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术陷阱制造:让对方主动跟随你的节奏
暴雨敲打着刑侦支队的玻璃窗,书源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聊天记录,眉头拧成了疙瘩。屏幕里,名为“暗夜蔷薇”的网友正用甜腻的语气哄骗着一位独居老人,话术环环相扣,从嘘寒问暖到诱导投资,每句话都精准踩在人性弱点上。
“又是情感诈骗。”林深端着两杯咖啡走来,警服肩章上还挂着雨珠,“这个月己经是第七起了,受害老人累计损失超三百万。”
书源滑动鼠标,调出嫌疑人与受害者的聊天时间线:“你看,他们先用半个月建立信任,再以‘投资养老项目’为由掏空积蓄。最关键的是,这些话术都经过精心设计,受害者几乎察觉不到陷阱。”他指向一段对话——嫌疑人在提到投资风险时,用了“不过这都是小概率事件,像您这么有福气的人肯定遇不到”,既暗示风险又用恭维打消顾虑。
林深凑过来看:“要不首接定位抓人?”
“没那么简单。”书源往后靠在椅背上,“这些骗子用虚拟IP,聊天记录也全是加密的。我们需要让他们主动露出破绽。”他着下巴,突然想起在犯罪心理学研讨会上学到的“诱导性话术”理论——通过设计对话框架,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按照预设方向行动。
三天后,一位自称“退休富商”的新账号出现在骗子的社交平台上。书源戴上变声器,用略带迟疑的语气发送好友申请:“听老王说你能帮忙做养老投资?”
对方秒通过好友验证,头像是个穿着旗袍的温婉女性,网名叫“知心小媛”:“您好呀!是王叔叔介绍的吗?他上个月刚投了50万,现在每天收益都有三千呢~”甜美的话术里藏着钩子,暗示高额回报。
书源刻意让对话节奏变慢,隔几分钟才回复:“这么高收益?会不会有风险?”
“您放心!我们是正规公司~”对方立刻发来营业执照照片(经鉴定是伪造的),“而且现在有个内部名额,投入100万就能成为VIP,享受保底收益!不过名额只剩最后两个了呢......”典型的饥饿营销话术,制造紧迫感。
林深在一旁看着首摇头:“这骗术老套,但对老人就是管用。”
“关键在回应方式。”书源敲下键盘:“我手头只有80万,能不能先投一部分试试?”既表现出兴趣,又留有退路,这是反套路的第一步——打破对方预设的话术节奏。
果然,“知心小媛”开始着急:“叔叔,这个名额必须全额投资才行呢!错过就太可惜了......”语气里带着催促。
书源突然转换话题:“对了,你们公司地址在哪?我明天让助理去考察一下。”这句话首击要害,骗子最怕暴露真实地址。
对话框沉默了整整五分钟。就在林深以为计划要失败时,对方回复:“我们是线上平台,没有实体办公地点哦~要不这样,您先交20%定金锁定名额?”
“这就是突破口。”书源眼睛一亮,“他们想快速完成诈骗,开始露出破绽了。”他让技术科追踪对方发送的收款二维码,同时继续用话术拖延:“定金没问题,但我要签纸质合同,而且必须加盖公章。”
“知心小媛”显然没想到会遇到这么“难缠”的目标,回复变得磕磕绊绊:“这个......我们一般都是电子合同......”
书源突然语气强硬:“那就算了,我还是找别家吧。”这招以退为进果然奏效,对方立刻发来一连串挽留消息,甚至主动提出可以派人上门签合同。
“他们上钩了。”书源对林深使了个眼色,“通知行动组,准备收网。”
次日下午,两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出现在约定的酒店房间。他们刚掏出伪造合同,就被埋伏的警察当场抓获。审讯室内,其中一人崩溃大喊:“我们根本不知道‘退休富商’是警察!他的问题太专业了,完全打乱了我们的话术流程!”
这起案件让书源意识到,话术博弈不仅存在于线上诈骗,更渗透在复杂的犯罪现场。半个月后,他们接手了一起离奇的商业泄密案。某科技公司核心技术被盗,所有线索都指向公司内部的“内鬼”,但五位嫌疑人的口供滴水不漏。
书源决定从审讯话术入手。他单独约谈了最年轻的员工陈昊,对方戴着黑框眼镜,双手抱胸坐在审讯椅上,脸上写满抗拒:“我说过了,那天我根本没去过实验室。”
“我知道你很委屈。”书源没有正面质问,反而递过去一杯温水,“被同事怀疑的滋味不好受吧?”这种共情式开场打破了对立氛围,陈昊的肩膀微微放松。
“其实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书源继续引导,“也许是有人利用了你,比如让你帮忙带个U盘,说里面是普通文件......”这句话精准命中要害,陈昊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裤缝——这是心理防线动摇的信号。
“我......我真的不知道那是机密!”陈昊突然崩溃大哭,“副总说只是帮他拷贝电影......”
林深在监控室惊叹:“就这么几句话,他就招了?”
“关键在于构建心理认同。”书源解释道,“我先降低他的防备,再用假设性话术引导他自我暴露。人在被理解的状态下,更容易说出真相。”
随着陈昊的供述,幕后主使浮出水面——竟是公司副总为了谋取私利,精心设计话术欺骗员工窃取技术。案件告破那天,科技公司负责人握着书源的手感慨:“您不仅找回了技术,更让我们意识到,职场话术管理有多重要。”
深夜的办公室,书源还在整理案件笔记。林深推门进来,扔给他一包宵夜:“你说,这些骗子和罪犯,要是把研究话术的精力用在正道上......”
“所以我们更要以‘话术’为武器。”书源咬了口汉堡,目光坚定,“不是为了算计,而是为了让真相浮出水面。每一句精心设计的问话,都是撕开谎言的利刃。”
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在看不见的角落里,无数场话术博弈仍在上演。书源和林深知道,他们的战斗远未结束,而破解话术陷阱、制造真相牢笼,将是永远的使命。
(http://kkxsz.com/book/jgaif0-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