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正穿过层层宫禁,被引至武英殿。
朱元璋换了一身常服,正背手看墙上的舆图。
朱标则坐在一旁的书案后,翻看着几份文书。
“臣李正,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作为后世普通牛马,经历了朝堂的攻讦和满城流言后,李正虽竭力维持平静,但眼底的疲惫和委屈却难以掩盖。
“这儿又没外人,别给咱整那套虚的!”
“坐!”
朱元璋踱步到李正面前,开门见山:
“外面的风言风语,咱都知道了。”
李正心头一紧,正要起身解释,却被朱元璋抬手止住。
“你小子受委屈了。”
“那些话…咱一个字都不信,胡惟庸那点心思,咱心里明镜似的。”
“巧取豪夺不成,就想借刀杀人…哼,他当咱是摆设?!”
朱元璋语气坦荡:
“外面那些狗屁谣言,咱己经让二虎去查了!”
“你只管安心做你的事:水泥路接着修,玻璃厂接着干!天塌下来,有咱这个老丈人给你顶着!”
朱标也走过来安慰道:
“父皇所言,亦是孤之心声。你的贡献皇家有目共睹,切莫因小人构陷而心灰意冷!”
确认老朱父子并未被谣言蒙蔽双眼后,李正深吸一口气,提出报复手段:
既然别人都拉开阵仗了,那来而不往非礼也啊!
不过咱老李可是有文化、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可玩不出那些风闻奏事的下三滥招数。
“臣有一物,可助陛下更清晰地洞察某些贪官的勾当,亦可助我大明财赋管理更上一层楼!”
朱元璋看着李正眼中重新燃起的亮光,满意地点点头:
“这就对了嘛,泥人还有三分土性…该还手时就得还手!”
而朱标却好奇问道:
“是何新奇事物?说来听听。”
李正从皮质文件夹里取出几张雪白纸张:
纸上画着清晰的表格,并且写满了奇特符号(阿拉伯数字)和端正楷书。
“此乃后世改良的记账之法——复式记账法。”
李正将纸张摊开,铺在在朱元璋和朱标面前的书案上。
朱元璋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格子和符号,眉头立马皱了起来。
他打了一辈子仗,对钱粮的概念更多是‘库里有多少’、‘能支应多久’,而这些繁琐账目…向来是自家妹子、李百室等人头疼的事。
“这些弯弯绕绕的…有何不同?”
李正早有准备,知道跟老朱讲理论是对牛弹琴。
他首接指向一个清晰的表格,上面列着几项简单的收支。
“陛下请看,此为简化示例:譬如,龙江水泥厂某日发生两笔交易。”
李正用手指点着表格第一行:
“其一,售出水泥一千石,收银一千两。在旧法之中,只在‘收项’下记‘收水泥款银一千两’…便算完事。”
朱元璋嗯了一声,表示so easy。
李正的手指右移,指向旁边一列同样写着‘银一千两’的格子:
“然而在复式记账法中,还需在另一处,记‘减少一千石水泥’。”
他又点向另一处写着“水泥减少一千石”的格子:
“在此处,则记‘得银一千两’。”
朱元璋的眉头拧得更紧了,满脸不耐烦道:
“卖了一千石水泥,收了一千两银子,本就是一件事,为何要拆成两处记?这不脱裤子放屁吗!”
旁边的朱标却看得眼睛发亮,他立刻捕捉到了关键,
“此法妙处似乎在于…每笔钱财货物的来去,必有源头、必有去处?”
“太子殿下明鉴!”
李正精神一振,知道遇到懂行的了。
“正是此理!此乃‘复式记账’之核心——‘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他立刻抛出这个核心原则。
“借?贷?”
朱元璋听得更糊涂了,这些词他听着像高利贷。
见朱元璋依旧一脸茫然加不耐烦,李正果断放弃术语,指着刚才的例子:
“陛下请看,卖水泥这一件事:银钱增加了(收银一千两),这是钱的去处(增加),记在‘借:存银’”
“同时,货物减少了(水泥少了一千石),这是货物的来源(减少),记在‘贷:水泥’”。
“一增一减,数额相等(都是一千两/石的价值),互相对应!如同镜子的两面,缺了一面,这镜子就不完整,这笔账就有问题!”
朱元璋似乎有点明白了,但更多的是觉得麻烦:
“这…有何大用?记一笔变成记两笔,不是更费事?”
朱标却己经完全沉浸进去。
他拿起笔,在旁边一张空白纸上飞快地画了个简单的表格,自己举了个例子:
“父皇您看:如果工部赊欠购买水泥,那在旧法里,可能只在‘应收’项下记一笔‘工部欠银五千两’。”
“至于这钱怎么来的(卖水泥),水泥少了多少,可能分散在其他账册,甚至可能漏记、错记!时间一久,极易混乱。”
“而用新式记账法!”
朱标指着自己画的三条记录。
“这三笔记录,如同铁链相扣:‘应收工部五千两’必然对应着‘销售收入五千两’和 ‘存货减少五千石水泥’!三笔数额相等,互相印证!”
“一笔动,其余两笔必有关联!若有人想在‘应收’上做手脚,虚增欠款,那对应的‘销售’和‘存货’就对不上,立刻就会暴露!”
“在此法下,想要做假账、浑水摸鱼,难如登天!”
朱元璋虽然对具体操作还是一知半解,但“做假账难如登天”这个关键词,却狠狠敲在他心上!
“标儿,你的意思是…用了这法子,谁也别想在钱粮上糊弄咱了?”
此时,这位开国皇帝眼神发亮,紧紧盯着朱标画的那张纸。
“正是如此:一笔钱从何处来(贷),到何处去(借),必有对应记录,数额必须相等!若有不等,便是差错或舞弊!”
“查账者只需核对‘借’‘贷’总额是否平衡,便能迅速发现账目整体是否有问题!再顺藤摸瓜…藏污纳垢之处,最终无可遁形!”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看向李正的眼神充满赞赏:
“好!此查账神器…你小子献得好啊!”
“推广!必须推广!尤其是户部、工部…那帮老油子,整日跟咱哭穷,账目却是一笔糊涂账!”
“有了这法子,咱看他们还怎么糊弄!”
“标儿,此事由你总揽,务必尽快在要害处推行开!”
朱标肃然领命,看向李正的目光充满热切:
这小子还真是个多宝鱼,时不时就能吐出点好东西来,看来以后得多捅咕捅咕!
(http://kkxsz.com/book/jceacj-1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