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红十月,五月的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二次红十月,五月的风暴!

 

俄罗斯共和国,圣彼得堡。

自克伦斯基离世之后,整个俄罗斯的政局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般,瞬间坠入了彻底的混沌与无序状态。由社会民主工党和社革党人共同组建而成的临时政府,本应肩负起引领国家走向稳定与繁荣的重任,但却在国内其他党派势力的冲击以及那场令人心悸的黑色星期一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之下,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如坠崖般急剧下滑。此时此刻,一场足以安抚民心、平息众怒的广泛选举已然成为了燃眉之急。

“千真万确啊,如果再不举行选举,咱们俄罗斯的民主宪政恐怕就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啦!”社会民主工党的一部分人士心急如焚地呼喊着。然而,更多的社民工党成员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坚决反对过早地进行选举。毕竟,目前他们还未能牢牢巩固自已政党在某些地区的基本支持力量,倘若此时草率行事,贸然提前展开选举活动,极有可能会被实力强劲的立宪民主党、欧亚党、全俄民族联盟以及人民共和党等诸多政治派别趁机翻盘,从而导致已方一败涂地。

可是,正是由于这些社民工党成员们的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恰恰给了那些心怀独裁野心的俄罗斯军官们以绝佳的可乘之机。这群虎视眈眈的军官们犹如暗处伺机而动的猛兽,只待时机成熟便会猛然扑出,将原本就动荡不安的政局搅得更加天翻地覆。

到了5月,科尔尼洛夫的野心终于忍受不了,他带领着自已手底下野蛮的哥萨克部队,一路从所驻守的斯摩棱斯克直冲向莫斯科,很快,全俄罗斯的民主宪政就此终结,科尔尼洛夫的独裁军政府以“国家杜马与参议院不顾人民心愿而肆意行事”的借口取缔了这两大民主机构,并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禁止了党派集会活动。

而这一切,也正在俄罗斯革命左翼的预料之中,左翼社会革命党和布尔什维克为此欢欣鼓舞,而人民社会党与孟什维克国际派,一面惋惜着和平接管政权的希望落空,一面也加入前两者的阵营,准备发起社会主义的大革命。

“诸位俄罗斯的人民们,你们看到了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家们为了自已的利益,不顾你们的心愿,一心反对提前选举;而现在,军政府的独裁者们正拿着这个借口,以暴力和恐吓来对你们进行压迫!是时候了,我们要发动一场革命,一场一如十九年前的革命!这一次,不会有德国人的干涉,因为他们正深陷泥潭;不会再孤军奋战,因为第三国际的同志们一定会伸出援手。此时此刻,请拿起您的武器,让我们迎接一个赤色的新天地!”——《真理报》 妮可莱拉·布哈林娜

1936年5月15日,凌晨三点,安娜·伊万诺娃把最后一枚自制铜雷管塞进列宁雕像底座时,缝纫女工们正用拆解的纺织机弹簧组装冲锋枪弹匣。普季洛夫工厂的汽笛本该在四小时后拉响早班信号,此刻却成了总攻的号角——四万八千名工人用淬火的钢钎撬开军械科仓库,让堆满青苔的沙皇时代火炮重新喷吐火焰。面包坊女工娜杰日达把传单裹进黑麦面团,清晨五点,当军政府宪兵咬碎第三颗牙齿时,“无产阶级专政委员会”的油墨宣言已贴满喀山大教堂的廊柱。

老钳工瓦西里·彼得罗维奇在车床前守了十七个小时,将废弃的火车轴承改造成三百具单兵霰弹枪。他的学徒们把厂区铁轨熔成钢钉,用镇压罢工时收缴的哥萨克马刀锻打出刺刀——每柄刀身都錾刻着“为1919年死去的玛丽娜”(那是他饿死在弗兰格尔防线前的女儿)。青年工人米哈伊尔率领的“赤色冶金突击队”用硝酸铵化肥与煤油混合液灌满伏特加酒瓶,当军政府的装甲列车碾过奥布霍沃桥时,燃烧的莫洛托夫鸡尾酒像流星雨般坠向车顶机枪塔。

在瓦西里岛工人宿舍区,女教师塔季扬娜用染发剂和锅炉房焦炭在床单上绘制战术地图:洗衣妇们以晾衣绳为经纬线,标记出每条街垒的火力盲区。军政府切断全城供电的第六小时,十六岁的电工帕维尔将特斯拉线圈接上电车电缆,让冬宫广场的青铜路灯突然爆出蓝紫色电弧,把冲锋的白卫军烧成焦黑的十字架。

5月21日破晓,当科尔尼洛夫的亲卫队退守彼得保罗要塞时,码头搬运工格里戈里带人把十二台蒸汽起重机改装成投石机。涅瓦河的河面载着燃烧的《资本论》书页飞越要塞围墙,那些被军政府宣布非法的文字此刻化作火雨,点燃了最后一名沙皇军官的貂皮大氅。正午十二点整,安娜踩着缝纫机踏板改装的印刷机,在斯莫尔尼宫签发第一号革命法令——所有参与街垒建设的工人,都将获得由机床切削的赤钢勋章,上面烙着他们亲手锻造世界时的温度:1373℃。

22日,随着圣彼得堡的革命完全胜利,科尔尼洛夫军政府数天的短暂统治再也无法为继,就如同当年的十月一般,革命之火燎原了整个俄罗斯,科尔尼洛夫不得不退至察里津一带,进行反革命的斗争。

“锈迹斑驳的普季洛夫工厂汽笛在子夜长鸣,十万工人攥紧从军械库夺取的莫辛-纳甘,用机床改造的装甲车碾碎了冬宫广场的铁丝网。面包与自由的呐喊穿透浓雾,赤卫队的红旗插上斯莫尔尼宫尖顶,宣告着人类史上最矛盾的辩证法:正是军政府的暴政,淬炼出比1917年更纯粹的无产阶级专政。当最后一个白卫军军官溺毙在芬兰湾的冰水中,苏维埃的曙光第二次照亮了俄罗斯解放之路——这一次,没有妥协,没有退却,只有劳动者攥紧的拳头与崭新的世界。”——《真理报》第一期革命紧急特刊 妮可莱拉·布哈林娜


    (http://kkxsz.com/book/a0efde-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