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两岸,州桥周围人声鼎沸,热情几乎要将寒冷冬夜点燃。
欧阳修捋着胡须,脸上浮现欣慰笑容,对身旁王安石等人说。
“呵呵,民情如此,足见我大宋文风之盛啊!子瞻此番,用心了。”
王珪与梅尧臣含笑点头,眼中满是对盛况赞许和期待。
包拯依旧是一脸严肃,但微微上扬的嘴角,显露出此刻心情不错。
见气氛己至顶峰,苏轼走到船头,朗声笑道。
“诸位前辈,诸位同道,汴京父老乡亲,今日盛会能得诸位捧场,实乃我等之幸!”
随即他侧身恭敬一揖,扬声道。
“有请恩师欧阳文忠公、包龙图学士、王介甫先生、王大人、梅圣俞学士,上座!”
画舫最前方视野最佳处早己设好五张太师椅,铺着锦垫。
欧阳修、包拯、王安石、王珪、梅尧臣五人在众人瞩目下依次落座。
苏轼目光扫过全场,原本喧闹州桥和汴河两岸,在他抬手示意安静瞬间,奇迹般安静下来。
千余人目光聚焦他身上,仿佛中了魔咒,连呼吸都放轻了。
苏轼清亮的嗓音,一下子穿透了夜幕,传遍了河岸。
“诸位,今夜月色正好,才情正浓!我苏轼,在此宣布,汴河文会,正式开始!”
人群里头,顿时爆发出雷一样的掌声和叫好声。
等掌声小了点,苏轼接着说,声音里透着兴奋。
“今夜文会,既是雅集,亦需有章法。规则如下:
其一,今日文会,以诗会友。诸位可作诗、可填词,体裁不限,然须为新作,以显真才实学。
其二,为示公允,亦添雅趣,将由我等晚辈或在场诸位自荐,选出数题。每个题目,限时一炷香。
其三,佳作既成,将由小厮收集,呈予恩师及诸位前辈品评。优胜者,不但能得前辈指点,更可扬名于这汴水之畔!”
他顿了顿,目光特意在赵睿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鼓励的笑意,又看向大家。
“诸位才子,可敢应战?”
短暂的寂静之后,画舫之上,率先爆发出整齐划一的应答。
“敢!”
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有些个更是激动得蹦了起来,眼睛里闪着的全是兴奋和跃跃欲试。
成百上千的才子们,像是被这股子豪情给传染了,也跟着扯开嗓子喊:
“敢!”
“敢!”
“敢——!”
一时间,应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汇成一股声浪,响彻云霄,竟似要将这冬夜的寒气都驱散几分。
数不清的人挥舞着胳膊,脸上洋溢着对这场文坛盛事的期待与参与的热情。
一声声“敢”,不仅仅是对苏轼的回应,更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对扬名立万的渴望。
整个汴河两岸,化作一片沸腾的海洋,才情与豪情交织,激荡人心。
画舫上热闹得不行,州桥两岸人声鼎沸,可不远临河的一座茶坊二楼,却是另一番光景。
雅间里,小火炉烧得暖烘烘。
窗户边,当今皇上赵祯换了身普通员外的衣裳,慢悠悠喝着茶。
身旁内侍省都知任守忠侍立,目光不时瞟向窗外那人山人海的盛况。
赵祯放下手中茶盏,看着下方汴河之上,苏轼意气风发,士子们豪情万丈的景象,嘴角露出一抹满意的笑。
“读书人有这份心气,敢去争个高下,真是咱们大宋的福气。”
任守忠一听,连忙哈着腰拍马屁。
“官家圣明,正是官家仁德治国,文风才如此兴盛,才有今天这般热闹。这些士子,都是感念皇恩,心向着朝廷,将来肯定能为国出力,给咱大宋长脸。”
他一边说,一边麻利给主子添上热茶,嘴皮子利索得很,马屁拍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润物细无声。
赵祯笑而不语,眼神又飘回了那片闹哄哄的人堆里。
而在另一边,跟赵祯那茶坊隔着几家铺子,一座瞧着稍微冷清些的茶坊二楼,靠窗的位子,吕疏自个儿围着个小泥炉烤火。
炉火映照着他的脸庞,忽明忽暗。
他手里捧着杯热茶,没有品尝的意思,一双眼睛,穿过喧嚣的人群,始终牢牢锁定在画舫中、那个默不作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身影——赵睿。
“侄儿啊,你小子今天闹这么大动静,是铁了心要往官场这浑水里跳啊。”
他苦笑着摇摇头,又在人堆里划拉,找到了自家老二吕慧卿,还有那天上书房找他的章惇,章子厚。
对于吕慧卿,作为老父亲,他打心眼是满意。
儿子做事心思缜密,谋定而后动,未来必成大器。
才华虽不算顶尖,但今年科举高中己是板上钉钉。
唯一美中不足,便是性子倔强,认准一条路便一往无前。
文会对儿子而言,正是扬名立万的绝佳时机。
两个年轻人商议的计策,在他眼中并无不妥。
成功自然可喜,失败也不过是帮了赵睿一把。
韩志刚想必也期待,借此良机检验赵睿实力。
果然如吕疏所料,韩志刚此刻正立于州桥人群之中。
面色平静如水。
在他看来,既然赵睿敢于召集此次文会,必是胸有成竹。
路己铺好,但走上去是否合适,只有亲身感受才知晓。
众人目光聚焦的赵睿,此刻宛如汪洋中一叶小舟,随波起伏。
事态发展至此,内心反而平静了下来。
虽未正式参加过文会,但听苏轼讲解规则后,他觉得自己能应付。
三天积累的诗词不少,肚中虽非满腹经纶,也有几分墨水。
而这几分墨水,足以夺魁。
唯一忐忑的是众目睽睽下独领。
面对科举,还有退缩的理由吗?
王安石与欧阳修等大佬若是发难,一顶顶帽子扣下来。
他这小身板抵挡得了?
这种场合,保持沉默显然不合时宜。
正在搜肠刮肚想要寻找一篇不太出名的诗词。
欧阳修开口让周围重新沉寂下来。
“文会前,我听说朱仙镇赵睿、赵逸之曾向苏子瞻与苏子由提过一个问题。问得颇有深意,今日不妨借此请教在座诸位。”
众人闻言,纷纷屏息凝神。
“诸位可曾想过,读书究竟为了什么?”
(http://kkxsz.com/book/jacfda-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