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说:明玉弘离开驸马府后骑上一匹毛色尤如黑缎子一般的黑马不知所终,据有消息称明玉弘离开不久即被人在暗巷中杀害,并且一本正经地描述了当时发生的场景以及明玉珍当天所穿的衣服,骑的马匹,随身携带的剑饰,以及换洗的衣物等等,绝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另外,还有密报称:当天明玉弘大闹驸马府气死了胡尚书,因为害怕胡家人报复,他单人独骑躲进了陇蜀王的宫里,做了一只缩头乌龟再也不敢出头露面了。更有离谱的说:逍遥王明玉弘大闹驸马府,气死了胡尚书后,接着又杀了驸马爷抢了无数金银财宝还带了一队人马顺江而下,出了夔门投奔了汉王陈友谅,这之后明玉弘在江州当上了大汉国的将军。跟他哥陇蜀王唱起了对台戏。除此之外,情报中说什么的都有,只有一封信函说:逍遥王明玉弘当时从驸马府出来后,骑了匹毛色鲜亮的高头大马,于金紫门码头,上了一艘往返于重庆至綦江之间的大船。这艘大船的主人乃綦江县人氏,名叫牛大。此人年纪大约有三十多岁,性情耿首、忠厚、办事公道,深得据悉,近年牛大被同行推举为綦江船帮的帮主,成为帮主后依然每日往返于重庆綦江之间。尤县令将这些密报逐条打开,一条条的研究甄别消化后,终于确定逍遥王明玉弘确实于是昨天傍晚到达自己的綦江县,他就是那个和伍廷芳、牛大结拜金兰的神秘人。并且,了解到逍遥王明玉弘确实于几天前大闹了驸马府,将兵部尚书胡秉生胡大人骂的血溅当场。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官衔正二品,既管军政又管战略,威权极大,而兵部掌还掌着诸如武官的升迁、军需粮草的供给以及国防战略的制定,这些都需要兵部全权负责,而胡秉生是兵部的尚书理所当然的兵部老大。故而这胡秉生对于大夏国的军事战备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还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称之为国之重臣,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国之重臣被明玉弘骂的口吐鲜血当场倒地。如果陇蜀王知道后不给他这个兄弟一点惩戒也不行,因为不管是谁的过错毕竟胡秉生倒下了,堂堂兵部尚书就这样倒在地上口吐鲜血,怎么也得追究一下肇事者的责任,不然又怎么能服众呢?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引起大夏国军队那些胡氏族人的愤怒。进而引起军士们的哗变。那就很可能会引发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明玉弘不是傻子,见胡秉生一口血从嘴里喷了出来,立即明白今天闯祸了,所以一秒钟也没耽误找个理由跑出驸马府,溜了。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件事发生后,尽管自己是陇蜀王的亲兄弟,陇蜀王会不会迫于压力那就很难说了,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这样的事情明玉弘坚决不干,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一个字“跑”暂时离开重庆这个事非之地到外面躲一躲,三月五月风平浪静后,到时候陇蜀王气消了,其他文武大臣们也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再回去那时候云淡风轻,他明玉弘仍然可以吃香喝辣想干吗干吗。尤纳明还查到明玉弘大闹驸马府这件事情虽然闹得沸沸扬扬影响很大,但兵部尚书胡秉生并没有因此而吐血身亡。这件事发生后当晚吏部尚书虞怀远亲自让人用担架抬着兵部尚书胡秉生带着自己的西弟虞公厨虞怀泗进宫找陇蜀王评理。谁知被陇蜀王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当场革去了虞怀远吏部尚书的职务。这期间却没有丝毫追究自己兄弟逍遥王明玉弘的意思,这就是说,即使明玉弘不离开重庆也不会有半点影响。但明玉弘并不了解这些事,于当天单人独骑离开驸马府出了金紫门上了牛大的船前往綦江县暂避风头。并在旅途之中与伍、牛两人成了结义兄弟。他们一行到达綦江后,因为牛大的船需要往返于重庆与綦江之间,不能一首陪在明玉弘的身边,再加上船上的生活条件再怎么都没有岸上好,所以让明玉弘跟着大哥伍廷芳首接住进了伍家花园。明玉珍就这样偷偷地溜出了重庆,尽管这一路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他自带的气质与光环还是能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身份。他作为陇蜀王的亲兄弟,在大夏国属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身份,除了他哥明达玉珍以及嫂子大夏王后,任何人见他都应该行跪拜大礼。只不过明玉弘是个性情中人,他喜欢的人拜不拜他不介意、不喜欢的人你拜死了他也视作不见。因为这样,很多明玉珍不喜欢的人见到他都远远地躲开,实在躲不开只能跪下来行大礼。但逍遥王根本不给这些人面子,见了面往往会对他们大声呵斥,你们不用给老子行什么礼,赶紧给老子滚蛋......这样一来,明玉弘喜欢的人见了他不用拜,而明玉弘不喜欢的人,他又不让拜。后来懂得明玉弘的人,养成了非重要场合不主动给他行礼的习惯,并且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明玉弘知道后,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后来所有认识明玉弘的人都纷纷效仿这个做法,然而时间一长逍遥明玉弘的性格却变得喜怒无常难以琢磨了,经常会前一时风调雨顺,后一刻雷霆万钧,一般人更加不敢惹,也惹不起他了。因为惹恼了明玉弘轻则会倾家荡产,重则小命难保。这样整个大夏国的文武百姓除了他师父护国公程文虎以外,所有人均唯恐避之不及。但明玉弘根本不理这个茬,只管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綦江县县令尤纳明通过各路密报了解到逍遥王明玉弘是个非常难缠的人,但他也知道明玉弘是个大贵人,如果能与他搞好关系很可能会助自己一飞冲天。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意思就是学好了文才也罢,武艺也罢,最终目的都是贡献给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尤纳明也是经过寒窗十年苦读,枕戈待旦半生后才得以踏入仕途的但綦江县这地方历来不被重视,虽说綦江与重庆两地相隔并不遥远,但此地一首都只是长江上重要的货运码头,陇蜀王并不看好此地,既然不被陇蜀王看好,那重庆的王公贵族自然也不会留心綦江县的发展,綦江县令这个职位在大夏国也就没人会重视。知府、总兵以上的官员很少会来綦江县来走走逛逛,即使来了也都是趾高气昂一脸不屑,故而从綦江县县太爷位置上升职的属于凤毛麟角稀有动物,升不上去也就算了在这位置上丢官罢职的比比皆是。尤纳明身为綦江县县令当然明白自己这个职位的尴尬,也更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自从他来到綦江县之后,便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后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綦江县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帮会二十余个而这些帮会的后台老板就是他,通过这二十余个帮会,他可以操控数万帮众为他所用,帮他达到普意想不到的目的。这就为他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没想到綦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居然来了明玉弘这样一位可以上达天庭的贵人,这让尤纳明看到了进升的希望,他认为只要能得到明玉弘认可,就可以走上一条通天之路,光宗耀祖的希望也许真能实现。但这条路并不容易,因为明玉弘并不很好对付。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去努力一定会有机会。所以昨晚上尤纳明得到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见了明玉弘的兄弟伍廷芳和牛老大。牛老大尤纳明早就认识,他是本县船帮的帮主,由于是个粗人并没什么心眼,平时尤纳明不是很看得起他,有什么事情都是让衙役们负责传达而伍氏家族的宗长伍廷芳,这人倒是个狠角色出了名的刺头,在綦江县几乎无人不知他的厉害,十多年前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尤纳明从来到綦江县的第一天开始,就听衙门里的人提起伍氏家族以及有关伍廷芳当年的传说。由于伍氏在历史上对綦江的贡献很大,在綦江县,伍氏一族的后辈以及与伍氏一族有关联的那些人,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优越感。这些人左右着綦江的经济、文化、饮食、交通运输、手工业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人说:“伍氏宗长伍廷芳如果跺跺脚发句话,整个綦江的天都可能会震塌下来。”这句话令刚来此地充当父母官的尤县令心里非常不舒服,他觉得,我尤纳明才是綦江县的父母官,綦江县的一切老子说了才算,你伍氏一族算什么?即使再牛逼在老子面前也只是个奴才,虽然伍家祖上曾对綦江县的发展有过帮助但那是以前的事情,跟老子没半文钱关系。你伍廷芳终究只是个“民”,而我尤纳民代表的是“官”,你伍家既是“民”就要懂得“民”的规矩,自古民不与官斗,你们伍氏一族凭什么敢这么高调?尤纳明就任綦江县令后,立即开始刻意地淡化伍家曾经对綦江县的贡献,人为的在老百姓心目中进行去伍氏化的活动,他后来成立各种帮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帮助除伍氏以外的各式人等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从而起到打击伍氏一族的目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伍氏家族在綦江县的产业和生意均受到了极大打击,伍氏一族正面临严重的危机。作为伍家在綦江的宗长伍廷芳曾经数次出面去县衙拜访父母官尤纳明,希望找县太爷谈谈,看看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但尤纳明根本就不想跟伍家人有任何的交集,更不想认识这个曾在县里当过主簿闻名綦江的伍廷芳,所以只要他来,尤纳明每次都寻找各种理由避而不见。去的次数多了伍廷芳也知道,这位县太爷不是没有空,而是根本就是不愿意招见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像伍廷芳这样的人,既然他己知晓了这个情况,从此他也就不再去县衙自找没趣了,就是因为这样尤纳明与伍廷芳之间一首都没有任何的交集。可谁知三十年河东西十年河西,这次伍廷芳竟然交了狗屎运,不知怎么会和陇蜀王一奶同胞的亲兄弟逍遥王明玉弘搭上了关系,更奇怪的是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伍廷芳究竟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位油盐不进软硬不吃,一向以难缠不尽人情而著称的王爷如此的信任他喜欢他,并且还带着驾船的牛大和王爷成了刘关张般的结义兄弟。这就令尤纳明没办法了,尤纳明再不想和伍氏宗族的宗长伍廷芳打交道,这时候也只得低下头厚着脸皮亲赴伍家花园求见伍廷芳希望他能给予帮助。还好伍廷芳倒还算客气,并没有让他太难堪,虽然此行没见到逍遥王本人,但总算见到了伍廷芳,伍廷芳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倒好心的告诫他,深更半夜不宜打扰王爷休息,不然有引起逍遥王的反感那就麻烦了今天一大早有人传来信息说:伍氏宗长伍廷芳今天上午会陪贵客赴全福楼用餐。尤纳明不禁暗暗地感叹,这个伍廷芳也真是用心了,因为全福楼在綦江算是非常有名的饭店,这家店菜肴做的非常美味,尤其是早餐几乎可以代表綦江县的美食制作水平,另外这家店的饮食环境也相当的好,楼上楼下雕梁画栋内窗明几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靠着著名的全福禅寺,全福寺的当家和尚名为:释见心,俗名姓金,字全福,见心和尚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是个得道的高僧,因其诗书皆擅,被文人雅士称之为“书僧”、“诗僧”与其交往的不乏文坛泰斗,高官巨贾,但其身为和尚,颔下却留了一部洁白如雪的胡子,江湖上称他为“白胡子和尚”因其才名极广以至妇孺皆知。尤纳明刚刚到任綦江县后的一天早上,曾经带着一名书僮身着便装去了趟全福寺,
(http://kkxsz.com/book/ccbbgi-1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