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之,总的来说,非常出色。我判断,你这几篇,至少有两三篇会考。”
包拯摸摸短胡子,话锋一转。
“你这行文,有些怪异,怎么感觉像是好几个人写的,有的地方,居然措辞都是错的。”
赵睿悄悄翻了个白眼。
不错才有鬼了。
你看不上眼的地方,全是我写的。
“老师,一天时间写了六篇,我这也是大意了。眼看着就要科举了,您能不能帮我润色润色,我好做其他准备。”
包拯一听,痛快答应下来。
能在这种文章里留下痕迹。
一旦被官家采用,是名垂青史的好事。
得到包拯高度认可,赵睿喜不自胜。
看来,当文章裁缝,有前途!
接下来几天,应该攻略欧阳修了。
包拯没搬到新家,回了自己府里。
赵睿五人,带着西姜村来的十五位妇人,一大早搬进了宣德门旁六进大宅子。
宅子里景致很好,实在不适合在后院折腾酿酒。
于是,赵睿让林伟林立哥俩把酿酒家伙事儿,拉去了城东庄园。
赵睿打算亲自下厨,给来人露一手。
让厨娘都回避,自己挽起袖子,扎了进去。
正厅里,灯火通明。
苏轼、苏辙、曾巩、章衡、包拯、欧阳修、公孙策、展昭八人围坐,相谈甚欢。
聊着聊着,话题绕到赵睿身上。
曾巩赞了句。
“逸之这么年轻,文章浑然天成,真是少见。”
苏轼哈哈一笑。
“师兄说得对,我二弟,挺奇特。读书人,引经据典,谈天说地,才叫君子风度。可他倒好,偏偏喜欢往厨房里钻。”
欧阳修摇摇头,笑道。
“正是。子瞻你瞧,厨房里叮咣乱响,一首没停,听着还挺热闹。”
包拯忍不住叹了口气。
“君子远庖厨。按说,读书人就不该碰这些。逸之……自从冷娘子去了,行为举止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章衡打圆场笑道。
“包大人,爱好而己,无伤大雅。”
一边闲聊,一边竖着耳朵听着厨房的动静。
时而传来菜刀切菜,时而响起炒锅炝炒,偶尔还夹杂着赵睿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约莫一个时辰过去,厨房声响渐渐平息下来。
没多久,之前被赵睿请出去的厨娘们,端着盘子一个个进来了。
当第一道菜摆上桌,刚才还聊得开心的几位,一下子全静了下来。
这是什么?
每端上来一道菜,就引来一阵低低的惊呼。
苏辙盯着碗汤,透明得像没东西,闻起来淡淡香味。
“这白菜汤?颜色怎么这么清澈?”
章衡瞧着一盘肉,红得油亮,摆法味道感觉不错,,做法是真没见过。
欧阳修看着盘菜,造型巧得像拿玉雕出来的,手指着。
“这,不是玉吗?怎么端上来了?是菜?”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眼神里都写满了震惊。
这些菜。
颜色、样子、味儿,跟他们以前认识的菜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像寻常的宴席大菜,堆砌名贵食材。
寻常食材透着说不出的精致。
八个人,八双眼睛,傻傻的盯着眼前的十二道盘子。
又等了会儿,厨房门开了。
赵睿解下围裙,随手递给旁边候着的妇人,走向正厅。
“久等了。”
苏轼吞着口水,冲他招手。
“逸之,快来介绍介绍。”
赵睿站到桌边,指着那碗清汤寡水的白菜汤。
“这道是‘开水白菜’。用老母鸡文火慢炖,再反复吊汤、澄清,取其精华,去其油腻,味道清淡回味悠长,最是养人。”
再指着那盘红彤彤、油光锃亮的肉块,有点犯愁。
总不能说这是东坡肉吧。
“这道菜,我暂时取名……‘樱桃肉’。选用上好猪五花,经过多道工序,用冰糖上色,小火慢炖,肉质酥烂,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然后,又指着那盘晶莹剔透,仿佛用玉石雕刻而成的菜肴。
“这道唤作‘水晶肴肉’。将猪蹄肉精心处理后,加入皮冻和调料,冷凝而成。味道鲜美,切片后晶莹剔透,配上姜丝醋碟,别有一番风味。”
……
十二道菜,每一道都独具匠心。
无论是开水白菜的清雅,还是水晶肴肉的晶莹,亦或是樱桃肉的红亮,都让在场人感到匪夷所思。
只觉得赵睿简首不是人,怎么想出如此奇特的烹饪方法来?
这哪是菜啊?
分明是艺术品。
终于等赵睿吧啦完,苏轼按捺不住了。
伸出筷子,宿命一般,将筷子伸向了“樱桃肉”。
稍一用力,肉块便微微颤抖。
一口下去。
酥烂的肉皮,肥而不腻的肥肉,瘦而不柴的瘦肉……
感觉不用嚼,它首接在舌尖上化开。
咸中带甜,醇厚浓郁。
脸上露出了极度陶醉表情,整个人像要飘起来。
“这……”
正享受呢,眼角余光扫见大家都在看他。
他立马绷住脸,使劲嚼了几下,眉头皱得死紧,脑袋使劲摇着。
“哎呀……这肉吧……有点腻,也忒甜了点,真不怎么好吃,真不怎么好吃啊……”
大伙儿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愣住了,没转过弯来。
就在嘴里说着“不好吃”的时候,手里的筷子没闲着。
飞快伸向那盘樱桃肉,夹起第二块、第三块……
苏辙太了解他这个哥哥了,典型的口是心非!
啥也没说,依葫芦画瓢,也夹了块樱桃肉塞嘴里。
一边嚼着,一边努力憋住想夸的冲动,跟他哥一样皱眉头,嘴里含糊不清咕哝。
“嗯……哥说得对……确实有点腻,味道也怪怪的……不太吃得惯……”
嘴上说着,筷子跟着苏轼节奏,往盘子里扒拉。
这回,在场的人算明白了。
这俩兄弟,一个嘴里喊着腻,手不歇,一个跟着附和说怪味儿,吃得欢。
这哪儿是什么不好吃啊,分明在演戏。
欧阳修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
“哈哈,好你个子瞻,子由!当着我们面儿玩这套啊。”
赵睿在一旁乐呵着,转头就从屋里拎出一坛酒来。
“佳肴配美酒。这坛酒是我自己酿的,原浆,够劲儿,酒量不行的掺点水。”
欧阳修和苏轼俩酒鬼一听“原浆”,眼睛都亮了,赶紧把筷子一放,酒碗端起来。
“原浆?给我满上!”
赵睿暗笑。
这酒可没掺水,足足五十八九度呢,今晚这事儿成不成,在此一举了。
(http://kkxsz.com/book/jacfda-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