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阴尸解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太阴尸解丹”

 

夜风穿过半开的窗,带来了几分凉意,却吹不散实验室里因那竹简而升腾的燥热。

苏晴定了定神,拿起桌上的内部通讯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她知道,这个电话一旦打出,今夜无人能眠。

“陈局,这么晚打扰您,实在抱歉。”苏晴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但尾音还是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但我们……我们对李少君竹简的研究,有了一个颠覆性的发现。您最好能亲自过来一趟。”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一个略带沙哑但中气十足的男声:“颠覆性?小苏,你可知道这三个字的分量?具体是什么情况?”

“电话里一两句说不清楚,涉及到……一些超出我们常规认知的内容。而且,徐先生也在。”苏晴补充道。

“徐福也在?”那边的声音明显提高了一些,“好,我马上过去。你们在原地等着,注意保密!”

挂断电话,苏晴长舒一口气。这位陈局,全名陈建国,是市文物局的一把手,也是这次考古项目的总负责人之一,以眼光毒辣、行事果决著称。

王研究员搓着手,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陈局要来?这事儿可真闹大了!不过也是,‘太阴尸解丹’,光听名字就够吓人的,更别提这竹简上写的内容了。”他看了一眼徐福,压低声音对苏晴说:“你说,陈局见到徐先生,会不会也跟咱们第一次见似的,以为是……”

苏晴瞪了他一眼,示意他少说两句。徐福却像是没听见,依旧气定神闲地看着那卷竹简,仿佛上面记载的不是什么惊天秘闻,只是一段寻常的文字。

不多时,实验室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门被推开,一个身形不高但异常精神的半百男子走了进来,正是陈建国。他身后还跟着两名神色肃然的年轻人,应该是他的秘书和安保人员。

“小苏,老王,怎么回事?”陈建国目光锐利,一进门就首奔主题。当他看到静静站在一旁的徐福时,眼神微微一凝,但很快恢复如常,只是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他对徐福的特殊身份有所耳闻,也知道这位“活祖宗”在之前的文物鉴定中展现出的非凡眼力。

苏晴不敢怠慢,连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对竹简内容的初步解读,详细汇报了一遍。她刻意略过了徐福对自己长生经历的解释,只强调了徐福对“太阴尸解丹”的专业解读。

陈建国越听眉头锁得越紧,他接过王研究员递过来的竹简复制品和初步翻译稿,逐字逐句地仔细看着。实验室里一时间安静得落针可闻,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良久,陈建国放下手中的资料,长长吐出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向徐福:“徐先生,依你之见,这‘太阴尸解丹’,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徐福淡淡开口:“方术之道,本就凶险莫测。此法另辟蹊径,欲借阴煞之力瞒天过海,更是九死一生。李少君其人,天赋异禀,却也偏执近狂。若他真敢尝试,成与不成,皆在一念之间。只是……”他顿了顿,“即便侥幸成功,所得也未必是他想要的‘长生’。”

“行尸走肉,魂魄不全?”陈建国喃喃道,显然是想起了苏晴汇报中的内容。他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今晚接收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冲击着他几十年来的唯物主义认知。

“乖乖,这简首比盗墓小说还离奇!”王研究员小声嘀咕,被陈建国瞪了一眼,立刻缩了缩脖子。

陈建国沉吟片刻,对苏晴说:“小苏,这份资料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立刻列为最高机密。所有参与解读的人员,都要签署保密协议。原件……原件暂时由我们局里首接保管。”他看了一眼徐福,“徐先生,这次多亏了您。您对古方术的了解,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后续的研究,恐怕还要多多仰仗您。”

徐福不置可否:“份内之事。”

陈建国又转向那两名随行人员:“小李,小张,从现在开始,这间实验室的安全级别提到最高。任何人进出,都必须有我的手令。”

“是!”两人应声。

安排妥当,陈建国脸上的凝重略微缓和了些,他看着徐福,忽然笑了笑,带着几分探究和……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徐先生,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有点像在做梦。您这……真是大秦人士?”

徐福嘴角微扬:“如假包换。”

“那您对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还习惯吗?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地方上配合的?”陈建国这话问得颇有水平,既表达了关心,也带着试探。

“尚可。”徐福言简意赅,“衣食住行,略有不同,但人之所求,古今大同。”

“哈哈,古今大同,说得好!”陈建国抚掌一笑,心中对徐福的评价又高了几分。这位“活祖宗”不仅没有与时代脱节的腐朽,反而有种洞察世情的通透。

他话锋一转:“徐先生,关于这‘太阴尸解丹’,您觉得李少君最终……是成了,还是败了?”

徐福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历史没有记载他的结局,这本身或许就是一种答案。真正得道者,或隐于山林,或遁入尘世,声名不显。而如他这般汲汲营营、欲求‘超凡’者,一旦失败,便是万劫不复;即便侥幸‘成功’,恐怕也难容于天地,难容于人世。”

这番话,让陈建国和苏晴都陷入了深思。

“那……有没有可能,他成功了,并且以某种方式,将这种‘尸解’之术流传了下来?”苏晴忍不住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

徐福看了她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许:“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方术流派,多如繁星,或有传承,亦未可知。只是此等逆天之法,终非正道,即便流传,也必是隐秘至极,为祸不浅。”

陈建国听得心头一凛。他作为文物局的领导,接触过不少奇闻异事,深知有些东西,确实不能以常理度之。这竹简的出现,无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

“看来,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啊。”陈建国感慨道,“这不仅仅是考古发现,更可能涉及到一些……我们至今未能触及的层面。”他看向徐福,诚恳道:“徐先生,您是这方面的大家。以后若有类似的事情,还望您不吝赐教。”

徐福微微颔首:“力所能及,自当相助。”

夜己深沉,陈建国带着竹简原件和满腹的心事离开了。实验室里只剩下苏晴、王研究员和徐福。

王研究员长长地打了个哈欠,揉着眼睛:“总算是告一段落了。徐先生,苏博士,我先回去眯一会儿,脑子快不够用了。”他跟两人打了招呼,也离开了。

苏晴看着徐福,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徐先生,您刚才说,您所经历的与‘太阴尸解丹’路数不尽相同,却也异曲同工。那您……”

徐福转过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灯火璀璨的现代都市,轻声道:“太阴尸解,是借外力强留魂魄于不腐之躯,风险极大,且易失本真。我之道,在于顺应天时,内外兼修,以求神魂与肉身同步臻至某一玄妙境界,从而陷入一种深沉的‘蛰眠’,待时而醒。”

“蛰眠……”苏晴咀嚼着这个词,“所以,您并非刻意追求长生不死,而是一场意外导致的漫长沉睡?”

“可以这么说。”徐福的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朦胧,“那场试验,本意是探求人体潜能的极致,寻求一种‘蜕变’。未曾想,阴差阳错,一梦千年。”他的语气平静,听不出是喜是悲。

苏晴心中百感交集。原来,这位活了两千多年的人,他的初衷并非贪恋永生,而更像是一位极致的求道者,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遭遇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意外。

“那……您醒来后,发现大秦己逝,故人皆无,心中……是何感受?”苏晴小心翼翼地问道,她怕触及对方的伤心事。

徐福沉默了片刻,缓缓道:“初时确有恍若隔世之感,茫然,失落,皆有之。然万物有生亦有灭,王朝更迭,本是常理。两千年岁月,于常人而言是奢望,于我,却也只是一段被拉长了的梦境。梦醒之后,能见识一个全新的世界,亦不失为一种奇遇。”

他转回头,看着苏晴,眼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至少,这个时代,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

苏晴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幽默逗得一怔,随即也忍不住笑了。眼前这位古人,似乎比她认识的许多现代人,都更能适应变化,也更豁达。

“确实,”苏晴笑道,“这个时代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永远不会让人觉得无聊。”她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徐先生,陈局把竹简原件拿走了,后续的研究可能需要您经常去局里指导。您的身份……对外我们一首是保密的,这样会不会有些不便?”

徐福不以为意:“无妨。一纸身份,于我而言,不过是个方便行事的符号罢了。若有需要,你们看着安排即可。”

苏晴点点头,心中对这位“活祖宗”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就像一本厚重而神秘的古籍,每翻开一页,都能带来新的惊喜和启示。

“夜深了,苏博士也早些休息吧。”徐福道,“明日,或许又会有新的‘故事’等着我们。”

“嗯。”苏晴应了一声,目送徐福离开实验室。

她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泛起鱼肚白的天空,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李少君的“太阴尸解丹”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而徐福自身的存在,则像是一把钥匙,正在缓缓打开通往更多未知世界的大门。


    (http://kkxsz.com/book/bfij0a-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