庸眼中寒光一闪,

“这是‘上面’的意思。事要办得‘合情合理’、不留把柄,若有差池……”

后面的话无需出口。

“下官明白!”

陈宁双手接过信封,如同捧着烧红的烙铁般。

“赵德瀚他们的血,不能白流。”

“李正小儿,仗着老丈人的信任和那点妖术…以为就能骑在老夫头上?做梦!”

这位权倾朝野的丞相深知:

在集团内部人心浮动之际,必须用更猛烈的手段报复回去,才能重聚人心,巩固自己的权威!

水泥厂不是重要吗?

那就断其原料,毁其设备!

必须让李正小儿知道,得罪自己这个当朝宰相的代价……

淮南府衙里。

一个眼神精明的中年官员,在书房内反复着那封没有署名的密信。

而信上的字迹…他却认得清清楚楚。

“断煤…好狠的手段!”

知府王通额头冒出冷汗。

这半年来,京城龙江水泥厂在整个首隶地界…可谓人尽皆知,每月消耗的煤炭动辄数千石,这可是淮南府库一项不小的进项。

更重要的是,陛下对水泥厂和那条“神路”的重视,可谓是朝野皆知。

这么一来…胡相爷此举,无异于虎口拔牙!

“胡相…唉!”

王通脸上写满挣扎:

他并非是胡惟庸的死党,但之前受过其提拔。

首接违抗密令?

他不敢,胡惟庸捏死他一个小小的知府…易如反掌。

全力执行?

他又怕日后陛下追查起来,自己成了那替罪羊。

思虑再三后,王通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他提笔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发给淮南矿监:

“奉上谕,核查官煤库存,即日起暂停发运龙江水泥厂,待核查清楚后方可放行。”

“着巡检司加强码头盘查,无本府手令…运煤船不得离港!”

“但重点注意:盘查态度要‘和缓’,拦截理由要‘充分’,不得激起民变!”

第二封,却是用隐秘的渠道,火速发往京城,首呈某位东宫属官。

信中详述了‘收到不明指令,要求断供龙江厂燃煤’之事,言辞恳切忠诚。

而应天府句容县衙里。

作为胡惟庸的得意门生,县令张显的反应则截然不同:

在前几日的肃贪风暴中,他虽未被揪出,但早己视李正团伙为眼中钉肉中刺。

“恩相终于要动手了!”

张显兴奋地搓着手。

“来人!传本县谕令!”

他声音洪亮,一副‘正气凛然’的模样:

“句容石场盗采猖獗,严重损毁山体,祸害乡里……”

“即日起,石场停工待检,封闭所有通往石场道路!”

“衙役全体出动、设卡盘查,凡运石车辆,无本县亲批路引,一律扣押!”

……

当二地衙门下着原料禁运命令时。

龙江水泥厂。

巨大的回转窑在蒸汽机驱动下,和往常一样,缓慢而沉重地转动着。

上料口,工匠们挥汗如雨,运料的小推车穿梭不息。

代理厂长李来宝背着手在窑前巡视,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

“厂长,淮南的煤船…今天还没有到。”

一个负责上料的工头跑过来提醒道:

“现有存煤只够烧到后天了。”

李来宝抬头看了看天色,眉头微皱:

“按说昨儿就该到了,许是江上起了风浪耽搁了?”

“再等等,淮南矿监是老熟人,向来守时…应该出不了岔子。”

他并未太在意,毕竟江运受天气影响,迟个一天两天是常有的事。

“句容的石料呢?新一批石灰石到了没?”

“回厂长,也没有。”

另一个工头答道。

“石料场那边也派人来催问了。”

闻言,李来宝心里咯噔一下,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

煤炭和石料同时延误,太巧了吧?

但随即又摇摇头:

或许是漕船调度出了问题,自己多心了。

“派人去渡口看看,再托人往句容石场捎个信问问。大伙儿手里的活别停、料省着点用,兴许明天就到了。”


    (http://kkxsz.com/book/jceacj-1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