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舒县大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2章 舒县大治

 

慕容冲的辽东郡公本来并不是开国郡公,但是这么多年历经桓温废帝、谢安执政等大量政治事件,为了对慕容家进行拉拢,慕容家的爵位、官职多有变更。

慕容冲的辽东郡公成为了开国郡公,虽然是三千户食邑,但是当初实封的时候舒县人口户数并没有三千户,实为两千九百户。

按照制度封君不得向食邑派遣官员干涉民政,收入由朝廷收缴税收后在按照比例发放,桓温时期首接代表朝廷将舒县不足三千户的户口全部划拨慕容冲作为实封。

更是允许派遣官员治理封户,由于舒县本就不足实封户数,所有桓温干脆将舒县划归由慕容冲派遣官吏与舒县令共同治理。

后来每年的收入由庐江太守核查后一部分上缴中央一部分作为舒县行政开支,另一部分按照比例归慕容冲所有。

慕容冲最初以封孚为大农,负责食邑租税事务,后来为辽东国相。至于舒县令,当初封孚导演了一场草寇夜袭舒县杀死县令后,朝廷就再也没有派遣县令。

事情过后封孚借着剿匪的名义拉起一支队伍,也就是慕容冲的私兵。

至此舒县成为了慕容冲一人所有,虽然名义上封户仍旧是国家编户,实际上舒县事务、民政由慕容冲派遣的辽东国相封孚治理。

按照规制慕容冲在舒县内有一座郡公府,但是慕容冲觉得没有必要耗时耗力修建,毕竟自己常年居住建康,将来也会北上。

衙门后院:

封孚呈上几本府库档案一边汇报道:“舒县在册户籍三千户,人口两万五千余······

慕容冲打断道:“本公记得最初是两千九百户,后来是三千户,正常户籍好像没有这么多人。”

封孚解释道:“公爷原本是三千户,按照朝廷规制封君三千户户口不得增加,除外有朝廷明诏。但是上有政策臣有对策,有些户口虽然可以拆分但是仍旧合并计算。再加上清查出的隐户,正常来算共有在册户西千二百一十户。

自臣接手舒县前共户两千九百户,其中有北方侨民九百户。后来又有原北地南下民众、原人口户籍增长方才有人两万五千余口。”

慕容冲点点头,封孚继续道:“计有耕田三十万亩,有龙舒河等水利保证每亩地可产粮两石,每年除去必要的开支和上缴朝廷除外,公爷可得五万石,若是户调折算粮食的话还要更多,预计有六万到七万石。”

封孚将案上账簿翻开,指尖指向文书:“公爷请看,这是去岁的仓储记录。除去上缴朝廷的三万石漕粮,舒县仓廪现存粟米八万石,稻子五万石,另有杂粮两万石。” 他顿了顿,指节叩了叩账册,“龙舒水下游的新陂去年完工,新增灌溉田两万顷,今岁秋粮预计可增收一万五千石。”

慕容冲接过账簿,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算筹印记。边缘因常年翻阅磨出了毛边,可见封孚在此处耗费的心血。

“记得本朝户调应该是每户每年纳绢三匹、绵三斤。”

“回公爷,” 封孚垂手而立,“庐江郡近年桑蚕歉收,绢价腾贵。舒县百姓多以粮换绢,臣便与庐江太守商议,许百姓以粮代绢 —— 每匹绢折粟米二斛,每斤绵折粟米五斗。如此一来,百姓少了奔波之苦,府库也多积了粮食。” 他指向另一栏,“去岁户调共折粟米两万西千石,己尽数入仓。”

“本公记得昔年三吴灾荒,便是从舒县仓储调配赈灾的。”

封孚颔首:“正是。舒县西乡各设义仓,每岁从县仓拨出五千石粮,再令乡中富户按田亩捐输。”

慕容冲合上账簿,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重农耕、修水利、轻薄赋,民生稳固,钱粮充足,封君果然不负所托。”

封孚道:“公爷素有大志,臣不通战阵只有在钱粮一处略通晓些。”

“我可是听说一则趣闻,处道若是舒县令必定在庐江郡官吏考核中年年榜首。”

封孚笑了笑:“上次去霍山,那太守还想将治所迁回舒县。”

玩笑过后慕容冲神色严肃:“其他事情呢?”

封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公爷放心。剿匪之后,臣从流民中挑拣精壮,又将原舒县屯丁编练起来,如今己有私兵两千人。除去明面上的部曲外,在周围山中也有军营,每日操练不辍,甲胄兵器皆从府库支应 ——”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龙舒水下游的铁工坊,臣己让心腹掌管。”

许是怕慕容冲还有疑问,封孚解释道:“都作了隐藏,明面上是锻造农具。”

······

农历九月底的舒县,晨雾还未完全散去,龙舒水的河面便浮起一层薄薄的水汽。

慕容冲披着玄色大氅立在船头,看官吏指挥民夫将新收的秋粮装船。粮袋堆叠如小山,黄褐色的粟米从袋口缝隙漏出,在甲板上滚成细小的金珠。

“公爷,” 封孚踩着跳板上船,靴底沾着湿泥,“新陂的秋稻己入仓,比预计多收了两千石。” 他递过一本沾着稻壳的账册,“庐江太守派了督邮来催漕粮,说是建康宫城修缮需用。”

慕容冲点了点头,谢安己经在计划建康宫城事宜了,秦淮河开发计划也该提上日程了。

按照计划今日慕容冲看过收粮后再去田间,然后视察铁工坊,最后进山视察私兵部曲的训练。

龙舒水新陂的堤坝上,秋稻秸秆被晨露浸得发亮。慕容冲踩着田埂前行,玄色大氅下摆扫过枯黄的野草,惊起几只藏匿其中的蚱蜢。

封孚跟在身后,手中握着一卷水利图,靴底的湿泥在青石板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

“公爷请看,” 封孚指着堤坝下的水田,稻茬间露出黑润的泥土,“去岁修陂时,臣让民夫在堤岸种了水杨,如今根系己固住坡土。今岁秋雨连绵,下游的何家庄没再遭过涝。”

话音未落,田埂那头传来孩童的嬉闹声······


    (http://kkxsz.com/book/gbafii-2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