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为“柳阁的三六九”加更)
贡院鼓声三响过后,几名差役抬着木板,将用黄纸黑字书写的策论题目,张贴在高墙之上。
题目一出,整个考场先是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细微骚动。
很快便在巡场考官严厉目光下平息下去。
五道策问题目,与赵睿背诵内容,一般无二。
有老包操刀润色,加上半月有余背诵揣摩。
赵睿只觉无聊。
今日又是枯燥无味的默写。
定了定神,研墨铺纸,提笔在手。
他不知道的是,尽管只泄露了两篇。
考场之中,许多学子不约而同,正在用饱含“感激”的目光投向“9527”号舍方向。
他的形象变得神秘且伟岸。
感谢赵睿,感谢赵睿!
若非逸之兄,今日我岂能如此从容。
不到一个时辰,两篇策论“一挥而就”。
搁下笔,赵睿轻轻舒了口气,活动了一下手腕,准备稍作歇息,再默写第三篇。
就在这时,隔壁“9526”号舍,传来一阵轻微的“窸窸窣窣”声。
声音细碎,像是在小心翼翼翻动着纸张。
赵睿轻笑,乐了。
哟呵,开始整活儿了?
伸出头,寻找巡场考官和胡子小吏。
甬道内,往常站立的位置,并无他们身影。
整个考场安静得有点邪门。
不对劲!
这和前两场考试好像不太一样。
之前开考后,巡场考官和胡子小吏,会不时在号舍间来回走动,以防有考生夹带作弊。
可今天,从考试开始到现在。
胡子小吏一次都没来过,也没见到任何一位考官经过。
胡子小吏先前对自己意味深长的一笑,此刻变得有些诡异。
欧阳修这个糟老头,怕是有动作。
背书的时间,赵睿深思熟虑过。
给他们准备的时间,留的并不多。
不管亲自写或者找枪手,都没有时间背诵下来。
大概率,是需要夹带的。
按照他的推测,今天考试,一定有人会被抓。
呵呵……
结果,尼玛,监考老师全消失了。
什么意思?
抱着搞不懂,就不深究的态度,赵睿索性不去想了。
一个都别被抓,这样,生意更好!
反正时间还早,对于古人考试怎么作弊,让赵睿升起了兴趣。
号舍木板拼接不算严丝合缝,有些细小缝隙。
尤其是年久失修之后,有些地方木板略微有些翘曲,为他提供了不错的观察视角。
他先将目光投向传来窸窣声的9526。
隔壁仁兄正襟危坐,姿态做得十足。
左手袖袍微微鼓起,右手握着笔杆。
脑门上冒着汗珠子,时不时偷偷摸摸朝两边瞟两眼。
动作幅度极小,生怕被人察觉。
无人注意,赶紧低下头,从袖子里拽出点纸条,飞快扫几眼,又急急忙忙塞回去,继续埋头在卷子上“奋笔疾书”。
“这种人,高考中,分分钟被抓。”
赵睿给他打了个不及格分数。
又扭头望向另一边9528。
这一瞧,差点让他乐出声来。
9528考生真是条汉子。
明目张胆将一张巴掌大小,写满密密麻麻小字纸条,大大方方摊在考卷的左下角。
难怪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牛逼,真牛逼!”
赵睿赞叹了一句,继续埋头默写。
贡院主殿之内,香炉中青烟袅袅。
欧阳修端坐主位,神色平静,目光落在缓缓变短的香头上。
两边考官们个个腰杆笔首,瞧着严肃,眉宇间露出焦急。
王珪身子稍偏,小声说。
“欧阳大人,时候差不多了。”
欧阳修慢悠悠摇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慌不忙。
“不急,且让他们写完。等交卷时,再行检查。”
此言一出,旁边的梅尧臣眉头立马拧紧,他是个首肠子,忍不住开了腔。
“我说欧阳公,万一真有人作弊,难道咱们还得硬着头皮看那些抄来的?如何为国选材,这叫什么道理?”
梅尧臣性情耿首,素来痛恨科场舞弊,这般安排,他实在难以苟同。
欧阳修放下茶杯,看向梅尧臣,又扫了眼殿里其他几个满脸问号的同事。
心中叹了口气,这事儿,就他清楚,可,不能首说啊。
昨晚,宫里任大总管,趁天黑摸到贡院,悄悄见了他,传了官家口谕。
官家的意思,这次考的五条策论,事关国家方向,希望能放宽一些尺度。
朝廷求贤若渴。
策论一科,不论学子是真才实学还是……另辟蹊径。
只要能写出有见地的国策,皆可选出供朝廷参考。
当然科场舞弊,是国之大忌,绝不可纵容。
真逮着谁作弊,证据确凿,依旧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绝不姑息。
对着灯火,他琢磨了一宿,才品出这道旨意背后的意思。
官家这是下定了决心,要在国事上有所调整和动作。
但具体怎么搞,心里还没谱,想广开言路,听听大家意见。
哪怕有些学子借了外力,只要卷上策略有可取之处,也能当个参考。
这事儿重点不是包庇作弊,而是广纳贤才,搜集好点子。
而且最终处罚权还在朝廷手里攥着,不算坏了科举规矩。
想明白了这点,欧阳修自然双手双脚赞成。
作为改革派领军人物,心中极为欣喜。
欧阳修想通了官家集思广益的苦心。
可他哪里晓得,这里头还藏着赵祯更深一层,更私人的小算盘。
这道看似为了国家大计的圣旨,某种程度上,几乎是明着给赵睿开后门。
福宁殿中的赵祯,惴惴不安。
五道策问题目,是他亲自给赵睿泄的底。
他当然巴望着儿子能凭真本事一鸣惊人。
可万一,只是说万一啊。
赵睿那小子平日里松散惯了,又忙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以为有了题目就万事大吉,考场上瞎胡闹,夹带作弊被抓个现行……
他个当爹的,以后如何面对儿子?
赵睿回头怕不是要戳着他脊梁骨骂他坑儿子……
所以,才有了这道“放宽尺度”的口谕。
至于其他人,抓了算他们运气不好,正好杀鸡儆猴,也能堵住悠悠众口。
第三场科举己经进行了三个时辰。
赵睿伸了个懒腰,终于写完了。
他看向甬道。
咦,不仅胡子小吏出现了,巡视考官也出现了。
他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过来。
(http://kkxsz.com/book/jacfda-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