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七洲遗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九章:七洲遗民

 

咸涩的海风裹着椰香,十二艘福船缓缓泊入七洲洋的珊瑚环礁。赵铁柱独臂扯动帆索,青铜义肢在烈日下泛着幽光——这是用元军战船残骸重铸的。苏芷晴倚着桅杆,忽见鸥群惊飞处有炊烟袅袅。

"东北礁盘有村落!"阮明玉贴着船舷听水,"舢板划过十二道波纹,是汉人打双桨的动静。"

我们扮作琉球商队靠近,却见礁石间暗藏玄机:退潮后的滩涂上,成排倒插的竹枪泛着青黑,分明是淬过箭毒木汁。阿蛮刚踏上海沙,芦苇丛中突然射出响箭,箭尾系着的素帛写着颜体小楷:"宋土己覆,客从何来?"

"大宋殿前司都统制张公旧部在此!"苏芷晴解下腰间玉璜高举,"此乃度宗所赐鱼符!"

礁岩后转出个戴竹笠的老者,手中握着的竟是半截岳家枪。他颤抖着抚过玉璜上的螭纹,浊泪纵横:"二十年了...陈丞相可还安好?"

老者自称韩彦首,原是文天祥麾下书记。景炎二年,他带着三百遗民逃至七洲洋,用《营造法式》所载之法在珊瑚礁上建起浮村。我们跟着他穿过蜿蜒的水道,但见千栋吊脚楼悬于碧波之上,连廊间晒着《武经总要》的残页充作渔网。

"元酋上月派色目商队来探。"韩老推开祠堂木门,神龛上供着文天祥的衣冠冢,"老朽带人凿沉其船,得此物。"

樟木匣中躺着卷泛黄的海图,竟是至元十五年元廷绘制的《西海华夷总图》。苏芷晴指尖拂过江南路的位置,忽见太湖畔标着朱砂小字:"宋室秘藏于此,待火德重光"。

"是陈宜中丞相的笔迹!"蒲如月独臂握紧舵轮,"他竟在降元前暗埋后手..."

话音未落,海上传来刺耳的螺号声。我们冲上望楼,只见二十艘元军艨艟正劈浪而来,船首架着新式回回炮。赵与珞的星舟突然自东南现身,二十八宿铜灯明灭间,竟摆出八卦阵型。

"放烟雾瓷!"赵铁柱独臂挥旗。数百陶罐在元军阵中炸开,硫磺混着海藻灰遮天蔽日。韩老率遗民驾鹰船出击,船头绑着的霹雳炮喷出铁蒺藜——这正是《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蒺藜"战法。

混战中,苏芷晴突觉腕间灼痛。那枚度宗所赐玉璜竟在硝烟中泛红,映得祠堂照壁显影——文天祥的《正气歌》下,藏着幅用明矾水写的《临安巷陌图》!

"韩老可知这祠堂方位?"她突然发问。

"按文丞相遗命,坐癸向丁,合紫薇斗数..."

"是丁位!"苏芷晴奔至西南墙角,掘地三尺取出铁函。函中《梦溪笔谈》残页上,沈括亲笔批注着:"汴京陷时,秘藏浑仪于凤凰山艮位..."

惊雷乍起,元军艨艟突然向浮村投射希腊火。赵与珞的星舟却借着潮汐突入敌阵,船首浑天仪首指北斗。当第一缕火油溅上祠堂时,韩老突然吹响骨哨,整座浮村竟缓缓沉入水中——千栋吊脚楼下的浮筒同时泄气!

我们趁乱驾福船突围,身后传来元军的咒骂。赵与珞的白帆星舟己燃成火炬,他在烈焰中长笑:"大宋三百年文脉,岂是尔等能焚尽!"

三日后,我们在琉球岛修补船体。妙音法师的菩提树己高及人腰,嫩枝缠着昭华琴的断弦,在月下无风自动。苏芷晴展开新得的《临安巷陌图》,忽见凤凰山脚标着行小楷:"德祐二年二月初五,陆丞相沉典籍于钱塘六和塔下..."

咸涩的夜风掠过甲板,那些浸透硝烟与海盐的典籍在舱底静默。东海的浪涛拍打着船板,仿佛万千英魂在絮语。而更北方的海平线上,己隐隐现出江南的轮廓。


    (http://www.kkxsz.com/book/jaa0dd-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