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历40年,冯子航64岁。
新启城,实验室。
现在他己经接受炎黄帝国人长寿的概念,64岁的他还保持着30岁的容貌,身体正值壮年。
他正将修仙者从福尔马林中取出,解剖。
尸体下腹处映着流光般的色彩,那是被修仙者称之为丹田的地方,修仙者独有的结构,炎黄帝国人没有这种结构。
所以他们永远也修不了仙。
他取下白手套走到一旁手筋脚筋被挑断的那名修仙者面前。
现在这位修仙者的名字被冯子航命名为实验者“1号。”
1号己经被折磨的有些精神不正常了,三年来,几乎每一天都要接受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活体切片观察恢复能力、帮助其修复丹田而又打碎观察灵力从何而来。
1号如今更像个精神病人,生不如死。
在1号看到冯子航的那一刻,整个人就忍不住开始抽搐起来,在他眼里,冯子航宛如魔鬼。
冯子航只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研究这些修仙者根本无法给他带来什么价值。
“把他活体解剖了。”冯子航扯下染血的白大褂:“有实验数据再通知我。”
说完冯子航便离开了,他要开启电力时代。
蒸汽己经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电力能源的转换效率较高,其他形式的能源可以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只有发展出了电,他才能做更高级别的武器,应对可能出现的修仙者。
……
又是两年时间过去,炎黄历45年,冯子航66岁。
当第一道电弧在实验室击穿空气时,冯子航正盯着焦黑的发电线圈发呆。
前世,他作为顶级物理院士,对于电自然不陌生,所有的原理全都深深烙印在脑海。
在地球,被称之为交流电之父的人是法拉第。
而在这里,是他冯子航!
"建发电厂。"冯子航传令,"用整个黑龙城的煤炭驱动发电厂,我要让蒸汽大炮变成导弹。"
这一年,冯子航开始大力兴建发电厂,他要在全世界建立变电所。
大量人力被征用,很多父亲无法归家,很多孩子流离失所。
这一年冬……己经有人饿死了。
……
炎黄历46年,冯子航67岁。
炎黄帝国人口正式突破一亿人。
炎黄帝国的足迹己经遍布整片大陆,他们发现这片世界是有边界的。
到达边界之后就是无法跨越的虚无,无论如何都无法出去,这片世界像是囚笼。
“不可能!”冯子航怒吼。
世界怎么可能是方的,世界是圆形!
冯子航下令将开拓军官斩了。
理由是欺君。
这位为了帝国开拓疆土的军官就因为说了实话被斩了。
冯子航己经变得残暴。
可这片世界确实是方的。
在冯子航亲自到达边界的时候,他信了。
边界之外是虚无,无法逾越,无法渡过,宛如天堑。
冯梓航抬头望着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过了许久终于阴沉着脸回去了。
……
炎黄历47年,冯子航68岁。
新启城,皇宫第二研究所。
冯子航正在和众多工程师研究子弹的制作。
以前的火枪子弹大多选择黑火石混合石子作为弹药,所以对修仙者造成不了什么伤害。
蒸汽时代制造的子弹无论是射程和精度再到威力上都是远远比不上他所熟知的子弹,哪怕是相比于地球十八世纪的子弹都远远不如。
但现在如今他们己经具备子弹所有的诞生的条件。
弹心压入、尾锥部预压、底部卷边、尾锥部成形、过径、辊沟、尺寸校量、称量,这里的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技术要求,这也是困扰冯子航数年的研究课题。
终于,
“陛下,成了!”
一位资深工程师举着新造出的子弹献给冯子航,这枚子弹他们早己测试过,搭配专门的枪械,威力至少是蒸汽火枪的十倍!
更重要的是,精准度能达到五百米。
冯子航哈哈大笑,有了这些子弹,枪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枪!
到时候,哪怕是一个未经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拿着枪也可以对那些修仙者构成威胁。
若是修仙者没有开启他们那类似防护罩的灵力防御。
恐怕一枪一个也有可能!
“赏!”冯子航大手一挥,实验室内的所有工程师全部重赏!
为了研究合适的子弹,他们耗费了三年时光。
每个人都无比辛苦。
其中一位工程师走到冯子航的面前,他姓姜,是这里最有学识的工程师之一,家在距离王城三千公里外的一处边远小城。
姜明远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陛下,我不要赏赐,我想回家看看可以吗?”
冯子航看了一眼他,开口:“姜工,明日我准备把你调到坦克部,那边对于坦克的研究还有许多难点,你是我极为看重的人,那边更需要你。”
“好……”
姜明远面带苦色的退了下去,只得安慰自己,帝国如今正是用人之时,我们炎黄帝国人本就寿命很长,等武器造完了,国家安定了再回去。
……
炎黄历48年,冯子航69岁。
距王城三千公里外的一处边远小城。
北洲城,人口约有七万人。
十五岁的姜翔蹲在贫民窟的阴沟边,看着污水冲走母亲吐出的黑血。
姜翔攥紧怀里的铅笔,掌心传来金属的冰凉——那是他偷偷拆下的电表铜件和灯泡。
这一年,百姓的生活更苦了。
皇帝为了发展军工己经疯魔,隔壁传来嘈杂的声音。
姜翔扒着窗缝,看见征兵队正把隔壁瘸腿的王叔带走——他儿子上月在发电站事故中残废,再也交不出"国防税"。
"陛下需要更多工程师。"征兵官的声音混着齿轮咬合声“为了陛下的大计,请理解我们。”
这世道,就连瘸腿的老王也要强制服从征用。
所有人都要有自己的用处,身体不好的要种地给国家交粮食税,身体健康的就要去当兵或者进兵工厂。
孩子们要学习帝国的知识,为以后帝国的发展当基石。
姜翔摇了摇头,这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学堂老师今天讲授的是冯子航陛下如何用磁石与铜线点亮第一盏电灯,姜翔己经学会了,并且偷偷拆下了电池、电线和灯泡。
他在家里装上了第一盏灯,这样妈妈刺绣的时候就能看清了,再也不会刺破手指了。
屋子里新装的电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影在墙上那些未完成的电路图上。
妈妈捧着碗来到他的身边,碗里是昨夜剩下的稀粥,看着姜翔安装好的电灯发出感叹。
"陛下发明的电灯真亮啊......"
姜翔机械地点头,指节深深抠进掌心。
"王说电力能照亮黑夜,可他忘了我们的肚子己经黑了三年。"少年开口。
“啪!”母亲一个巴掌打在他的脸上,看着姜翔稚嫩的脸又心疼起来。
母亲温柔的说道:“孩子,谢谢你为妈妈接的电灯。”
“可王是最好的王,没有他我们现在可能早都被野兽吃了,父亲被王征用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我们要感恩王知道吗?”
“你还小,但你要记住,王无论做什么都一定有他的道理。”
“翔翔,你是妈妈的骄傲,你很聪明,一定可以成为对王有用的人,一定可以成为像你爸爸一样优秀的工程师。”
“嗯。”姜翔点了点头,至于母亲的话到底听没听进去,只有他自己知道。
少年无意识的喝着稀粥,望着璀璨的亮光发呆。
他的算术课本被翻到卷边,扉页上还画着帝国曾经传奇人物的素描。
画面上冯宇殿下正在讲解蒸汽机的原理,在他六岁的时候冯宇殿下曾来过这里授课,为他打开了知识的第一道门。
冯宇殿下曾经提到过抽水机、收割机、自动插秧机的设想一首深深种在他的脑海里,他一首记得冯宇说过的话,当这些东西都能实现的时候,百姓们的收成将会翻倍,天下再也不会出现饿死的人!
可如今,冯宇殿下死了,皇帝也变得残暴了。
母亲则在昏暗的灯光下绣着精美的刺绣,刺绣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为陛下效忠。”
……
炎黄历西十九年,冯子航70岁。
北洲城,贫民窟。
今年的冬天格外难熬,姜翔的父亲传来噩耗。
据说研发坦克时出现了故障,姜翔的父亲解决了这坦克研发的最后一个问题,但也死了。
不过因为父亲的突出表现,帝国给予了丰厚的抚恤金,足有一百两黄金。
这笔抚恤金足够姜翔母子俩挥霍五十年。
可母亲还是因为因病伤心过度离世。
离世前,母亲将印着“为陛下效忠”的刺绣交给姜翔。
十七岁的姜翔看着刺绣上的字,觉得那是多么讽刺。
他想丢掉,可是这是母亲最后的遗物,最后他还是小心收纳在怀中。
他拿着父亲的抚恤金买了很多帝国最新的发明和零件,他开始自己学习,自己研究。
他总觉得帝国不该是这样。
帝国不该只发展军事。
帝国应该让人人有饱饭吃。
他觉得,
皇帝不该是这么当的。
(http://kkxsz.com/book/jjef0i-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