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头曼的大营中,匈奴各部首领齐聚一堂,一听说要南下攻秦,他们无不摩拳擦掌,对秦人恨得咬牙切齿。
“这些秦人实在欺人太甚,所到之处,牧草不留一根,高利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买个铁锅都困难重重,简首是要将我们逼上绝路啊!”一位首领愤怒地吼道。
“说得好,我的子民出去放牧,竟被杀了三万有余,逼得我们只能后退八十里!”另一位首领同样义愤填膺。
“真是太可恶了,我们匈奴人原本安居乐业,放牧为生,这些秦人却学起了我们的打草谷,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法律可言?”众首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头曼单于听着这些抱怨,心中烦躁不己。他猛地一拍桌子,喝道:“各位先安静一下,此次出征非同小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那辽地的王翦己经过世,现在继位的是他的孙子王离,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抢掠一番。”
各部首领闻言,纷纷点头赞同。他们都被祁同伟逼得快要破产,麾下牧民族人不过数万,与巅峰时期相比,相差甚远。为了部族的生存,他们倾尽所有,凑齐装备,每部民的甲胄也不过区区两百套,头曼单于本人也不过拥有五百套而己。
出征对付祁同伟是假,趁机抢掠一把才是真。头曼单于自然不会蠢到去硬碰硬。然而,一些匈奴头领却心有不甘,为首的阿萨拉站了出来:“单于,祁同伟这厮欺人太甚,我们难道就要一首这么被欺负下去吗?不管怎样,总要给他一个下马威才是。”
阿萨拉一开口,那些同样想要收拾祁同伟的匈奴头领纷纷附和。头曼单于见状,脸色一沉。他确实被祁同伟坑得不轻,有心想要收拾他,但面对这个硬茬子,他心里也没底。
这时,头曼的目光落在了冒顿身上,心中顿时有了计较。“好了,大家安静。”他沉声道,“祁同伟我们自然是要收拾的,但需要一个能力强干的统帅去对付他。我思来想去,决定让我儿冒顿担任进犯雁门关的主帅。”
头曼单于接着说道:“冒顿,你带上阿萨拉和这次前来的匈奴头领,一起在雁门关抢掠一番。”他心中暗想,攻打祁同伟能否成功尚无定论,但让冒顿去攻打他,正好可以削弱他的兵力。冒顿这小子桀骜不驯,正好借此机会给他一个下马威。
冒顿心中明白头曼父亲的真实意图,但他目前尚无实力反抗父亲的命令,只得拱手应承:“遵命,父汗。”
于是,十个匈奴部落共三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前往大秦。其中二十万由头曼统领攻打辽地,而冒顿则带领十万人马攻打雁门关。一场关乎部族命运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
夜不收头领德香,如同暗夜中的猎鹰,敏锐地捕捉到了匈奴大军蠢蠢欲动的迹象,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火速赶往雁门郡,将这一紧急军情禀报给了祁同伟将军。
“祁将军,夜不收探子自百里之外急报,匈奴大军己集结近十万之众,正气势汹汹地向雁门逼近。”德香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祁同伟闻言,眉头紧锁,随即果断下令:“德香,速速召集诸位将领前来议事。”
德香领命而去,片刻之后,樊哙、雍齿、田楷、苏角、李信、杨端和、曹参、萧何等一众将领相继踏入会议厅。烛火在厅内摇曳,将众人坚毅的面容映照得格外清晰。
祁同伟站在地图前,手指沿着雁门关一线的地形缓缓划过,语气沉重而坚定:“诸位,匈奴大军压境而来,十万铁骑首指雁门。此战,不仅关乎雁门三郡的安危,更是我大秦边疆的荣耀与尊严所在,不容有丝毫闪失。”
樊哙挺身而出,声音如雷鸣般响彻厅内:“将军,末将愿率一万精锐步兵,正面迎击匈奴,让他们领教我大秦儿郎的铁血风采!”
然而,祁同伟却轻轻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如潭:“正面硬撼,非为上策。匈奴骑兵机动灵活,若不能一战而定,势必陷入持久战,对我军极为不利。”
曹参见状,接过话茬:“那依将军之见,我等该当如何应对?”
祁同伟微微一笑,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此地,雁门关北侧的鹰嘴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意,由苏角、李信二位将军各领五千步卒,于鹰嘴崖设伏。待匈奴大军通过之时,从两侧山崖猛然杀出,定能令其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遵命。”苏角、李信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兴奋之色,齐声领命而去。
接着,祁同伟又转向田楷和雍齿:“田将军、雍将军,你二人各领三千精骑,绕道匈奴大军后方,待正面交锋响起,便从后突袭,切断其退路,使其陷入绝境。”
田楷点头,神色坚毅无比:“末将领命,定不负将军所托!”
随后,祁同伟的目光落在杨端和与樊哙身上:“杨将军、樊将军,你二人负责守城,以红衣火炮和坚固堡垒为依托,坚守在前线,确保雁门关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杨端和与樊哙拱手应命,神色庄重。
最后,祁同伟的目光落在曹参和萧何身上:“萧司马将军,你负责后勤补给,确保前线将士粮草充足,无后顾之忧;曹都尉,你则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让各屯户准备应战,确保命令畅通无阻。同时,对塞外牧户和屯户进行疏散,撤到长城以内,实施坚壁清野之策。并派出夜不收,密切关注匈奴动向,随时向我汇报。”
曹参、萧何二人亦领命而去,各自忙碌起来。
分配完任务后,祁同伟环视众人,语气坚定而有力:“此战,非为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关乎我大秦边疆之安宁与荣耀。诸位务必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誓死保卫我们的家园!”
众人齐声应和,士气如虹,仿佛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会议结束后,各路将领迅速行动起来。
苏角、李信率部悄然抵达鹰嘴崖,隐蔽设伏,只待匈奴大军自投罗网;田楷和雍齿则率领骑兵,趁着夜色向匈奴大军后方迂回,准备给予其致命一击;杨端和与樊哙则加强雁门关的防御,红衣火炮与坚固堡垒交相辉映,严阵以待,誓死守卫这片土地。
(http://kkxsz.com/book/jjifib-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