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乐得手舞足蹈的赵睿,韩志刚笑了。
算起来过了年,都十八岁了。
别人家孩子都当爹了,他呢,还跟个没长大孩子似的。
电?
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初冷妹为了搞沼气发电,足足折腾了五年多。
结果呢,也就驱动了一些设备。
在他看来。
解放了一点劳动力罢了。
赵睿的开心,韩志刚永远不懂。
有电,意味着手机可以持续充电。
手机里存的视频,下载的单机游戏,终于不再是摆设。
前世他为了装逼,截图存下来的图纸,可以摸索着制造出来。
工业科技的火种,说不定真的能在他的手中种下。
华夏人对春节有着浓厚的执念。
或许正因如此。
赵睿的神情越来越严肃,思想放飞。
自己的穿越,是不是就是为了填补冷妈遗憾?
现代,他不是很想念了。
甚至很少想起。
毕竟,在北宋,他拥有主角光环。
谁愿意一辈子当个小透明?
但凡脑子没进水,都盼着有个能撒欢儿撒野、尽情折腾的舞台。
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自己目前的高度。
回去?
干嘛要回去?
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爸妈。
不过好在家中还有一个弟弟。
伤痛,总会随着时间抚平。
“逸之,怎么了?”
韩志刚发现赵睿情绪不对,关切的问道。
赵睿回过神,摇了摇头。
“今天除夕,想我娘了。”
韩志刚顿时露出悲戚,站了起来。
“是啊,今天除夕,冷妹喜欢热闹,我得回去陪她过年。”
走到门口,他又转过身冲赵睿说。
“钱那事儿你别操心。叔得提你一句,过年这几天生意肯定好。西姜村的人啊,把你当自己家人看了,你跟他们一块儿,就是一家人。在哪儿过年不都一样?没你娘,他们想吃顿饱饭都难。西姜村人记你娘的情,这辈子都忘不了。”
“嗯,知道了,韩叔。钱什么时候挣都可以,春节,回家。”
“西姜村,也是你的家。”
韩志刚说完,没再回头,首接就了。
“叔!我初二回来!”
“不用回来,好生考试,等你金榜题名,西姜村敲锣打鼓欢迎你!”
除夕夜,汴梁城内灯火辉煌,亮如白昼。
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红灯笼,映照着街巷间川流不息的人群。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一阵接一阵,夹杂着孩童欢笑声。
宣德门外更是热闹得挪不开脚,各种花灯争奇斗艳,吸引着无数百姓驻足观赏。
赵家,三张大桌子摆得满满当当,一盘盘菜肴热气腾腾。
不多时,院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
“逸之,我们来了。”
包拯带着公孙策、展昭,还有家里人一块儿到了。
展昭怀里还抱着个虎头虎脑的小子,正是他家小公子。
赵睿和刘明利连忙迎了出去。
“老师,公孙先生,展大哥,快请进!”
看着济济一堂的宾客,赵睿作为主人,发言。
“诸位长辈,兄弟,嫂嫂弟妹们,今天除夕,咱们就图个高兴。不分什么男女内外,都上桌,图个热闹,吃个团圆饭!来,都请入座!”
这话一说出来,大家伙儿愣住了。
这时代等级森严,男女不同席,主仆有别,哪有混坐道理?
包拯微微点点头,眼里透着点赞许。
公孙策眼中闪过一丝不出意料的笑意。
这个赵逸之,果然不走寻常路。
展昭向来不拘小节,拉着妻子寻了个位置坐下。
刘明利夫妇和村里来的十几个妇人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在他们西姜村,本就如此。
于是乎,在北宋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奇景。
上至官老爷、文人学子、江湖好汉,下到寻常村人,连平日深居简出的女眷们,全都围着三张大桌子坐下了。
刚开始有点放不开,但在赵睿和苏东坡几个活宝带动下,气氛一下热乎起来了。
桌上菜肴丰盛。
西姜村自家养的鸡鸭,鱼。
有村民们送来的山珍野味。
酒是赵睿勾兑的低度酒。
跟京城大酒楼的精致比不了,但胜在新鲜、量足。
这,是家的味道。
赵睿举杯。
“今日能跟各位共度除夕,是赵睿的福气!我先敬大家一杯,祝各位身体康健,万事如意,也祝愿我大宋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好!”
觥筹交错间,笑语喧哗。
赵睿没有那么多规矩束缚,觉着这样才有年味。
酒过三巡,菜凉了没关系,心里的热乎劲儿一点没减。
人们围坐着,说着笑话,等着新年到来。
孩子们困意被兴奋驱散,睁着眼睛听大人们聊天。
屋外,爆竹声越来越密集,预示着子时将至。
包拯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从袖中掏出几个红纸包。
“呵呵,老夫没啥好送的,给孩子们讨个彩头!”
说着,他弯下腰,将红纸包塞给展昭怀里的孩子,又给了刘明利家几个半大孩子。
赵睿一拍脑门,哈哈笑道。
“哎呀,瞧我记性!大过年的,就得图个吉利!”
赶紧也摸出自己准备的红包,挨个儿给孩子们发。
苏轼性情中人,大笑着从怀里摸出几串铜钱,随便找了几张红纸一包,也开始派发起来。
屋子里顿时更热闹了,笑声、道谢声、孩子的欢呼声混成一片。
大人们乐呵呵互相拱手拜年,嘴里都是“恭喜发财”、“身体安康”这些吉祥话。
就在这说说笑笑、热乎乎的当口。
“砰砰砰”
一阵急促有力的敲门声响起。
众人都是一愣,这么晚了,谁呀这是?
刘明利起身,快步走到门口,把门打开一条缝。
门刚一开,刘明利就“嘶”的吸了口凉气。
门外黑压压站着一大帮子人,一个个肩挑手抱着,啥都有,箱子、担子,把门口堵了个瓷实。
领头那个,不是别人,正是任守忠。
任守忠进来,脸上挂着一副恰到好处的笑模样,先冲首座的包大人躬身拱手。
“包大人,新年好!”
然后转过身,冲赵睿一乐。
“小赵老爷,我家老爷说了,这是您在宣德门过的第一个年节,吩咐晓得给您送压岁钱。”
赵睿站在原地,心里头跟喝了蜜似的。
多少年没收过压岁钱了。
这叔父啊,掐着点来,着实用心了。
(http://kkxsz.com/book/jacfda-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