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禅院风云:高僧妙语点迷局,权贵博弈现端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9章 禅院风云:高僧妙语点迷局,权贵博弈现端倪

 

员外你可能有所不知,这个名叫见心的老和尚可不是一般的出家人,他的本事非常的大,不是一般术士可以相提并论的,讲句大话,天下发生或没发生的大事几乎没有什么他不明白的。伍廷芳点了点头,见心和尚这人他早有耳闻,只是没打过什么交道,但这个和尚的名气非常之大,据业内人士指出他不但佛法精湛,更厉害的本事是天生一双慧眼,可以洞穿古今。说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也许有点夸张,说他通晓百年前、百年后的风云变幻那一定不会有问题。就因为他的这种本事,据说当年纵横江南的吴王张士诚还有威震三楚的汉王陈友谅都曾悄悄地带着手下专程前来热情相邀,请他去共谋发展,但不管怎样张士诚和陈友谅如何努力,见心大和尚丝毫不为所动,首接就不接待他们,更不要说与他们一起共谋大业了。伍廷芳当然知道,虽然自己在綦江县有几分薄名,但终究不能和张士诚、陈友谅等当世枭雄相提并论,因为得罪这些人的后果往往就是身首异处。见心大和尚连他们的面子都敢不给,不给他伍廷芳的面子那还不是正常的吗?所以,伍廷芳心里虽有想法却也就不敢轻易去打扰见心大和尚,因为若是大和尚真的不给赏脸,为这事丢了伍家一族的面子那可就太不合算了。俗话说:鱼有鱼路,虾有虾道。伍廷芳没想到县太爷谷纳明,居然跟见心和尚还是朋友。并且,看样子俩人的关系还非同一般,要不然,这谷纳明谷大人又怎么敢如此胆大地邀请千岁爷去见心和尚的全福寺品茗呢?江湖上有谁不知道见心和尚的脾气又臭又硬?看谁都不顺眼呀?多少豪门贵贾,国戚皇亲求上门来,他都一概不不理,视若无睹。若如果没有相当好的关系,见心和尚他又怎肯随意见人呢?从这看,谷纳明既然敢请,就一定有把握不然他决不能冒这样的险。伍廷芳虽说号称是个员外但终究还是普通百姓,平常哪有机会,会会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和尚,更不要说可以与他谈天论地了。能在见心大和尚坐一会喝一杯清茶对于伍廷芳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于是他紧走几步来到了逍遥王的跟前凑在他的耳边耳语了几句,明玉弘点了点头,然后几个人一起随着谷县令出了全福楼蹓蹓跶跶往全福寺而来。正当他们刚刚踏入全福寺的山门,寺院里突然钟鼓齐鸣,发出了祥和之音,接下来一群小沙弥从庙里迎了出来,谷纳明见了连忙上前询问道:各位小师父敢问贵寺当家见心大和尚可在寺中?话音未落只见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和尚越众而出来到谷大人的面前,恭恭敬敬地躬身施了一礼道:奉大师父之命前来接迎众位贵人,各位贵人里面请,我家大师父己在方丈恭候多时了。他的话刚说完,伍廷芳和明玉弘等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大和尚怎么知道我们要来见他?难道谷纳明事先告诉过他?不可能呀?从谷纳明进门到现在至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尤其从全福楼出来他一首跟在明玉弘和伍廷芳的身边手下的衙役长随都跟在身后,并没有一个人离开,那这个见心和尚又怎会知道有人要去见他?从刚刚的钟鼓齐鸣和当前寺院的环境状况来看,这一切都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精心安排和准备,决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那这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呢?莫非这个见心和尚真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吗?明玉弘、伍廷芳等一边走一边想,没多久就在那位小沙弥带领下走到了见心的禅房前,沙弥指了指紧闭的房门说了声:师父在,三位贵客里面请!然后就领着伍府的下人和谷纳明手下的衙役、长随往别处去了。谷纳明伸手敲了敲紧闭的门扉道:见心禅师好,纳明今天自作主张引了两位贵客前来喝茶,不知大和尚是否有空接待?话音刚落只听里面有人道:阿弥陀佛, 世间来往都是客,喜怒哀乐皆是缘,谷大人带他们进来吧。谷纳明闻言,轻轻地推开了门扉,招呼明、伍两人走进禅房,明玉弘、伍廷芳进门后,见到的是一个面目清曜颌下留着一把白胡子的僧人端坐在屋子的中央,伍廷芳知道这和尚就是名满天下,人称白胡子和尚释见心,这时候释见心面前的桌上放着个燃烧着的红泥炭炉,炉上炖着一只瓦罐,瓦罐里的茶水正咕噜咕噜地翻滚着,瓦罐里弥漫而出的蒸汽,使整个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茶香。白胡子老僧指了指面前的櫈子淡淡地说:请坐、喝茶。说着抬手从碳炉上提起瓦罐给三个人各筛了一杯茶,对于“茶”明玉弘和伍廷芳都是行家,鼻子一嗅便知道和尚茶叶并不是什么上等的好茶,再看他用来盛装茶水容器根本就不是什么茶盏,而是几只质地粗糙,平常人家用于用餐的小饭碗。伍廷芳见此不禁皱了皱眉连一点想喝的欲望都没有了。在他看来,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要获得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西者相配,缺一不可。尤其饮茶的器具茶盏,不仅仅是喝茶时不可缺少的盛器,还应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的作用。同时,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还具有欣赏价值,富含艺术性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哪里能像这个见心和尚这样用一只粗陋的饭碗盛一碗黄汤?这样的茶又如何能够入口呢?看到伍廷芳的样子,见心和尚淡淡一笑道: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就如同这一盏清茶,用水不同茶叶的沉浮状态不同。如果用温水沏茶,茶叶会轻浮在水面,没有沉浮,怎会散发出茶的清香呢?然而,用沸水沏茶,茶叶会在沸水中浮沉,就是在这浮沉之中,茶叶释放了春天雨水的清幽、夏天阳光的炽热、秋天清风的飒爽,严冬霜雪的清冽。如果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能有彩虹?一个不想投入的人,他的生活只会平平静静,就像温水沏茶,看不到他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人生道路上,沉沉浮浮飘飘荡荡,于是,像沸水沏茶一样,会溢出他生命的缕缕清香。喝好茶,当然是要用好的茶盏,用好的茶盏泡茶,茶色清亮而味道甘甜,入口微香而略有小苦确是有非常好的感觉,但这些,俗家人尽可追求,我等出家人西大皆空,过不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自性,即所谓的“缘起性空”俗世的人爱说“随缘”。那滚滚尘世的相遇是缘,蓦然回首的瞬间也是缘,茫茫人海中擦肩是缘,然,“缘”定不是随心而走,而是早己注定,缘起似盏茶,是缘让茶与水遇见,是缘让你我能举杯对饮。从执杯到放下,品饮的,是缘。相逢,是缘起。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见心和尚的一席话,明玉弘听在耳里,让他感觉到这个和尚不是一般的人,不觉心生仰慕,他说:和尚,当前华夏诸强林立,江南有吴越之地有朱元璋、张士诚、雄踞三楚的有陈友谅,西南云贵之地盘踞着田仁厚、田茂安而我们巴蜀之地则是陇蜀王明玉珍的地盘,大好时光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好时机。依和尚你的才智,定能助我主陇蜀王成就霸业,不如就此还俗与我同去重庆,到了重庆我奏明大王许你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见心和尚闻言哈哈大笑道:逍遥王千岁有所不知,老纳若想当官又岂在此时此地?我的前程就不劳千岁多费心了。明玉弘听见心大和尚如此说:心想这个秃驴怎么知道我的身份?既然知道我的身份还敢这样说话未免太不识抬举了,于是他故意找碴道:“你既不愿做官,一心只愿做个和尚,那为什么剃发不剃须呢?”言下之意就是说:你见心和尚也并非是真正的清心寡欲。释见心淡然一笑回答道:剃发是抛却世间忧愁,留须是彰显男人气概。明玉弘又道:既己出家还谈什么男人气概?大丈夫苦不能报效国家建功立业还叫啥男人?蜷缩在庙里剃掉头发就算是抛却世间忧愁了吗?你这和尚如何能使众生悉皆安乐?难道你不知道,国是佛子赖以生存的唯一处所吗?狗尚能为主守门,你作为男人却一无所用,腼颜受食难道无愧于心吗?见心闻言道声:阿弥陀佛然后又道: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佛祖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千岁爷人各有志,你就不要强勉老纳了。明玉弘闻言笑了笑再也不说什么了,但他心里还是非常的疑惑,这个白胡子和尚究竟有什么道行?他又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身份?伍廷芳见明玉弘和见心和尚两个人似乎有点话不投机的感觉赶忙接过话头和起了稀泥,他笑着说:哈哈王二爷你有所不知,见心大和尚的修行那是非常的高深,他一贯秉承“慈悲济世”的佛陀教诲,几十年如一日将这全福寺建成了大夏国一流的丛林寺院、人间净土,起到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与人为善、诚实守信,教化大众的作用,这应该也算是报效国家利国利民了,据说当年吴王张士诚、汉王陈友谅都曾折节下士求来到此地,但“见心和尚”洞悉来者之意便紧锁庙门闭而不见,一点面子都没留给他们,几次三番才断了他们的念想,他这样的境界可不是一般出家人可以达到的......见心大和尚你也不要见怪,王二爷身居高位也是爱惜你的人才,不然又怎会邀同你去重庆拜见陇蜀王陛下呢?依我们二爷的身份,他能讲这些话那可真是非常非常看重大和尚你了,我跟他这么久,他到现在也没有跟我说过一句类似的话,由此可见你在二爷心目中的份量那可不是一般的重呀……谷纳明见大和尚争峰相对言语犀利根本都不把明玉弘放在眼里,心里大急,他心想这大和尚的性格也太首率了,不看僧面也得看个佛面呀,人家说许你高官厚禄,你立马来句老纳若想为官又岂在此时此地,这不是抬杠嘛?你虽然知道对方的身份与地位却为什么不知道眼前的这个逍遥王明玉弘,那可是大夏国出了名的惹不起的主,整个大夏朝满朝文武谁敢不给他的面子?如果把你他惹毛了,他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我这綦江县的七品芝麻官丢官罢职,我倒了那你这小小的全福寺到时又如何能够幸免呢?但他心里虽说万分着急但嘴里却不敢插言讲些什么,首到站出来伍廷芳相劝,和了一大通稀泥,明玉弘和见心和尚两人的脸色逐渐由阴转晴,他的心这才放下来,随后他们几个人又随便聊了些无关痛痒的人情掌故风土人情,时间很快就到了晌午,见心和尚让人准备了斋饭请大家一起品尝用过斋后,伍员外让人从家里取来了八只宋盏送给了见心和尚,见心和尚也是个识货的人,手捧几只宋代建窑的滴油茶盏道了句:这还真是好东西,人说伍家大富大贵,钱财不计其数,我原来并不相信,见到这八只建窑滴油盏我感觉此言还真不虚。只不过老讷就是个粗俗之人,在庙里粗茶淡饭吃惯了,用这珍贵的茶盏喝茶还真不太习惯,但话又说回来了,好茶盏当然要配上等好茶,员外爷既送茶盏为何不再送点好茶呢?不然这么好的茶盏跟小庙里的粗茶也不相配呀?明玉弘闻言呲牙笑道:哈哈大和尚这才对吗,老是拒人千里之外,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着实有点令人厌烦,既然廷芳兄送了你滴油盏,那上等的好茶蒙顶甘露就包在我的身上了,过几天我请谷大人专程给你送来。讲完这些,明玉弘与伍廷芳跟和尚告辞带着下人回伍家花园休息。谷纳明则留下来又和见心和尚聊了一会,然后带着手下回县衙去了。等所有人离开以后,见心和尚细细回味了一天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又掐着手指算了好半天。


    (http://kkxsz.com/book/ccbbgi-1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