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众将:啊?
杨端和失声惊呼:“陛下您说甚?”
蒙恬焦声高呼:“不可!”
苏角当即拱手:“区区数十万乱军而已,无须诸位大将出征,便是由末将领兵,亦可破贼,无须陛下劳形。”
“拜请陛下镇守咸阳,莫要涉险!”
叔孙通也赶忙拱手道:“孟子曰: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陛下身为君子,理应留守后方,以己身为重。”
“陛下乃是大秦皇帝,牵一发而动天下,陛下若危则天下危,拜请陛下为天下三思!”
就连王戊也拱手道:“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
“陛下若为主将,大害于性,理应舍之!”
秦廷群臣竟是又一次不分思想、不分派系的达成了一致!
无论是儒墨道法还是霸道王道,任何一种治国思想都不赞同君王御驾亲征,万一扶苏在外出了好歹,大秦可怎么办?
杨端和等人更是苦苦劝说不休,陛下您已是皇帝,您早就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但末将还没封侯呢,把这个机会让给末将好不好!
面对群臣劝谏,扶苏只是平静的说:“昔父皇亲政之日,祖母携两名叔父欲乱大秦社稷,父皇亲自囊扑两名胞弟,一举稳固大秦社稷。”
“今朕登基亲征,又有幼弟窃父皇玉玺欲乱大秦社稷,朕为父皇长子、逆贼长兄,亦当由朕亲斩幼弟,稳固大秦社稷。”
“父皇无惧于背负杀弟之名。”
“朕亦无惧于背负杀弟之名。”
此话一出,群臣众将哑口无言!
无论如何,胡亥都是嬴政幼子、扶苏幼弟,又手握玉玺,自称二世皇帝。
群臣众将可以为了扶苏对胡亥发起进攻,但他们敢杀胡亥吗?
谁不怕皇帝哪天后悔了,秋后算账啊!
而且今天此将能杀伪皇,谁知道明天此将敢不敢杀皇帝?
群臣众将尚且如此,就更遑论他们麾下的士卒了。
秦军奋勇并天下,但各国君王无一被杀。
哪怕是面对自立为王、根本没有社稷传承、不被史家认可的代王赵嘉,将士们也宁可多承受伤亡却不敢痛下杀手!
遍观大秦,真敢对胡亥痛下杀手的人,唯有扶苏!
叔孙通看向扶苏的目光尽是怜惜和不忍:“弑弟之举,大不利于陛下圣名!”
“臣愿代陛下劳!”
扶苏的态度却依旧坚决:“朕意已决。”
“诸位爱卿无须多劝!”
佯做忠良仁善,假借臣子之手去杀弟弟,然后再在臣子杀死胡亥后痛哭流涕,甚至是手刃那臣子扬言为胡亥报仇?
朕确实看重身后名,但朕更非虚伪无耻之徒!
朕的弟弟,朕亲自杀!
万般骂名,朕一肩担!
叔孙通眼中怜惜、感激、敬佩之色更甚,肃然拱手道:“臣前言有谬!”
“兄友弟不恭,兄当重惩!”
“君仁臣不义,臣当受戮!”
“今陛下亲率大军讨逆,所行所举皆是大义!”
“若因一己之私而废社稷之重,方才是昏君。”
陛下以国士待臣,臣必以国士报之。
陛下放心,您的圣王之名,由吾等守护!
一众儒生齐齐拱手,坚定的高呼:“陛下实圣王也!”
群臣众将面面相觑,也只能跟着一同高呼:“陛下大义!”
扶苏没有回应圣王之称,只是走到坤舆图旁,结合各地回禀沉声开口:“朕以为,韩上卿、刘上卿之谏有理。”
“当今天下不稳,民心不附,官吏缺额,贼子流窜。”
“万民之所以心向大秦,皆是因父皇之威犹存、愿信朕能予其生息。”
“一旦天下人以为秦军兵戈不利,天下必将大乱!”
“且当今大秦腹地再无重城关隘,贼子过境可来去如风,攻城略地多为野战。”
“是故,我军此战当从速从快,不可予贼子侵吞之机,不可乱天下民心!”
刘季、韩信听的认同颔首。
扶苏手中木棍指向关中道:“然,贼军无根,可如浮萍般四处飘零,我军之重却在咸阳。”
“咸阳若失,天下顷刻即乱!”
“是故,朕欲拨南阳郡守腾一万精兵,准南阳郡郡守腾于南阳、三川二郡就地征兵,合兵二万五镇守函谷。”
“拨裨将军渉间精兵一万,传诏裨将军渉间镇守太行山。”
“以此二部兵马抵御可能自东而来的敌军。”
“敌军更有可能纵贯苍梧郡,由汉水北上,经樊城、邓城一线走南郡、汉中北上咸阳,亦或是由苍梧郡西行过洞庭郡,经由巴郡、汉中北上咸阳。”
“朕需要一名经验丰富……”
杨端和顿感不安,悄悄往外挪了几步。
扶苏:“百战不败……”
杨端和心头一沉,倒腾着小碎步往外走。
扶苏:“老成持重……”
杨端和撒腿就跑!
扶苏:“……的可信大将率两万精兵为朕驻守苍梧,阻截敌军北上之途。”
“杨翁子可愿助朕?”
杨端和眼瞅着就要跑出主帐,刘季的胳膊却突然勾上了杨端和的肩膀,笑呵呵的说:“末将以为,杨翁子定不负信重!”
杨端和龇牙低喝:“汝若愿驻守苍梧,汝自去!”
这种防御性质的驻守工作,能捞着几个军功?
大概率空跑一场,只能坐视友军发大财!
刘季胳膊箍着杨端和,笑的更开心了:“末将可不是经验丰富、百战不败、老成持重的大将!”
“如此重任,唯有杨翁子可堪肩负啊!”
杨端和一时难以挣脱,只能哭丧着脸回头看扶苏:“陛下!臣欲为先锋!”
“既然陛下以为臣经验丰富、百战不败、老成持重,那臣理应为陛下先锋啊!”
杨端和这话一出,帐中众将嘴角尽数抽搐。
杨端和纵横沙场八十多年,历经战阵数百场。
在近一个世纪的战争中,杨端和未尝一败!
按理说,任何一名将领手握这样的战绩都早就该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就算是看在苦劳的份儿上,也该被封侯了。
杨端和之所以现在还在苦苦追求封侯,是因为杨端和虽然未尝一败,但他也罕能得胜!
擢杨端和为先锋?
那此战时间恐怕得以十年为单位来计算了,看谁先熬死谁!
扶苏温声劝说:“倘若贼首胡亥欲要另辟蹊径,则其必经苍梧!”
“一旦贼首胡亥强攻苍梧,朕一时间恐难驰援,而是会趁势先取别地,苍梧必经血战!”
“能以寡兵御强敌,又能得朕信任者,唯翁子一人尔!”
“杨翁子为朕驻守苍梧,于此战之功远胜担任先锋!”
杨端和的目光变了几分:“苍梧会经血战?”
杨端和没考虑过他如何仅凭两万人去硬抗胡亥的主力部队。
杨端和只知道,只要有血战,就会有军功。
只要有军功,他就能封侯!
蒙恬、韩信、刘季等所有人齐齐颔首:“陛下所言甚是!”
扶苏拱手一礼:“朕,拜请翁子臂助!”
杨端和无奈轻叹,只得拱手:“陛下信臣,臣自然不会愧对陛下信重!”
“臣这就点兵南下,为陛下镇守苍梧!”
扶苏拱手再礼:“拜谢翁子!”
旋即扶苏又拿起木棍指向琅琊、齐等郡道:“大秦之东虽无大乱,但小乱众多。”
“朕欲拜少府章邯为偏师主将,拜东海郡郡守蒙庆为偏师裨将,拜公子高为监御史,领兵十万东出,尽快勘平动乱、镇压关东!”
章邯:?
章邯手指自己,不确定的问:“臣,为主将?”
“臣还肩负着修筑骊山陵的重任,且臣从未领过兵!”
让相当于皇帝生活秘书、皇家轻重工业管理部部长、皇家土木工程部部长的皇帝贴身大总管去领兵。
这合理吗?
扶苏眼中满是信任的看着章邯道:“朕观爱卿于军略一道颇有天赋,又治数十万徭役而无乱,正适合为朕荡平贼子、还东方安宁。”
“蒙郡守久镇东海郡,熟悉东方的风土人情。”
“公子高乃是世人皆知的君子,于关东颇有声望,亦可助爱卿。”
“爱卿自当大展才华,助朕定乱!”
“于爱卿出征之际,爱卿可再举荐贤才,代爱卿继续修筑骊山陵。”
力挽狂澜于既倒的章邯为主将,困守孤城为秦战死的蒙庆为裨将,对关东儒生特攻的公子高为监军。
三人合力,何惧关东乱贼?
而这低烈度的除贼战更是能给予章邯足够的锻炼,让章邯在战争中积累经验、打磨天赋,而不是让章邯刚出新手村就和项羽硬碰硬!
章邯不知道扶苏为何会觉得他在军略一道有天赋,章邯自己都没觉得他在军略一道有天赋。
但既然扶苏这么说了,章邯便也再不犹豫,当即拱手:“臣,必不负陛下信重!”
杨端和盯着章邯,羡慕极了!
扶苏欣然颔首:“甚善!”
随后扶苏目光又落于坤舆图上的岭南地,声音转沉:“传诏!”
“拜上卿刘季领兵五万为先锋,将军杨武为裨将。”
“拜将军蒙恬领兵三万为前将军,裨将军王离为裨将。”
“拜上卿韩信领兵三万为右将军,将军羌槐为裨将,允上卿韩信就地征兵。”
“拜将军辛胜领兵三万为左将军,将军樊哙为裨将。”
“拜上卿彭越领兵两万为后将军,上卿邓宗为裨将。”
“拜上卿苏角、将军杨熊为中军裨将,与朕同领兵十万。”
“明日平旦初(3:00)造饭,日出初(5:00)出征!”
“兵发岭南!”
凡在帐中之将,皆有职务。
大秦现存将领,除了需要镇守边关的李信等将领外,近乎于倾巢而出!
群臣众将都能感受到扶苏对此战的重视,齐齐收敛笑容,肃声拱手高呼:“遵陛下诏!”
(http://kkxsz.com/book/badjge-2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