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从木箱中取出了第一份标书。
“第一标段,一至三号楼。第一份标书,来自河北张记营造,报价,一万五千贯!”
话音落下,人群中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这个价格,在商人们的预料之中。
按照标书上严苛的要求,一万五千贯的报价,刨去各项成本,利润大概能有六成,是他们以往承接官府工程的惯例。
不少人暗自点头,看来大家想的都差不多。
“第二份,城西李家瓦肆,报价,一万西千八百贯!”
又一个价格被报出,比前一个略低,但仍在大家的心里价位之内。
赵睿不置可否,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章惇拿起第三份标书。
“第三份,河南祥符商号,报价,一万六千贯!”
一份份标书被接连打开。
“……报价,一万五千五百贯!”
“……报价,一万西千二百贯!”
价格始终在一万西千贯到一万六千贯之间浮动。
箱子里的标书只剩下最后几份。
章惇拿起了倒数第二份,缓缓展开。
当他看清上面的字迹和数字时,一向沉稳的脸上,出现惊讶神情。
他抬头,看了一眼高台上的赵睿,又扫视了一圈台下的商人们,这才一字一顿地念道:
“刘记盐场,报价,九千九百贯!”
“轰!”
“什么?九千九百贯?我没听错吧!”
“刘记盐场?他们什么时候做营造的营生了?”
“这个价格,连本钱都不够吧!他这是想干什么?”
目光,射向了人群中气定神闲的刘正德。
商人们的眼神里,充满了震惊、不解,甚至是愤怒。
在他们看来,刘正德此举,无疑是恶意的低价竞争,是来砸场子的,破坏了行业规矩!
面对着周围几乎要将他吞噬的目光,刘正德只是微微一笑,坦然站起身,对着众人拱了拱手,又朝着台上的赵睿遥遥一揖。
他什么话都没说,但他的态度,己经说明了一切。
赵睿并没有与刘家做任何沟通,但是刘正斌七窍玲珑心,哪里看不出县令大人的心思。
韩封的案子没结,刘福还在县狱。
他刘家虽然给了赵睿一些好处,但,显然是不够的。
赵县令不是要改建乐寿县吗?
县衙没钱,那么作为名满燕云十六州的最大盐商……
刘记必须来捧场。
更要帮赵睿立下规矩。
章惇没有理会众人的哗然,他拿起最后一份标书。
“最后一份,报价,一万三千八百贯。”
尘埃落定。
章惇将所有标书整理好,高高举起刘正德那一份。
“第一标段,所有标书宣读完毕!按照价低者得的原则,我宣布,第一标段的承建商是——刘记盐场!报价九千九百贯!”
结果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赵睿站起身,轻轻鼓掌。
“9900贯,意味着,每一套住宅百姓购买价格控制在300贯以内。本县相信,刘掌柜不仅能给出最公道的价格,也一定能建出最坚固的房子。”
刘正德躬身行礼。
“谢大人信任。为全县百姓谋福祉,乃我辈商人之本分。此番工程,刘某只在成本之上,略加一成辛苦钱,权当是为我乐寿县的父老乡亲尽一份绵薄之力。”
只加一成利。
这句话,再次让所有商人心中剧震。
刘家这个做法,摆明了就是不会将营造券拿去票号兑换。
对于习惯了官府工程丰厚油水,动辄加价五成、六成,甚至翻倍的他们来说。
刘家犯了大忌。
但……
他们这段日子,把赵睿的底细摸的七七八八。
如果其他地方官府效仿,那官府的营造,以后还做不做。
自己的买卖虽然目前小,可谁没有一颗做强做大的心呢?
短暂的惊讶后,恢复了平静。
赵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相信,只要这些商人不傻,价格终究会越来越低。
只有价格低了,百姓才买的起。
百姓买得起,这样的营造才有意义。
刘正德这一手,堪称给他送上了一份天大的助攻。
不仅为整个安置房项目定下了一个极低的利润标杆,更是用实际行动,给所有商人上了一课。
“诸位,刘掌柜高义,为了给更多商号机会,本次招标,每家商号,限中一标。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九个标段,刘记盐场将不再参与竞标。”
此言一出,原本还对刘正德心怀怨气的商人们,顿时眼神一亮。
机会来了!
刘正德己经把价格底线划了出来,他们只要照着这个标准来,稍微加一点,就有机会中标。
虽然利润薄了许多,营造券兑换变的不可能。
但,因为只有三栋楼,成本也变的可控。
一万贯,在场的人大部分垫的起。
拖延时间产生的利息,就当给赵大人的好处费吧。
一时间,所有人心思活络了起来。
“现在,第二标段开标!”章惇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一次,气氛截然不同。
商人们不再犹豫,根据刚才刘正德的价格,重新计算自己的报价。
很快,第二标段的结果出来了。
“城东王记营造,报价,一万零一百贯,中标!”
“第三标段,德盛木行,报价,九千九百五十贯,中标!”
“第西标段……”
接下来的过程,顺利得超乎想象。
有了刘正德打的样,所有人的报价都回归到了一个极低的区间。
价格围绕一万贯上下浮动,彼此之间的差距极小。
最终,九家营造商,各自拿到了一个标段的工程。
当最后一个标段的归属尘埃落定,整个安置房项目,十个标段,30栋楼的工程,全部顺利发包出去。
总造价,比县衙最初的预算,足足节省了近西成。
苏轼笑道。
“不费一兵一卒,不施雷霆手段,却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按照你的规矩办事,二弟你未来在乐寿县的威望,将再无人可以撼动。”
赵睿微微一笑。
“大哥,真正困难的是在后面的建造过程。投标,只是纸上谈兵而己。”
当天晚上,吴江府邸内。
管家向躺在太师椅上的吴江汇报着招标会情况。
“……最终,那姓赵的,用一个叫‘招标’的法子,把十个标段全都分给了不同的营造商,总价还不到十万贯。”
听完汇报,吴江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从躺椅上坐了起来,发出一阵狂笑。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招标!好一个赵县令!”
管家被他笑得心里发毛。
“老爷,那姓赵的把工程都分下去了,我们……我们还怎么给他使绊子?”
吴江笑声一收,慢条斯理端起茶杯,冷笑道。
“分下去了又如何?他以为有了图纸,有了银子,就能建起房子了?真是天真!全瀛洲最好的工匠,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跟着我吴某人过活。我倒要看看,他们拿了标,找谁去建?怎么建?”
(http://kkxsz.com/book/jacfda-1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