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招标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招标会

 

赵宗实的话没有说完,但那未尽的嘲讽之意,如一根尖刺,深深扎在吕疏心头。

他只能俯首帖耳,不敢再言。

……

一个月后,乐寿县。

与汴京城中暗流涌动的诡谲气氛不同,此刻的乐寿县,升腾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

在县城以东的规划区内,两座工厂拔地而起,烟囱日夜不休向天空喷吐着灰白色的烟气。

在许多百姓眼中不吉的景象,如今却成了乐寿县最振奋人心的标志。

那里,便是县衙首营的水泥厂与砖瓦厂。

经过一个月的试产与调试,两条生产线己经彻底稳定下来,开始源源不断向外供应着被赵大人命名为“水泥”的神奇粉末,以及规整坚硬的青砖红瓦。

安置房项目主体工程虽还未动工,但作为项目的第一步,一道高大厚实的围墙己经将整个工地圈了起来。

这道墙,便成了乐寿县最新的奇观。

墙体并非由传统的砖石垒砌,而是用木板先做出模子,再将一种灰色的泥浆灌入其中,待其凝固后拆掉木板,便形成了一整片光滑如镜、坚硬无比的墙面。

“老天爷,你摸摸看,这墙面,比打磨过的石头还平整!”

“何止是平整,你拿锤子来敲敲试试?我昨天亲眼看见,高头闲着没事,拿腰刀往上砍了一刀,结果刀刃都卷了,墙上就一个白点儿!”

“这便是赵大人说的‘水泥’?当真是神物啊!”

围墙外,每日都聚集着成百上千前来围观的百姓和商人。

一些脑子活络的商铺老板,眼睛里开始放光。

“王掌柜,你看,若是把我那‘迎仙楼’的后院墙也换成这个,别说防贼,便是遭了祝融之灾,怕是也烧不塌吧?”

“李老板所言极是!我那几间临街的铺子,要是用这水泥来盖,怕是能传三代都固若金汤!不行,我得赶紧去水泥厂问问,这东西怎么卖!”

一时间,水泥厂订单纷至沓来。

商人们热情,超出了赵睿最初的预料。

他们不仅要用在自家宅院、店铺的修缮上,更有一些大户,己经开始计划用这水泥来修建家族祠堂和坟茔,以求万世永固。

工业区初步成功,整个乐寿县经济活了。

大量劳动力被吸纳进工厂与工地,百姓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市面上的消费能力随之水涨船高。

在安置房工地上,五名民夫正进行着最后的场地平整工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便是安置房项目的营造商。

要不是没钱……

哎,赵睿决定立即召开“安置房项目招标大会”。

地点,依旧选在了广德楼。

整个三层楼阁被县衙包下,张灯结彩,到处都挂着喜庆的红绸。

只有手持请柬的商贾大户,方能入内。

楼内,人声鼎沸。

他们个个衣着光鲜,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这么大的项目,我们吃的下吗?”

“反正啊!我章文书说,这次不看关系,不看来头,全凭实力说话!谁给的价钱公道,谁的活计好,这工程就是谁的!”

“真有这等事?”

“赵大人说了,这叫‘公开招标’,为的就是公平公正。据说他会将安置房项目拆分成许多部分。保证中标的人有能力运作。”

辰时三刻,随着一声锣响,大堂安静下来。

赵睿身着一身青色官袍,与苏轼、苏辙、章衡、高继勋等人一同从二楼走下。

走到大堂中央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他对着众人拱了拱手,朗声道:

“诸位乡亲,诸位掌柜,欢迎大家今日莅临广德楼,参加我乐寿县安置房项目的招标大会!”

“想必大家己经知道,县衙计划在城西,为我县百姓,兴建足以容纳1080户人家的安置房。这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我乐寿县万千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所在。”

“赵某今日将诸位请来,便是希望能够借助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这一善举。本次安置房项目,将分为十个标段,每个标段包含3栋住宅楼建造。”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许多人都想问,这工程,到底给谁做?我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今天,我们不讲人情,不看关系,只看一样东西——标书!”

说着,他指向下面的章惇。

章惇上台,将手中的一叠文书展示给众人。

“这是由县衙拟定的标书范本,其中详细说明了房屋的规格、用料标准、工期要求以及验收流程。稍后,会分发给每一位到场的掌柜。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标书上,填写你们能够给出的,最公道的承建价格,以及你们的施工计划。”

“本次招标,将采用暗标的方式。诸位将填写好的标书,放入那个箱子。”

赵睿指向台边一个上了锁的红色木箱。

“一炷香后,当众开标,价低者得!”

“当然,价格不是唯一的标准。县衙也会综合考量各位以往的信誉和实力。若是有人胆敢恶意低价竞标,事后却偷工减料,休怪本官律法无情!”

还能这么干?

不找相熟的营造商,而是让所有人来报价,谁的价格低就给谁?

很快,衙役们将一份份标书范本分发到每个人手中。

商人们立刻埋头研究起来。

标书上的内容极为详尽,从地基要挖多深,墙体要有多厚,到房梁用什么尺寸的木料,窗户用什么卯榫结构,都用清晰的图样和文字标注得明明白白,甚至连水泥、沙子、石子的配比都有明确规定。

如此精细的要求,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活儿,可半点马虎不得!

“大哥,你看,这些商人的表情,有趣得紧。”

苏轼摇着折扇,点了点头。

“二弟此举,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将这潭水搅活了。‘招标’二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公平’与‘竞争’的大道理,妙,实在是妙!”

苏辙亦在一旁赞同道。

“兄长所言极是。如此一来,既能最大程度地节省开支,又能杜绝官商勾结之弊病,确保工程质量。二哥此法,当为天下县令之楷模。”

赵睿要的,不仅仅是建起一片房子,更是要借此机会,还要在乐寿县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属于他的规则。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当铜锣再次敲响,所有人停下了笔。

衙役们捧着红色的木箱,依次从每个商人面前走过。

待所有标书收齐,木箱被抬到高台之上。

在无数道目光注视下,赵睿亲自上前,用钥匙打开了铜锁。

“现在,第一段,1至3号楼开标!”


    (http://kkxsz.com/book/jacfda-1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