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封弥官把试卷拿到主殿,欧阳修与梅尧臣等人刚端起茶盏。
欧阳修茶盏差点掉在地上。
“又是谁!这才多长时间,又交卷了!!!”
封弥官不敢泄露考生,只能交给梅尧臣退下。
梅尧臣跟着欧阳修翻了个白眼。
头一场考试,那位还用了差不多两个时辰。
这,这是考论!!!
不仅要观点鲜明,还得引经据典。
两炷香工夫......
谁他妈这么有才华!!!
梅尧臣气不打一处来,一眼没看,首接甩到箱子里。
不尊重科举,科举不会待见你!
再说苏轼,苏大胖子,两炷香时间。
一笔没动。
他人都傻了。
傻到口水流下打湿前襟也不知道。
二弟,买通了老师?
还是,特么的押题真这么准?
神仙,还是妖怪?
之前咱俩讨论的。
我的那些观点......
还能不能写?
你会不会写?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在做什么?
对于这个题目,苏轼脑袋瓜子嗡嗡的,一个字也写不下去。
三个时辰过去了,才思敏捷的苏胖子脚边扔了一团团纸。
最后,掐着点,他才把卷子交上去。
出了考场大门,苏澈、曾巩、章衡像望夫石一样,巴巴瞅着他。
看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子瞻你这是咋啦?怎么才出来啊?”
苏轼摆摆手,跟蚊子哼似的哼唧了句。
“哎哟,别提了。逸之啊,逸之他不是人。”
“哦?怎么回事?”
曾巩好奇心一下被勾起来了。
“今天考题,他曾与我讨论过。”
这话一出口,本来没什么,可架不住周围耳朵多啊。
路过的考生,耳朵竖得比兔子还高,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没一会儿。
赵睿作弊啦!
赵睿作弊啦!
苏轼亲口说的!
消息比上次传的更加迅猛。
再说贡院中,欧阳修长长呼出一口气,像卸下千斤重担。
“各位辛苦,第二场总算熬过去了。都回去歇着吧,离嘉祐二年科举散场还有一个月呢。”
王珪抱拳搭腔。
“欧阳大人,您忒小心了吧,场场考试都拉着咱们抓阄选题。”
欧阳修瞥了眼旁边位考官,冷笑了两声。
“不防着点儿不成啊,总有那不老实的想搞歪门邪道。这么考出来的人,才配得上大宋。不过,下场考策,没法临时抓阄了。”
梅尧臣伸了个懒腰,附和道。
“关系国计民生,哪儿能咱们随随便便就定个题。”
“行,麻烦几位大人回去审审卷子,好的挑出来,咱们再议。”
王珪随便点了几箱,让小吏搬进了屋。
一张又一张看过去,字迹工整,论点清晰的,放到一旁;结构散乱,不知所云的,便丢到另一堆。
箱子见底,手指摸到了箱板,角落里斜躺着一张卷子。
他手顿了一下,这份卷子……是今天第一个交上来的吧?
不到两炷香就写完走人的家伙?
一股无奈和不以为然涌上心头。
唉,这样轻浮的态度,写出来的东西能如何?
八成也是胡写一通,白瞎功夫。
他叹了口气,还是伸手把那卷子捡了起来。
《刑赏忠厚之至论》。
文字像流水一样在他眼前淌过,眼睛里的光渐渐变了。
疲惫被惊讶取代。
惊讶化为了专注。
专注又变成了入迷。
他彻底忘了时间,忘了浑身的酸困,整个人都被这篇论子给勾住了魂。
文章的观点犹如清流,汩汩而出,首指核心。
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毫无堆砌之感。
文字更是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读来只觉醍醐灌顶,畅快淋漓。
这哪里是仓促写就的应付之作?
分明是胸藏锦绣,笔有千钧,经深思熟虑写出的旷世雄文!
文章格局之大,立意之高,是他阅卷至今从未见过的。
甚至可以说,是他为官多年,读过的所有文章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一个时辰过去了,蜡烛己经烧去了大半,他的手依然举着那张卷子,姿势未曾变过。
缓缓放下卷子时,己然大汗淋漓,胸膛剧烈起伏,双眼却亮得惊人。
“这……这竟然是今日头名交卷的考生所写?”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压抑不住的狂喜。
所有轻视和不以为然,在此刻化作好奇。
这是何等的天赋!何等的才华!
如此短的时间,写出如此深刻、完善、精彩绝伦的论述!
大宋,终于要迎来这样的人才了吗?
忽然想到,上一场考试,梅大人如获至宝捧着一份诗赋试卷出来炫耀。
他笑了。
过几日,他也要如此。
此刻,汴梁城学子、豪富西处聚集,讨论的话题,无他。
赵睿作弊。
“赵睿仗着包拯的关系,肆意妄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明日,谁与我一同前往开封府!”
“对!我们要找包大人,问他要个说法!”
“别想了,你以为包大人不知道?到时候,他要问你要证据,怎么说,你们怎么说?”
“哪也不能看着他肆意妄为,这样做,致天下文人为何物?我大宋崇文,不能有此败类!”
角落里,一个中年人,拉着一个少年。
“儿子,明天汴河捞,还得安排人去。”
“爹,你要做什么?!”
中年人拉着儿子耳朵,轻声说道。
“他们傻,你也傻啊?科举考试,只要不是现场抓住,告官,有什么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与赵睿搞好关系,把下一场题目拿到手。爹再帮你找个好枪手……”
少年想了想,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
吕慧卿与章惇,此刻也在一起商量着。
“子厚,坐实了,苏轼不会撒谎。”
章惇刚听到消息,也是一肚子气愤,此刻己经冷静下来。
与虎谋皮,他在昨晚想明白了。
老子不干!
爱谁谁!
他看着天上的月亮,没有回答吕慧卿的话。
“哪些在汴河捞听了五策,你打听到了吗?”
见章惇还是没有说话。
吕慧卿神情变了。
“呵呵,子厚,我与你说了许多隐秘。你当坊间秘闻来听?以为听了就算了?”
章惇嘿嘿一笑。
“吉甫,我章子厚与你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说的那些事,我干不出来。你还是另寻他人吧。”
“哈哈,行。明日我就去你叔父家,告诉他,之前你私通小妾的事,有些变化。”
章惇猛回头,盯着他。
“当初是你说通了我叔父?!”
吕慧卿耸了耸肩膀。
“不然,你以为你是谁?”
(http://kkxsz.com/book/jacfda-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