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冰雪下的钢铁洪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章 冰雪下的钢铁洪流

 

1914年7月29日,圣彼得堡的涅瓦河泛着铁灰色的波光,冬宫广场上的青铜骑士像被低垂的云层笼罩。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盖·萨佐诺夫攥着奥匈宣战的急电,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书房,皮靴在镶木地板上撞出急促的声响。

“陛下!奥匈的炮弹己经落在贝尔格莱德市区,”萨佐诺夫将电报拍在胡桃木桌上,羊皮纸边缘还带着维也纳加急信件特有的火漆印,“塞尔维亚请求立即支援。”

沙皇放下手中的珐琅鼻烟壶,苍白的手指在地图上的巴尔干区域悬停。罗曼诺夫王朝的皇冠在水晶吊灯下微微晃动,映得他眼下的乌青愈发浓重:“总参谋部怎么说?亚努什科维奇还坚持部分动员?”

“将军们改变主意了,”萨佐诺夫解下被雨水浸透的围巾,“加利西亚军区报告,奥匈的铁道兵正在抢修通往边境的铁路,德国人运往前线的重炮己经过了科隆。如果我们再犹豫...”

话音未落,书房门被猛地推开。总参谋长尼古拉·亚努什科维奇元帅撞开两名侍卫,胸前的圣乔治勋章叮当作响:“陛下!柏林方面传来确切消息,德军正在西线大规模集结!”他展开一卷泛黄的地图,红蓝色箭头在德法边境疯狂交织,“毛奇的施里芬计划己经启动!”

沙皇的瞳孔骤然收缩,伸手扶住雕花书桌才稳住身形。1905年日俄战争惨败的记忆突然刺痛神经——那时也是这般仓促应战,最终让帝国蒙羞。“全面动员,”他扯松镶满珍珠的领结,喉结在天鹅绒高领间滚动,“给所有军区发电报,72小时内完成部队集结。”

“可是陛下!”亚努什科维奇的军刀鞘撞在桌角,“德国军事法明确规定,一旦发现俄军全面动员...”

“那就让他们宣战!”沙皇抓起桌上的鹰首权杖,杖顶的红宝石硌得掌心生疼,“如果我们连斯拉夫兄弟都保护不了,圣安德烈勋章还有什么意义?”

与此同时,莫斯科喀山火车站沸腾如熔炉。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子阿列克谢·托尔斯泰挤在人群中,看着士兵们将一箱箱莫辛 - 纳甘步枪搬上火车。穿粗布衬衫的农妇们踮着脚往车厢里塞黑面包,泪水混着煤灰在脸颊上划出沟壑:“瓦夏!记得给妈妈写信!”

“大娘让让!”满脸雀斑的年轻军官挥舞着马鞭,枣红马的鬃毛上还沾着晨露,“西伯利亚第12师的先头部队要...”他的声音突然哽住——站台尽头,一群穿着校服的少年正排队领取步枪,稚嫩的脸上却写满决绝。

在基辅的军官俱乐部,乌克兰裔上校米哈伊尔·彼得罗夫斯基将地图钉在黑板上,粉笔灰簌簌落在哥萨克式的刺绣袖口:“同志们,奥匈的第1集团军部署在利沃夫,我们的任务是...”他突然被窗外的欢呼声打断,上百名工人举着红旗涌进广场,标语上的俄文字迹还带着墨香:“为斯拉夫兄弟而战!”

彼得罗夫斯基摘下缀满勋章的大檐帽,露出因长期佩戴压出的白发痕迹:“看见了吗?这就是俄国。”他转身在地图上狠狠画下一道红线,“明天日出前,我们要在德涅斯特河上架起浮桥。”

而在远东的海参崴,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军港的瞭望塔。日本间谍川岛芳子裹着貂皮大衣,将望远镜对准正在装船的哥萨克骑兵。她涂着丹蔻的手指在记事本上飞速记录:“俄军第29军改道西伯利亚铁路,目的地不明...”纸页间夹着的樱花书签突然飘落,被巡逻士兵的皮靴碾碎。

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里,首席芭蕾舞演员安娜·巴甫洛娃刚结束《天鹅湖》的演出,更衣室的水晶吊灯突然剧烈摇晃。“地震了?”她攥着天鹅羽饰的手开始发抖,贴身女仆冲进来时带着血腥气:“小姐!冬宫方向传来爆炸声!”

巴甫洛娃扯下颈间的珍珠项链,将舞鞋狠狠砸向镜中自己苍白的倒影:“战争来了,谁还需要天鹅?”

此时的德国柏林,威廉二世将俄国动员的电报摔在大理石桌面上,单片眼镜滑落到地毯上:“这群野蛮的北极熊!”他抓起镶金边的元帅杖,杖头的普鲁士鹰徽撞得文件纷飞,“立刻给毛奇发电报,西线部队提前48小时行动!施里芬计划必须抢在俄军之前!”

深夜的彼得格勒街头,排成长龙的征兵站前,醉醺醺的工人挥舞着伏特加酒瓶高唱《上帝保佑沙皇》。退伍老兵伊万·库兹涅佐夫站在队伍最前端,布满伤疤的手抚摸着1904年日俄战争时获得的奖章,喃喃自语:“这次,该让德国人尝尝冻土的滋味了。”

当第一列载满士兵的火车轰鸣着驶出莫斯科车站,汽笛声撕裂了铅灰色的天空。俄国广袤的大地上,数百万双穿着树皮鞋的脚开始向边境集结,他们踏过黑土地、沼泽和白桦林,身后扬起的尘土在月光下宛如一条蜿蜒的钢铁巨龙。冰雪覆盖的铁轨上,战争的列车正碾碎最后一丝和平的幻想。


    (http://kkxsz.com/book/bieiei-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