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污染事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污染事件

 

早晨八点西十五,耿惠还没到班上。

有个会议通知,要让耿惠从内网发一下,没有及时点查收的,还要打电话通知到各家办公室。

就在麦冬准备打电话给她的时候,耿惠推门进来了,还把门反锁了。

“那啥,我不知道区长是你男朋友,昨天误会了啊。”耿惠一脸八卦的神情藏也藏不住。

“你怎么知道的?”麦冬有些惊讶。

“早晨石主任通知我去趟政府办,我以为去拿材料的,谁知道区长找我的。”耿惠拍了拍胸脯,小心怕怕的样子。

“他和你说什么了?”

海行起说,麦冬是他女朋友,俩人暂时不打算公开,让她保密。

外面有什么流言蜚语,让她帮着挡一挡。

“不过我觉得保密也好,不然别人知道了,对你也不好。”耿惠自言自语道。

“对我有什么不好的,男未婚女未嫁,正大光明的。”麦冬有些气结,又是这句话。

“你看吧,我知道你这性子就这样首来首去的,如果人家知道你是区长夫人,可不得说像隔壁两那样仗势欺人的。”

监察大队有两个副处级干部的老婆,平时也不干事,大家背地里给她们起了外号“”。

耿惠又问,“再说将来你俩要是成不了,他提拔走了,你如何自处呢?”

麦冬愣住了,她没想过耿惠说的这些。她觉得,聚散离合是常态,有什么好想的。

转念一想,难道海行起是这么想的?

真是该谢谢他,连分手的退路都替她想好了。

-------------------------------------

上午,麦冬收到了杨阳的短信。

———麦冬,对不起。不好意思给你带来误会了。

麦冬收到短信没回,不知道怎么回。

事情是因她而起,可她不是海行起,无法替他做决定。

-------------------------------------

十一点不到,办公室电话铃又响了。

“环保分局,请讲。”

“领导啊,我求求你帮帮我。”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老的女人带着地道的湖平口音,声音里带着急促的焦虑。

麦冬没听出来是谁,“你有什么事吗?”

女人在电话那头叽哩哇啦说了一通,麦冬才算弄明白。

分局在富安镇西庄一组有4户扶贫对象,年前去送米面油慰问品的时候,依例给各家留了小卡片,卡片上留的是局办联系电话。

打电话来的这家扶贫对象左守宝,两个快六十岁老人,儿子死了,儿媳跑了,留下一个七岁的儿子,一个西岁的女儿。

麦冬记得这家。

————————

富安镇从90年代初,靠着收废品分拣,逐渐富了起来,整体上经济水平要比其他乡镇好。

左守宝村里有个老板淘汰了一套废旧塑料清洗、破碎设备,想着得赚两个,给两孩子将来留点钱,就从外面进了废塑料垃圾。

第二车垃圾没进到家,就被查了。

“被环保局查的吗?”

“是,不是,就是……”左婆婆说不清楚。

“镇政府说是环保局让查的。”左老汉的声音从电话那头飘了过来。

“那这样吧,我问问情况,再给你们回电话。”

麦冬在电话里不停的感谢声中挂了电话。

-------------------------------------

信访查处都是监察大队那边负责的。

麦冬想,要是问魏强,不是被怼,就是被糊弄,就寻了个借口把高浩叫了过来。

富安镇支柱产业是收废塑料,第一步分拣,无法回用的废料被堆得到处是。

分拣后的废塑料清洗产生大量污水,污水横流。清洗后的废塑料要破碎,高温产生大量废气。

经过20多年的粗放发展,富安镇的老百姓富了,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环境信访举报呈爆发式增长,富安镇和环保分局监察大队不堪重负。

去年11月,分管环保的副区长马伟对富安镇废塑料加工污染问题,在政府常务会上做了专题汇报。

海行起要求,组成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他做组长,马伟任常务副组长,环保分局、城管局、富安镇作为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

整治原则,逐步清退原有加工厂,不得新增废旧塑料加工厂。

左守宝算是顶风作案了,废塑料进了乡镇关卡,就被富安镇政府给没收了。

麦冬知道废塑料集中整治的事情,每月重点工作都要上报。

麦冬弄清楚情况,在电话来电阅办单写清楚来电人、联系方式,还专门标注了扶贫对象,又把被扣废塑料的时间、重量及扣押主体写清楚,放在文件夹里,让耿惠送到乔海东办公室了。

耿惠看到来电办阅单时,差点笑出声。麦冬再也不是那个刚来时,毫无谋略的虎胆熊威了。

一车压实的废塑料大概得4000块,估计是左家全部家当了,废塑料不能退给他家,也不能做压死左老头家的稻草,这老乔得怎么签才能解决两难。

乔海东看到这个阅办单的时候,着实难受了一下,怎么自己一来,就遇到废旧塑料整治这种事情。

富安镇20多年的产业,环保分局能搞个屁。

真要按环保标准,上纲上线查,加工厂关的一个不剩,靠这个吃饭的小两万人不得吃了他。

乔海东在心里问候了海行起全家,愣头青,愣头青,光有理论,不了解民情的SB。

-------------------------------------

区委书记办公室

海行起向孙卫民报告区政府重难点工作,有些工作需要向孙卫民通气,有些要得到他的同意。

“行起,其他工作都按你说的办就行了,只是富安镇废旧塑料这事,还是需要谨慎,毕竟关系到两万人吃饭问题,维稳是重中之重。”

孙卫民今年47岁,在湖平区区委书记任上干了三年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可以调到大县任县委书记,再过两年到人大政协退休。

现在捅了富安镇,不出事还好,出了事,他区委书记都不一定保得住。

“书记,你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一届政府都为了维稳,不动富安镇,富安镇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海行起是有备而来。

他又拿出几份报告。

政府办跳过环保分局,委托了一家第三份监测机构对富安镇地下水,大气质量,土壤环境做了全面监测,结果显示,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大气中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严重超标。

区卫生局对湖平区癌症患者数据统计,全区50%癌症患者来自富安镇。

富安镇镇政府统计,年产500吨以上塑料粒子的加工厂都在市区买房了,只有工人在厂里上班。

“情况真有这么严重吗?”孙卫民翻着桌上的几份报告。

“可能更糟。”

“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孙卫民只是反复感叹,却不表态。

“这样,下个月两会,等着会议结束后,再商议。”

海行起本来就没打算孙卫民会一次同意。

海行起上任后,走遍了全区所有乡镇。

从富安镇离开,取缔富安镇废旧塑料加工这个念头就在心里谋划,让环保、城管、乡镇打头阵,一是造势,二是试水。

要是出招,必须快准狠,还要妥善安置取缔后劳动力的安置。


    (http://kkxsz.com/book/baceji-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