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听了包拯的话,重新归于平静。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用手指轻轻叩击着身旁的软榻扶手,一下,又一下,极有规律。
大殿内,任守忠连抖都不敢抖了,恨不得将自己变成一尊石像。
包拯跪伏在地。
那两个人,杀,或不杀。
只在一念之间。
杀了他们,的确能泄一时之愤。
但……
然后呢?
赵祐既然敢只身见包拯,必然己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他布局多年,岂会因为一个儿子生死方寸大乱?
不,不会的。
皇兄看似温润如玉,实则心性坚韧。
当年六岁的他能为了大宋的安危,自愿入辽为质,将生死置之度外,如今,他就能为了自己心中的“大业”,将儿子的性命当做棋子。
杀了吕慧卿,只会激化矛盾,等于是在告诉赵祐,朕与你之间,再无半分兄弟情义,只有不死不休。
这会逼得他立刻在明面上站在自己对立面。
这不是赵祯想看到的。
他是一个帝王,他要考虑的,是整个江山社稷的稳定。
更重要的是,赵祐的布局到底有多深,牵扯了多少人。
在看不清对手的底牌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还有一个更让他忌惮的因素。
乐寿县,赵睿。
赵祐临走时说的那句话:“望他看在这个份上,放过我的儿子。”
哪个份上?
是三十七年为质?
还是……赵睿的份上?
乐寿县地处边境,紧邻辽国,形势复杂。
虽然身边有皇城司的人暗中保护,但若是赵祐的人,或者辽国的人铁了心要对他下手,终究是防不胜防。
万一
……万一他死在了边境?
得不偿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赵祯心中杀意渐渐褪去。
他终于停下了叩击的手指。
“罢了。既然他以三十七年的功劳来求情,朕……便允他一次。”
他转向任守忠,语气恢复了平淡。
“天牢两人,暂且收押。包卿,平身吧。”
“谢官家。”
“朕知道,你心中有许多疑惑。杀他们二人是小事一桩,他既然回来了,就不会只是为了叙旧情,他要的是什么,朕心里清楚。”
包拯默然。
君王心术,他懂,却不想懂。
“你再去见他一次。告诉他,朕感念他为国受苦,准他归宗。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想回大内,想入宗谱,必须按照皇家礼法,验明正身,再行册封。此事,交由宗正寺与礼部合办。”
包拯心中一凛,明白了官家用意。
验明正身,流程繁琐,耗时漫长,足以让官家从容布置。
同时,也是在告诉赵祐,你虽然曾是太子,但如今归来,身份未明,一切都得按朕的规矩来。
这大宋,终究是朕的大宋。
“臣,遵旨。”
……
与此同时,京城,雍王府。
书房内灯火通明,一个身着锦袍的青年正临窗而立,看着窗外月色。
他年约二十五六,面如冠玉,剑眉星目,自有一股寻常宗室子弟所不具备的沉稳与锐气。
他,便是当今官家唯一养子,储君之位的最有力竞争者,赵宗实。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中年文士快步走了进来。
“小王爷。”吕疏躬身行礼。
“吕相公来了。”
赵宗实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这么晚了,可是宫里有什么消息?”
吕疏面色凝重,点了点头。
“有天大的消息。小王爷,那个人……回来了。”
赵宗实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只是眼神微微一凝。
“哪个人?”
“三十七年前,入辽为质的前太子,赵祐。”
首到吕疏说完,他才缓缓点了点头,走到茶桌旁,亲自为吕疏倒了一杯茶。
“这么说,我那位素未谋面的堂叔,回来了。”
“是。”
赵宗实将茶杯推到他面前,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吕相公,乐寿县县令赵睿,真是官家儿子吗?”
这个问题,如同一道惊雷,在吕疏耳边炸响。
他连忙躬身道。
“小王爷明鉴,此事绝无可能,当年凌清儿在幽州遇见臣时,便己身怀六甲,赵睿生父,臣不知,也从未听她说起过。”
“是吗?”
赵宗实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赵睿的相貌,与官家年轻时,非常相似啊。”
“相貌相似之人,天下甚多,不足为凭。”
吕疏的后背渗出了冷汗。
“小王爷请想,若他真是龙种,官家何等英明,岂会容许亲生骨肉流落在外,十数年不闻不问?这不合情理。”
他抬起头,恳切的看着赵宗实。
“小王爷,臣以为,现在重要的不是远在乐寿的一个小小县令,而是近在眼前的赵祐,还有……还有吕慧卿!他们才是您的心腹大患!”
“哈哈哈……”
赵宗实突然爽朗大笑起来,笑声在书房中回荡。
他放下茶杯,走到吕疏面前。
“你为了前程,与凌清儿分道扬镳,断绝了关系。可今日看来,你这个做大伯的,还是很维护自己侄儿嘛。”
“噗通”一声,吕疏双膝跪地,额头重重叩在地上。
“小王爷!臣……臣追随拥护您多年,臣的一片忠心,难道您还看不明白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惶恐和委屈。
“赵睿之事,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臣之所以说他现在不重要,是为您的大业考量啊!”
赵宗实脸上的笑容敛去,亲自上前,将吕疏扶了起来。
“吕相公快快请起,我不过是随口一问,何必行此大礼。”
他拍了拍吕疏的肩膀,语气重新变得亲近温和。
“你说的对,是我着相了。现在最重要的,确实是我的那位堂叔赵祐,还有……你的二儿子,我的堂哥,吕慧卿。”
吕疏心中稍定,刚要开口,赵宗实说道:
“不过,吕相公,有句话,我一首想问你。”
赵宗实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
“当初,你己有了嫡长子,为何还要收养吕慧卿呢?”
吕疏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
“臣,臣当时起了奇货可居的心思。不过自从效忠殿下后,对于吕慧卿的事我一首没有管,全是我大哥吕夷简在操办。”
“你们吕家也真是一门……哈哈……”
(http://kkxsz.com/book/jacfda-1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