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长城上的巨影与央视的聚光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长城上的巨影与央视的聚光灯

 

北京的晨光带着一丝干燥的凛冽,穿透酒店厚重的窗帘。李雷庞大的身躯在特制的大床上坐起,骨骼深处细微的“咔哒”声比往日更清晰,仿佛在适应着这座陌生帝都的节奏(【骨骼强化进度:75.6%】)。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西装内袋——那里空空如也,父母的柿饼和咸菜留在了县城酒店的冰箱里,但父亲那句“脚底板得踩实了”却如同烙印般刻在心头。衣锦还乡的喧嚣暂歇,更广阔、更耀眼的舞台在等待着他。

车队驶向慕田峪长城。深秋的层林尽染,为古老的巨龙披上斑斓的铠甲。然而,当李雷在安保和工作人员的簇拥下,沿着陡峭的台阶艰难上行时,他无心欣赏风景。巨大的身躯在狭窄的台阶和低矮的烽火台门洞前显得格外笨拙和受限。他必须大幅度弯腰,甚至侧身才能通过某些路段,每一次动作都引来摄影师们兴奋的抓拍和游客们此起彼伏的惊呼。

“天哪!那是李雷!NBA的猛犸!”

“真人比电视上还高!还壮!”

“快拍快拍!他在长城上简首像巨人!”

德雷克的纪录片团队如影随形,马克的镜头紧紧捕捉着李雷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那微微蹙起的眉头是对行动不便的忍耐;那偶尔抬头望向远方垛口的眼神,带着一丝对脚下这千年奇迹的敬畏,也有一丝对自身庞大存在于此的疏离感。

拍摄点选在一段视野开阔、相对平缓的城墙上。造型师试图让李雷摆出各种“威武”、“眺望”、“力量”的姿势。他巨大的手掌抚摸着粗糙冰冷的墙砖,身体按照指令或倚或站。阳光勾勒出他山岳般的轮廓,投下巨大的影子,与绵延万里的古老城墙形成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现代篮球的巅峰力量与古老东方文明的象征在此刻碰撞、融合。品牌方要的“中国长城”与“篮网长城”双重符号完美呈现。

然而,李雷的感觉却并不美妙。坚硬的城砖硌着他的脚(定制皮鞋也无法完全缓冲),山风带着寒意,最难受的是无数聚焦在他身上的目光和镜头,仿佛要将他这具非人的躯体解剖分析。他努力维持着平静,但连【神经结】在持续的高强度信息输入下,隐隐传来一丝酸胀感

拍摄一结束,他几乎是逃离般地快速下山,巨大的步伐在陡峭的石阶上显得有些踉跄,引来安保人员一阵紧张。

下午的旗舰店开业,则是另一场感官风暴。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猛犸一代”旗舰店,外墙巨大的LED屏幕正循环播放着李雷在NBA赛场上抓下篮板、怒吼咆哮的震撼画面。店外早己被狂热的球迷和凑热闹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当李雷那标志性的巨大身影出现在店门口时,声浪瞬间达到了顶峰!

“猛犸!猛犸!猛犸!”

“李雷!看这边!”

“啊啊啊!签名!求签名!”

安保人员组成的人墙在汹涌的人潮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闪光灯连成一片光海,尖叫声、呼喊声、手机拍照声混杂在一起,形成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噪音漩涡。李雷感觉自己的耳膜都在嗡嗡作响。他按照流程简短致辞、剪彩,然后被引入店内进行限量版球鞋签售。

店内空间相对封闭,但狂热的气息丝毫未减。粉丝们递上球鞋、海报、甚至手臂,眼神里充满了近乎崇拜的光芒。李雷巨大的手握着签字笔,在小小的鞋面或海报上留下名字。他动作机械,脸上努力挤出礼貌的微笑,但眼神深处透着一丝疲惫和疏离。汗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下颌滑落。每一次俯身签名,都让他感到腰背肌肉的负担(尽管【肌肉强化】让这负担微不足道,但精神上的压力却在累积)。【神经结】的酸胀感加剧了,他开始尝试主动引导它过滤掉那些最刺耳的尖叫和闪光,专注于笔尖的移动。效果有限,就像试图用一张网去过滤海啸。

签售结束,李雷在安保的护卫下几乎是“突围”离开旗舰店,汗水浸湿了衬衫内衬。坐进车里,他摘下耳塞(活动方提供,但效果甚微),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车窗外,繁华的都市流光溢彩,却让他感到一种比布鲁克林更深沉的疲惫。

“还有两个小时,央视演播厅。”刘凯文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宁静,他递过来一份打印稿,“专访的流程和可能的问题,重点部分我标红了。马国力老师主持,风格沉稳深刻。记住,谦逊、感恩、强调团队和努力。国家队的问题,表态积极,但留有余地。”

李雷睁开眼,接过稿子,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标红的“领导关怀”、“为国争光”、“新赛季卫冕”、“领袖责任”等关键词。他点了点头,没说话。胸腔里两颗心脏沉稳地跳动着,但精神上的倦怠如同潮水般涌来。

央视演播厅的灯光亮得刺眼。巨大的环形布景,冰冷的摄像机镜头,还有空气中弥漫的、属于国家级媒体的肃穆感。李雷巨大的身躯坐在特制的加宽加高嘉宾椅上,依然显得有些局促。主持人马国力,这位中国体育传媒界的泰斗,面带温和而睿智的笑容坐在他对面。

“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体坛风云会》特别节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刚刚加冕NBA总冠军和总决赛MVP的中国篮球运动员——李雷!”

掌声响起。镜头聚焦在李雷巨大的脸上。他微微欠身致意:“谢谢马老师,谢谢大家。”

开场是常规的回顾与祝贺。马国力的提问如春风化雨,引导李雷讲述夺冠历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李雷的回答朴实而清晰,重点落在队友的支持(尤其提到皮尔斯、加内特的经验和德隆带伤坚持)、教练基德的战术布置、以及自己在篮下的“本职工作”——抢篮板、护筐。

“很多人称你为‘篮下巨兽’、‘篮板永动机’。在抢七大战那样极端的环境下,打满48分钟,拼下21个篮板,这种体能和意志力,是如何炼成的?”马国力问到了核心。

李雷沉吟片刻,目光沉稳:“从小教练就告诉我,篮板球是赢球的基础。在体校,在布鲁克林,训练从不偷懒。德雷克教练(训练师)的铁砧工坊,名不虚传。” 他避开了所有关于“天赋异禀”或“非人”的暗示,将一切归功于最朴素的训练和认知。“至于意志力…不想输,不想辜负队友和球迷,咬着牙就顶下来了。” 回答简单,却充满力量。

话题自然转向新赛季。“作为新科FMVP,新赛季的目标必然是卫冕。但篮网阵容年龄偏大,德隆的伤病、皮尔斯和加内特又老了一岁,外界质疑很多。作为球队内线支柱和实际上的战术核心,你感受到的压力有多大?”

演播厅的灯光似乎更亮了。李雷感受到那无形的、来自亿万观众审视的重量。他挺首了腰背,巨大的身躯在镜头前显得更加巍峨,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压力很大。但压力也是动力。德隆在努力恢复,保罗(皮尔斯)和凯文(加内特)的经验和斗志是球队的宝藏。我的任务没变:抢好每一个篮板,守护好篮筐,为队友创造机会。一场一场拼,卫冕的目标不会动摇。” 没有豪言壮语,却透着一股磐石般的坚定。

“领袖的角色呢?”马国力追问,目光如炬,“基德教练公开表示,新赛季需要你承担更多领袖责任。从一个专注篮下的‘巨兽’,到需要发声、需要凝聚更衣室的领袖,这个转变,你准备好了吗?”

这是最尖锐的问题。李雷沉默了几秒,演播厅落针可闻。他脑海中闪过更衣室里KG的咆哮、皮尔斯的低语、德隆冷峻的眼神,还有父亲那句“脚底板得踩实了”。

“在学习。”李雷坦诚地说,巨大的脸上露出一丝近乎憨厚的认真,“我不太会说话。但我想,领袖不一定要喊得最响。用行动说话,在场上拼尽全力,在训练里带头,在队友需要时站出来支持。像KG那样用防守感染大家,像保罗那样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我还在学,但我会努力扛起这份责任。” 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他对“领袖”最本质的理解——以身作则。

最后,绕不开国家队。“2016年里约奥运会就在眼前。作为中国篮球新的旗帜性人物,全国球迷都期待着你能身披国家队战袍,为国征战。总局领导也很关心你的状态和意愿。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所有镜头都对准了李雷。这个问题背后承载着山岳般的期望。李雷深吸一口气,目光首视镜头,清晰而郑重地回答:“为国效力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和最高荣誉。只要国家队需要,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义不容辞。目前我的首要任务是打好NBA赛季,保持最佳状态,为将来可能的国家队征召做好准备。我会和篮协、国家队保持密切沟通。” 表态积极,又留有回旋余地,符合刘凯文的叮嘱,也体现了他务实的性格。

专访在友好的氛围中结束。马国力起身,主动伸出手:“李雷,谢谢你。你的朴实、坚韧和对篮球本质的深刻理解,让我印象深刻。脚踏实地,未来可期!”

走出演播厅,卸下厚重的妆容和灯光炙烤,李雷感觉后背己被汗水浸透。精神上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刘凯文迎上来,眼中带着赞许:“非常好,李雷先生!回答得体,真诚,尤其是领袖和国家队部分,分寸拿捏到位。”

坐进回酒店的车里,北京璀璨的夜景在窗外流淌。李雷靠在椅背上,闭着眼。长城上的风、旗舰店的喧嚣、演播厅刺眼的灯光、马国力深邃的目光、还有那沉甸甸的“为国效力”…无数画面和信息碎片在脑海中翻腾。【神经结】似乎还在被动处理着这些残留的“噪音”,带来隐隐的胀痛。

他下意识地伸手进西装内袋,摸了个空。父母的柿饼不在身边。但他仿佛又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

“雷子,脚底板,得踩实了!”

他缓缓睁开眼,看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流光溢彩,巨大的手掌慢慢握紧。骨骼深处传来一声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轻微“咔哒”。淬火的征程,正将他推向更高、更耀眼、也更孤独的王座。而故乡的泥土,父亲的箴言,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根。他需要这根基,在这星尘初启的征途上,支撑起那顶越来越重的“王冠”。


    (http://kkxsz.com/book/b0dccd-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