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乐寿县衙的青瓦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苏轼、苏辙二人风尘仆仆赶回后院花厅。
驸马爷李玮,满脸堆笑坐在主位上。
“大哥、三弟,你们可算回来了。”
赵睿起身笑道。
“苏轼(苏辙),拜见钦差大人!”
二人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对着李玮行大礼。
要是平时,李玮是不会受他们礼的。
但是,他现在是钦差。
受了一礼。
他一把将二人扶住。
“哎,两位贤弟,无需多礼,无需多礼!自家人,自家人!”
李玮清了清嗓子,从袖中又取出一卷黄绫圣旨。
“制曰:门下……”
李玮清朗的声音在花厅中回荡。
“臣,苏轼(苏辙),谢主隆恩!”
兄弟二人面色肃穆,朝着皇城的方向恭敬叩首,接过了圣旨。
礼毕,气氛再次变得轻松起来。
赵睿命人重新上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西人围坐一堂。
李玮彻底放飞了自我,看着苏轼,双眼放光,就像是饿狼看到了小绵羊。
“子瞻贤弟,许久不见,哥哥我甚是想念啊!来来来,咱们再玩玩小蜜蜂,嗡嗡嗡!”
在汴梁,第一次见到李玮,自己胃里翻江倒海,几乎要吐出来。
那是一种源于审美和生理本能的强烈排斥。
可现在,看着眼前这荒诞甚至有些辣眼睛的画面,他心中异常平静,甚至还觉得有几分好笑。
李玮还是那个丑陋粗鄙的李玮,苏轼还是那个风流倜傥的苏轼。
变的是什么?
是心境。
赵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熟悉”吧。
当一件让你感到震惊、恶心、无法接受的事情,在你面前反复上演,感官和神经就会逐渐麻木,最终习以为常。
人性,或许本就是如此。
再大的冲击,也抵不过时间的磨洗。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苏辙,发现这位一向沉稳的弟弟,此刻也只是无奈地摇着头,端起酒杯自斟自饮。
看来,习惯了的,不止自己一个。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
章惇早己起身,在书房中处理公务。
桌案上,摊着一张长长的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按照赵睿的吩咐,为修建官道和安置房,张榜招募营造商的报名名单。
足有七八十家。
伸出手指,在名单上缓缓划过。
“城西王记豆腐铺……”
“南关刘老三渔行……”
“孙家米铺……”
名单上,全是这些乐寿县本地的小商小贩。
让他们承揽工程,无异痴人说梦。
真正有实力的大户、士绅、地主,几乎都没有来。
唯一算得上有实力的,是刘家。
他们报名了,态度很积极。
但刘家是盐商,族中子弟良田千顷,根基深厚,可从未涉足过营造行业。
让他们来修路盖房,工程的质量和速度,谁也无法保证。
赵睿将这件事交给他,是对他的考验。
他必须办好,办得漂漂亮亮!
正在他心烦意乱之际,衙役在门外禀报。
“启禀文书,门外有几位从汴梁来的客商,前来拜访您,商议工程事宜。”
汴梁来的客商?
章惇精神一振,连忙道。
“快请!”
很快,三名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中年商人,在衙役的引领下走进文房。
为首一人,身材微胖,满面红光,一见章惇,拱手笑道。
“在下黄万贯,见过章县丞。这二位是我孙掌柜和钱掌柜。我等久在汴梁做些营生,听闻乐寿县有大工程,特来投效。”
章惇不敢怠慢,起身还礼,分宾主落座,命人上了茶。
“几位掌柜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几位在汴梁,主要经营何种生意?”
黄万贯抚着肚腩,笑道。
“我等做的生意比较杂,布匹、茶叶、瓷器都有涉猎。当然,也曾接过一些官府的活计,修过几段河堤,建过几座驿站,对于营造之事,也算略知一二。”
章惇心中一喜,这听起来,专业对口了。
“哦?那不知黄掌柜对我县的工程,有何看法?若是由诸位承揽,不知有何章程?”
黄万贯与另外二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呷了一口茶。
“章县丞,我等对赵县尊是万分敬仰的。这工程,我们愿意接。不过嘛……我等初来乍到,对本地情况不熟,人手、物料,都需重新筹措。这前期的投入,可着实不小啊。”
“依在下愚见,此事最好是由县衙牵头,先行垫付购买水泥、石料、木材等一应款项,并招募好工匠。
我等呢,可以发挥我们管理的才能,负责监督工期,把控质量。
待工程完结,县衙验收合格,再与我等结算工钱。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工程顺利,县衙也不用担心我们偷工减料,岂不是两全其美?”
章惇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他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凝固了。
黄万贯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核心意思只有一个:
县衙出钱、出人、出材料,他们只出一个人,动动嘴皮子。
这哪里是来做生意的?
他们背后有人?
是昨天来的钦差吗?
我乐寿县能全垫资,差你几个工程监理吗?
今日我便拒绝了你们。
有本事,你们要赵睿点头答应。
他放下茶杯,声音冷了下来。
“黄掌柜的提议,真是‘高明’。只是,本县财政紧张,恐怕拿不出这笔垫付款。”
他首接下了逐客令。
三名商贾碰了一鼻子灰,被衙役请了出去。
“走,我们去找驸马爷。这章惇,也太不懂事了,难怪堂堂进士,只能当个文书。”
章惇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盘算着整个河北路有名有姓的商贾。
一个名字跳入了他的脑海。
吴江!
瀛洲府最大的营造商,人称“吴半城”。
据说瀛洲府一半的房产、商铺、桥梁,都是他吴家的产业。
此人资本雄厚,手下能工巧匠无数,在整个河北东路都是首屈一指的巨鳄。
若是能请动他出山,乐寿县的工程,便成功了一大半!
而且,他的胞弟正是安抚使吴泽。
交给他来做。
好处多多……
他不再犹豫,写了一封拜帖,交给跟着自己来乐寿县的小厮。
“立刻赶往瀛洲府,务必亲手将此贴交到吴江吴东主手上。”
章惇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稍定。
傍晚时分,小厮回话。
“小人到了吴府,但连门都没进去。门房说,吴东主近日身体抱恙,不见外客,首接把帖子给退了回来。”
“身体抱恙,不见外客?”
“备马!”
“大人,天色己晚……”
“备马!我亲自去瀛洲府!明日一早,我就去吴府登门拜访!”
(http://kkxsz.com/book/jacfda-1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