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睿不会考虑那些所谓“竞争对手”怎么想的。
不管别人如何模仿,正经做生意,海底捞的玩法甩开这些古人无数条街。
汴河捞从早到晚,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伙计们全是西姜村人,眼看少爷生意火爆,非但没偷懒,反而个个精神抖擞,铆足了劲儿把客人伺候舒坦。
食客们酒足饭饱出门,手里不是攥着刚换的肥皂,便是揣着一盒稀罕的火柴,脸上乐开了花,跟捡了大元宝似的。
一出店门,这些人便成了活招牌。
“哎,汴河边新开一家汴河捞,去尝尝,那火锅,味儿真绝了。”
“何止火锅,还能攒分换肥皂、火柴,拿积分就能换,洗衣服、点火方便得很!”
“要我说,吃食稀罕玩意儿都不算顶好,但最让人舒坦的,是店里的服务!”
这话头一开,立马勾起一片好奇。
“服务?饭馆嘛,小二端盘子收钱,还能有什么服务?”
“嘿,老兄,你可问着了!”
一个刚吃饱喝足的书生眉飞色舞说道。
“寻常饭馆,小二要么爱搭不理,要么咋咋呼呼。汴河捞不同,人一进门,就有干净利索的伙计笑脸相迎,领你入座。桌椅擦得锃亮,碗筷烫得暖手。”
另一个食客忙着接话。
“可不是嘛!点菜时,伙计记性好,还特别耐心,告诉你每样菜怎么涮,涮多久口感最好,配什么小料滋味最足,讲得一清二楚。添茶倒水,根本不用你开口。”
“还有还有,”
一个妇人抢着说。
“吃火锅嘛,油汤免不了溅身上。店家居然备好干净的布围兜,让你系上,吃完衣裳照样干干净净。”
“对对!吃得满头大汗,还有伙计递上热乎乎的布巾子擦脸,那叫一个舒坦!”
这种伺候人的法子,整个汴梁城都是头一回见。
吃饭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事儿,吃饱拉倒,谁管你心里美不美?
偏偏汴河捞就做了。
迎客、点单、上菜,边边角角都透着股精心劲儿,拿客人真当回事。
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大街小巷。
人们起初是冲着冒菜、火锅新鲜味儿去的,后来又觉着肥皂、火柴实用。
到头来,真正让人啧啧称奇、翻来覆去念叨的,反倒是从没见过的“服务”。
“吃饭还能有这等待遇?”
“不光吃饱,还吃得舒心?”
“汴河捞,是什么来头?”
一下子,汴河捞不光代表好吃的、新鲜玩意儿,更成了“讲究”、“舒服”的招牌。
老杨、方华几个人凑一块儿,听着外头传回来的风声,脸拉得老长。
“服务……服务……”
老杨嘴里嘀咕,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玩意儿,也能揽客?”
他猛地意识到,这种能让人如沐春风的经营方式。
比什么肥皂火柴,更难模仿,也更让他们束手无策。
不管哪个朝代,人最难管理。
抛开食客不说,伙计普遍没有文化。
让大字不识一个的伙计文绉绉的迎来送往,端茶送水……
有这闲工夫不如考个秀才来的实惠。
即便找来了,能做到汴河捞这种程度?
几人齐齐摇头,叹了声气。
此刻的他们,感觉似乎准备好了,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准备。
有了汴河捞珠玉在前,他们不想沦为笑话。
廖志平皱着眉头,手里捻着念珠转个不停。
“实在不行,咱们不做这劳什子火锅了。”
此话一出,几个投钱不多的小掌柜立马跟着嚷嚷起来。
“是啊,劳神费力,到时候给他做了嫁衣,实在不划算。”
“他搞他的火锅,咱卖咱的小吃,各走各的路。”
方平砸了快六十贯钱进去,哪能眼睁睁看着打水漂?
他冷冷扫了那几个叽歪的家伙一眼。
“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我看啊,我看你们的买卖也就这样了。汴河捞火爆成啥样,赚不赚钱,心里没点谱?放着这种生意不做,做什么?”
廖志平干笑两声,方平什么心思他当然明白。
可今天亲眼见了汴河捞的花样,他心里清楚,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有两个问题,如果处理好了,自然没有问题。”
老杨开口问。
“哦?什么问题?”
廖志平放下念珠,眼神平静扫过众人。
“第一,味儿。汴河捞锅底,今天我们都尝了,比咱们手里方子强太多,如何在口味上竞争?”
“第二,我们如何从哪个什么‘服务’上竞争?”
“如果两者都比不过,咋整?降价抢客人?真要降价,方掌柜刚说的赚头,从哪儿来?”
老杨捋着胡子,笑眯眯听他们说完。
看老杨这胸有成竹的模样,方平忍不住问。
“杨掌柜,您是不是有高招了?”
老杨点点头,也不卖关子,首接开口。
“平常食客吃饭,我们的利润从何而来?”
方平脱口而出。
“菜钱,酒水钱呗。”
老杨盯着他,追问。
“火锅味道拼不过,那酒水呢?”
……
众人一听,觉得这主意靠谱。
可谁也没料到,没过几天,汴梁城里会闹出件让官家赵祯都目瞪口呆的大事。
再说汴河捞中,苏轼苏辙哥俩,累得跟摊烂泥似的,趴椅子上动弹不得。
章衡和曾巩也没好多少,端着茶碗一个劲儿猛灌。
西姜村的伙计们忙活了一整天,虽然累,但一个个精神抖擞,看着站在前面的少爷赵睿,等着他发话。
赵睿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咳咳,大家辛苦了!我来给大家报报咱们今日进项。”
底下人立马竖起耳朵,连苏轼哥几个也打起精神,坐正了身子。
“咱们汴河捞,开业第一天,总共进账……”
赵睿故意拉长了调子,看着大伙儿眼巴巴的神情。
“三十五贯!又五百三十二文!”
“哗……”
西姜村男男女女,激动得嗷嗷叫唤起来。
赵睿抬手往下压了压,闹哄哄的场面稍微静了点。
“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各位的膀子!所有帮工的伙计,不论男女老少,一人赏钱一百文。”
“少爷敞亮!”
“谢谢少爷!”
赵睿转向刘明利。
“掌总后厨,里外安排得明明白白,头功非你莫属!特赏!一贯钱!”
“谢少爷!”
刘明利激动得脸都红了,一贯钱!
这可是笔大钱!周围投来羡慕目光。
缓过劲儿来的苏轼靠在椅背上,懒洋洋的开了句玩笑。
“逸之,伙计们都有赏,咱们哥西个给你端茶送水,迎来送往,你又如何报答啊?”
苏辙、章衡、曾巩几个也跟着起哄笑开了。
赵睿听完,乐得哈哈大笑,往前走了几步,冲着他们西个团团一揖。
“西位仁兄今日鼎力相助,赵睿感激不尽!这样,每位仁兄,奉上一贯,聊表谢意!”
不等西人推辞,他紧跟着又补了一句。
“这只是其一。另外,三天之后,我想在咱们汴河捞办个小型文会,邀请一些京中相熟的学子才俊。届时,赵睿会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http://kkxsz.com/book/jacfda-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